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2013-10-26王凯珍
胥 群,王凯珍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能,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1]。“兵团”特殊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有别于其他省份。本文旨在分析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加快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概况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机构,按纵向设兵团体育局、师体育局。兵团、师两级机构都属于合署办公机构(与教育局),没有设具体的体育工作部门。
1.1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特色学校(含体育中学、单项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以下简称“少体校”)。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以前简称“体校”或“业余体校”。目前,兵团共有九所少体校,其中,由兵团、自治区共建的重点少体校一所(石河子市少体校),兵团师级(相当于县级)八所。石河子市少体校成立于1977年2月。2003年3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体校成立了“石河子银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5年9月,体校与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合作,成立了“石河子大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实习基地”。2011年12月正式批准授予“国家田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2—2015年)”。截至2010年,已有83人次打破16项自治区纪录和44项自治区少年甲、乙组纪录。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3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611人,向专业队、运动学校和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792人。奥运选手曾波、亚运会重剑银牌得主徐中柱等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体坛的。
2001年兵团体委下文要求各师依附一所中学成立少体校,之后陆续有八个师依附普通中小学成立少体校(见表1)。目前,兵团九所少体校中除石河子市少体校采取“走训”(指体校学生将文化课学习委托给相应学校中小学,课余时间集中训练、集中住宿或住学校)形式外,其他八所少体校均采取依附普通中小学的“下放学校”,也就是将体校学生化整为零,分插到相应的完全中学,适当下拨专项经费与下派专职教练进行业余训练指导的办学形式。
表1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一览表
自治区、兵团和石河子市对石河子少体校都有稳定的经费划拨,与兵团和自治区都有业务联系,参加兵团和自治区举办的比赛。各师少体校只参加兵团举办的比赛和会议,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兵师渠道。
1.2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简称传统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传统校应在广泛普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特色项目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2]。
自1981年开始,兵团先后有五所学校获批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分别为:石河子一小、二小、二中,农二师二十九团中学、农十师北屯中学;有九所学校先后获兵团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分别为:石河子市一中初中部、石河子市三小、石河子市六建中学、石河子市实验分校、121团小学、143团学校、石河子总场、农八师一四七团学校、农八师一四八团学校。2007年11月,兵团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新一轮的兵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审,通过对12个师和兵团直属学校推荐申报的61所“兵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评审,评定了10所中学为兵团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至此兵团共有兵团级和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
1.3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
目前,兵团有公办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一所——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兵团竞技体校”)。兵团竞技体校成立于1998年9月,隶属兵团体育运动委员会,原先以小中专教育为主,2004年改制为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为主。2003年兵团对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办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将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由原先兵团体育局直属单位改制为石河子大学附属独立核算单位,由兵团体育局和石河子大学对其实施共建共管,以石河子大学管理为主;2001年末,由兵团体育局牵头,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与上海市体育局鉴定建立“上海体育运动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校”的协议,每年选拔一批优秀苗子到上海深造,上海同时为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培训教练员、互惠互利,资源共享;2003年由兵团体育局牵头,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与浙江省体育局达成协议,双方在人才、技术、资金上实行优势互补,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2003年由兵团体育局和石河子大学共同投资修建了一个田径馆,2006年又共同投资修建了一个游泳馆、跆拳道馆。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费由兵团体育局、石河子大学共同承担。近五年,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14枚;在自治区、兵团比赛中获得金牌71枚、银牌94枚、铜牌72枚。已培养出2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02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成为新疆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2 学校设置状况
学校设置体现了后备人才输送三级格局,既传统校→业余体校→兵团竞技体校。从学校数量来看,传统校的数量与业余体校相比太少;从各类学校构来看,包含两个以上年级段的学校有12所,占60%,说明大部分学校的构成有利于人才输送的连贯性。其中,业余体校中包含两个以上年级段的学校数量多于传统校,说明业余体校人才输送的连贯性好于传统校。
2.1 在训运动员
