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大豆与玉米间作田杂草的除草剂初步筛选

2013-10-24赵银月耿智德张莲芝王铁军

杂草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乙草胺间作除草剂

赵银月, 耿智德, 张莲芝, 王铁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

控制大豆与玉米间作田杂草的除草剂初步筛选

赵银月, 耿智德, 张莲芝, 王铁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

农田杂草已成为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在大豆与玉米间作条件下,采用土壤喷雾处理方法初步筛选了5种除草剂,并考察其防效和安全性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禾本科、阔叶草防效好,对莎草科防效稍差;施药后15 d的总草防效为90.86%~97.65%;施药后30 d总草防效为91.63%~99.85%,鲜重防效达91.98%~99.88%,大豆增产幅度为-1.34%~43.98%。5种除草剂对大豆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从防效和对安全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6%都尔+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等4种除草剂比较适合用于大豆与玉米的间作田块。

除草剂筛选;大豆与玉米间作;农田杂草;除草效果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草木丰茂,适于病虫杂草越冬(越夏)繁衍,是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区。近年来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的种类、数量、危害范围和严重性已居全国之首[1],不仅严重破坏了农作物的生态系统,而且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多熟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精华,其中间作套种是多熟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间套复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3]。近年来,在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频发及我国大豆生产徘徊不前的整体背景下,南方地区大豆生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南方地区发展间套种有很多优势,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4-6]。大豆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约13万hm2,四季均可种植,以夏季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云南省以大豆为主的多熟种植模式多样,但夏季以玉米间套大豆为主,根据云南省主要作物草害损失统计,杂草造成玉米减产9.4%,大豆减产11.8%[7],因此严重的草害在生产上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省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2012年,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昆明试验站通过对云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田间杂草的系统调查,基本确定了大豆田主要杂草的种类、数量、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8],发生的主要杂草共计72 种,夏季田间杂草发生快,且发生量大。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模式下,筛选出适宜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下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除草剂类型,以便为云南省玉米与大豆间套种的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验药剂: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0%乙草胺乳油(吉林省瑞野农药有限公司),33%二甲戊灵乳油(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昆明金浪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本纳克村(103°065′857″E,25°214′963″N,海拔1 912 m)开展。土壤类型为红壤土,肥力中等,粘土含量>72%;土壤pH值6.5,有机质含量2.63%,全氮0.286 mg/kg,全磷0.042 mg/kg,全钾1.7 mg/kg。供试大豆品种为滇豆5号,玉米品种为云瑞47号,5月30日播种,采用1.6 m ×0.4 m的宽窄行种植,即窄行种2行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玉米与大豆的行距 60 cm。田间杂草主要有禾本科——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 Scop.]、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旱稗(Echinochloacrusgallivar.hispidula)等,阔叶草——牛漆菊(GalinsogaparvifloraCav.)、鬼针草(BidenspilosaL.)、尼泊尔蓼(PolygonumnepalenseMeisn)、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藜(ChenopodiumglaucumL.)和碎米荠(CardaminehirsutaL.)等,莎草科——香附子(CyperusrotundusL.)和砖子苗(MariscusumbellatusVahl)。

1.3 试验设计

在各供试药剂常规用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试验设6个处理: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9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 mL/hm2、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125 mL/hm2+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375 g/hm2及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2012年5月31日施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兑水量为450 L/hm2,采用扇形雾喷头进行均匀土壤喷雾处理,避免重喷或漏喷。

1.4 田间调查

药后7、15、30 d观察大豆和玉米出苗情况、整齐度及出苗后的安全性,药后15、30 d调查杂草株防效,药后30 d增加调查杂草鲜重防效。杂草按照禾本科、阔叶草和莎草科3种类型调查。调查方法为每小区调查3个点,每点0.25 m2,用药后不定期观察杂草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收获时各小区分别测产。各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检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15 d防效

药后15 d,5种除草剂之间防效差异明显(表1)。对阔叶草的防效,最好的是90%乙草胺乳油和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株防效分别为98.84%和92.21%,其余3种除草剂的防效均小于90%;对莎草科杂草防效最好的是90%乙草胺乳油,达98.74%,其余各除草剂均小于90%。在总草防效方面,5种除草剂都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90%乙草胺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处理防效显著优于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处理(P<0.05),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处理与其他处理防效差异不显著。

2.2 药后30 d防效

2.2.1 株防效 药后30 d,5种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一直较好,也较稳定,而且防效有所增加,均在90%以上。对阔叶草的防效明显提高,为93.61%~99.65%。对莎草科防效>90%的仍然只有90%乙草胺乳油,达99.85%,其余各除草剂均小于90%。5种除草剂的总草防效均在90%以上,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处理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

表1 不同除草剂施药后15 d对杂草株防效Table 1 The effects of five herbicides on weeds after herbicidal applied 15 days

2.2.2 鲜重防效 由表3可见,5种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2.31%~99.91%;对阔叶草的鲜重防效也很好,为94.21%~99.81%;对莎草科的鲜重防效最好的为90%乙草胺乳油,达99.92%,其余各除草剂均小于90%。对总草防效,5种除草剂防效均在90%以上,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处理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