本文中兵团竞技体校和“走训”办学的石河子市业余体校的在训运动员人数指在校人数;各师业余体校的在训运动员人数指校运动队的学生,传统校的在训运动员人数指坚持训练和经常训练的学生。各类学校有在训运动员1 181人,业余体校(重点和一般)与传统校相比,在训人数上较少。不同类型学校在训学生项目分布有区别,兵团竞技体校在训学生较多的项目依次是:篮球、田径、重竞技和射击射箭;重点业余体校在训学生较多的项目依次是田径、篮球和重竞技;一般业余体校在训学生较多的项目依次是田径、篮球和乒乓球;传统校在训学生较多的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田径和篮球。所有在训运动员中,已训练两年以下的占10.6%,三年至四年占56.5%,五年及以上占12.9%。说明大部分在训运动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训练。不同项目系统训练的在训运动员人数有所不同,田径项目参加系统训练状况最好,占71.8%;篮球最弱,占40.9%。说明篮球项目的淘汰率较高。
2.2 项目布局方面
兵团各类学校设置的项目共有六类,分别为田径(在训运动员458人)、篮球(在训运动员266人)、乒乓球(在训运动员282人)、射击射箭(在训运动员54人)、重竞技(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在训运动员101人)、速滑(在训运动员20人)。田径在训运动员最多,其次是篮球、乒乓球。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的层次来看,一般是传统校→业余体校→兵团竞技体校,每一层次的人数不断递减。从不同项目在训人数分布来看,田径项目在传统校有在训运动员170人,在业余体校有246人,在兵团竞技体校有42人;篮球项目在传统校有在训运动员60人,在业余体校有154人,在兵团竞技体校有52人;乒乓球项目在传统校有在训运动员210人,在业余体校有53人,在兵团竞技体校有13人。只有乒乓球在训人数分布教合理。田径集中在一般少体校和传统校,篮球集中在一般少体校,乒乓球集中在传统校,射击射箭、重竞技集中在运动学校。这反映出对训练条件要求较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体育学校,对训练条件要求不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般学校。在一般业余体校和传统校中,田径运动员平均年龄分别为13.3岁,以初中生为主;篮球运动员平均年龄15.9岁,其中一般少体校篮球运动员以高中生为主,传统校篮球运动员以初中高年级为主;乒乓球分布在小学、速滑分布在初中。大多数运动项目的选材都有一个适宜的选材年龄区间,其中篮球开始运动训练的年龄可确定在11—13岁的年龄范围内、田径在10—13岁、乒乓球在6—9岁、速滑10—11岁左右[3]。对照这个标准来看,目前在训运动员多数都超过适宜年龄,篮球运动员最多。目前,各项目有一级、二级运动员109人,占在训运动员总人数的9.2%。其中一级运动员10人,占在训运动员总人数的0.8%;二级运动员99人,占8.4%。一级、二级运动员主要分布在田径项目,其次为乒乓球、重竞技。二级运动员以上人数较少,说明运动水平不高;篮球获运动员等级人数少,说明参加比赛级别不高。
2.3 参加比赛状况
一般业余体校和传统学校中,近三年来年均参加比赛3.9次,篮球参赛次数最多,其次是田径、乒乓球和速滑。参加最多的是各师市组织的比赛,有70.1%的学校没有参加过新疆以外的体育比赛。资金匮乏、水平不高是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2.4 运动员输送状况
2008—2011年各类学校共输送各类体育人才214人,输送到传统校57人,输送到兵团竞技体校24人,输送到自治区41人,输送到大学92人。平均每年输送71人,其中,每年有21人输送专业训练。兵团竞技体校平均每年招收40名左右的新生,如果这21人都输送到兵团竞技体校,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送招生难的问题,但实际向兵团竞技体校输送的人数最少。为兵团竞技体校输送后备人才的主要是一般业余体校和传统校,近三年共输送24人,传统校输送人数多于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除向高校输送外,都输送到了自治区。这说明,重点业余体校为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少。
2.5 教练员状况
现有专兼职教练员(指主要负责训练的教练员)71人,兵团竞技体校和重点业余体校以40岁左右的教练员为主,一般业余体校和传统校以30岁左右的教练员为主,30岁以下占23.9%,31—40岁占35.2%,41岁以上占40.9%。兵团竞技体校和重点业余体校都需要具有丰富训练经验的教练员。我国优秀教练员在30—39岁和40—49岁年龄阶段的较多,处于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练员无论是经验积累还是执教水平都处于最佳时期。因此,兵团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的教练员龄结构较为合理。教练员学历比较高,70.6%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7.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说明兵团教练员的素质在逐渐提高。访谈中了解到,兵团竞技体校和重点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大多数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或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具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可以较好地指导运动员训练。一般业余体校和传统学校的教练员,大多具备体育教育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任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学校的数量和在训人数与业余体校相比都较少;(2)在训运动员多数都超过适宜年龄,篮球运动员最多;(3)二级运动员以上人数较少;(4)各类学校普遍向兵团竞技体校输送的人数少,而重点业余体校主要向自治区输送,为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贡献少。
3.2 建议
(1)成立“兵团高水平运动队”。依托兵团竞技体校和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成立“兵团高水平运动队”,设置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及人员编制。制定向“兵团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的细则制度。
(2)建设四所“师市合一”的业余体校。目前兵团各师业余体校经费投入不够,训练水平不高。建议兵团借鉴农八师石河子市业余体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农一师阿拉尔市、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农六师五家渠市、农十师北屯市等四所兵团管理的新建城市成立业余体育学校。业余体校在运动项目设置上,要与兵团竞技体校保持一致。其他各师业余体校选择1—2个特色项目,并依据“兵团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设置,有所侧重。
(3)重点建设3—4所传统校。在现有的11所兵团和自治区传统校中,选择3—4所重点投入,并要求设置射击、重竞技项目,同时,举办兵团级传统校运动会竞赛体系,扩大校际和省级交流。以举办专项体育赛事为主,每年应至少举办一次专项体育运动会或赛事,选择条件好的传统校举行。
(4)形成体育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对教育系统分管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选择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管理队伍,设立体育与教育业务联系员,并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选择业务联系员。增加教练员队伍的数量,在教育系统设置教练员岗位。
(5)合理布局各师业余学校。目前,自治区和兵团都存在兵团没有必要单列参赛、没有必要设置运动学校的观念。这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以及发挥各地的优势培养后备人才的指导思想。兵团与自治区自成体系的后备人才格局,使竞争性超越了合作性,为避免在同一地理区域的业余体校重复设置情况,应加强兵团与自治区的合作,合理设置业余体校。
[1]王拴乾.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导读[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Z].体群字[2000]086号.
[3]王金灿.初级选材年龄宽容度及其项群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3):3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