表2 不同除草剂施药后30 d对杂草株防效Table 2 The effects of five herbicides on weeds after herbicidal applied 30 days

表3 不同除草剂施药后30 d对杂草鲜重防效Table 3 The fresh weight effects of five herbicides on weeds after herbicidal applied 30 days

2.3 大豆和玉米安全性与产量

2.3.1 安全性 药后7 d,大豆和玉米出苗时间基本一致。试验过程中,供试药剂各处理对玉米均没有药害表现,但对大豆的药害程度不一。药后15 d,5个除草剂处理均出现一定的药害症状,表现较重的为90%乙草胺乳油,其次是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和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的最轻。药后30 d,5种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基本恢复,只有90%乙草胺乳油还有部分药害症状。

2.3.2 产量 由表4可见,除90%乙草胺乳油处理小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均具有明显增产作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5.34%~43.98%,5种除草剂对玉米增产幅度为1.80%~25.97%(表4)。

3 讨论

试验选用的5种除草剂适应于玉米的田间杂草防治,对玉米安全[9-11],但对于大豆是否安全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了大豆与玉米间作时,5种除草剂的田间防效及对大豆和玉米的安全性、产量的影响。5种除草剂30 d时对禾本科、阔叶草和总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为90%以上,对莎草科的株防效只有90%乙草胺乳油大于90%。

表4 5种除草剂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影响Table 4 The yield effects of five herbicides on soybean and maize

除90%乙草胺乳油处理的大豆产量小于对照外,其余4个处理均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5个处理对大豆均产生了一定的药害症状,最严重的为90%乙草胺乳油,30d时还没有完全恢复,甚至影响到产量,其余4个处理的药害症状基本恢复。试验中药害症状的出现,可能受到施药后低温多雨天气而土壤湿度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土壤处理除草剂时要注意天气情况。

结合5种除草剂对田间杂草的防效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可以初步确定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比较适合大豆与玉米间作的杂草防控,但对于一些难于防除的杂草,还需继续选择更加适宜的除草剂类型和施用方法。

[1]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等. 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于危害特点[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554-561.

[2]毕元洪,李妍妍,丰 光.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在灌浆期生理生态指标的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01-104.

[3]胡恒觉,黄高宝. 新型多熟种植研究[M]. 银川: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周新安,年 海,杨文钰,等.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Ⅰ)[J]. 大豆科技,2010(3):1-2.

[5]周新安,年 海,杨文钰,等.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J]. 大豆科技,2010(4):1-3.

[6]周新安,年 海,杨文钰,等.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Ⅲ)[J]. 大豆科技,2010(5):1-2.

[7]屠乐平,赵国晶. 云南农田杂草的危害及防除策略[G]//云南农科院植保所论文汇编,1980-1990:208-213.

[8]赵银月,王铁军,耿智德,等. 云南夏大豆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特点[C]//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131.

[9]樊翠芹,李香菊,苏立军,等. 20%精喹·乙羧氟草醚EC除草效果及对大豆安全性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3):32-35.

[10]黄春艳,陈铁保,王 宇,等. 28 种除草剂对大豆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初报[J]. 植物保护,2003,29(1):31-34.

[11]张 惟,刘亦学,于金萍. 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防除夏大豆杂草效果研究[J]. 现代农药,2010,9(4):50-54.

PreliminaryScreeningofHerbicidesAppliedtoSoybean-MaizeIntercroppingFields

ZHAO Yin-yue, GENG Zhi-de, ZHANG Lian-zhi, WANG Tie-jun

(The Institute of Food Crop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Kunming 650201,China)

Farmland weed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limiting production factors in the major soybean cropping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efficacy of five herbicides,their crop selectivity,and effect on crop yield were determined after their soil application under a soybean-maize intercropping system. The herbicides S-metolachlor (96%EC),acetochlor (90%EC),pendimethalin (33%EC),prometryn (50%WO) and S-metolachlor (96%EC) plus prometryn (50%WP) controlled grasses and broadleaf weeds better than Cyperaceae. Efficacy was 90.9%~97.6% and 91.6%~99.8% when herbicides were applied at 15 and 30 days,respectively. The herbicidal efficacy based on fresh weight was 92.0%~99.9% when applied at 30 days,which resulted in a soybean yield increase of -1.3%~44.0%. All five herbicides produced some phytotoxicity to soybean,but considering their herbicidal efficiency,general safety to soybean and maize and yield performance,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m for controlling weeds in the soybean-maize intercropping system.

herbicide screening;soybean-maize intercropping;farmland weeds;herbicidal effect

S451

A

1003-935X(2013)01-0030-04

赵银月,耿智德,张莲芝,等. 控制大豆与玉米间作田杂草的除草剂初步筛选[J]. 杂草科学,2013,31(1):30-33.

2012-02-2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4-CES29)。

赵银月(1976—),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yinyuezhao25@126.com。

王铁军。E-mail:wangdd518@sian.com。

猜你喜欢

乙草胺间作除草剂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对乙草胺残留动态的影响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乙草胺在水溶液中的光降解研究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