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
2013-10-24车晋滇贾峰勇梁铁双
车晋滇, 贾峰勇, 梁铁双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北京首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
车晋滇, 贾峰勇, 梁铁双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刺果瓜原产美国,2010年9月,北京在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山林地带首次发现,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了初步调查。本文对该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控对策等进行了介绍。
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危害;防控对策
2010年9月25日,笔者在京郊登山时发现一种葫芦科植物,经查阅相关资料,并经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全儒教授鉴定为刺果瓜(SicyosangulatusL.),为外来入侵植物。为了便于杂草工作者识别该种杂草,及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现将刺果瓜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危害等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发现地点概况
刺果瓜的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山林地带的半山腰公路两侧,地处偏僻,远离交通要道,附近无居民区、仓库等公共设施,除登山者外,很少有人经过,传入途径不详。发现地点海拔130 m,土壤为黄壤土,主要树木为槐树、榆树、侧柏、松树、构树、枫树和灌木植物,主要草本植物有反枝苋、藜、巴天酸模、朝天委陵菜、黄花蒿、益母草、鬼针草、艾蒿、野菊花、苦菜、抱茎苦荬菜、秋苦荬菜、茜草、小根蒜、荩草、矛叶荩草、狗尾草、虎尾草等。发生面积约4 hm2,据初步调查,在发生区域内,有100多株树木和灌木被刺果瓜严重攀援覆盖(图1),其中2株被缠绕枯亡。地面匍匐生长的刺果瓜枝繁叶茂,所覆盖范围内当地植物几乎不能生长(图2)。
2 形态特征
刺果瓜又名刺果藤、棘瓜、单子刺黄瓜、星刺黄瓜。茎细长,通常为4~6 m,长者可达10 m以上,茎具纵向的槽棱,其上密被白色柔毛;茎节处生卷须,密被白色柔毛,卷须3~5裂,细长螺旋状。叶片形状似黄瓜叶,长和宽近等长,约5~20 cm,通常具3~5角,角先端锐尖,叶基部深缺刻,叶片两面微粗糙被短柔毛,叶缘具疏齿;叶柄长,密被白色柔毛(图3)。花雌雄同株,雄花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头状聚伞花序;花序梗长10~20 cm,被白色柔毛;花托长4~5 mm,被柔毛;花萼5个,披针形至锥形;花冠直径0.9~1.4 cm,花白色至浅黄绿色,具浅绿色脉,花5裂,裂片三角形(图4);雌花较小,无柄,聚成头状,常10~15朵着生在1.0~3.0 cm长的花序梗顶端。果实3~20个簇生(图5);成熟饱满的果实后期形似调味品的大料瓣状,长约2.0 cm,宽约1.2 cm,厚约5~6mm,其上密被白色柔毛,疏生长约8 mm的黄褐色细长刺;果实的中部和下部疏生瘤状突起(图6),果实不开裂,内含种子1粒。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扁平,长约1.0 cm,宽约9 mm,厚约2.5 mm,灰褐色或灰黑色,光滑,无光泽;种脐两侧各有1条长约3 mm增厚的黄白色边(图6)。
3 生物学特性
刺果瓜为葫芦科野胡瓜属一年生匍匐或攀缘草本植物。北京发生地观察,刺果瓜春季出苗,生长快,迅速向四周地面扩展蔓延或攀缘邻近的树木向高处空间迅速发展。一株生长良好的刺果瓜,藤蔓的长度可达10余 m,可结数十粒种子,多者可达百余粒。当年出苗晚的刺果瓜,生长不茂盛,果实小,结籽量少(生长过晚的不能结果)。花期6—10月,果期7—11月,以种子繁殖。植株抗寒性较强,秋季10月底至11月初当其它草本植物枯黄时它仍可为绿色。刺果瓜的适生性强,在公路边、荒地、山坡、灌木丛、树林中均可生长。在背阴湿润的环境中比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更加茂盛。
4 地理分布
刺果瓜原产美国,北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地区有分布,现欧洲的克罗地亚、捷克、法国(西北部)、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摩尔多瓦、挪威、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等均有报道;亚洲的土耳其、日本、朝鲜、中国亦有报道。在中国台湾,1999年刘和义等报道台湾中北部草地发现归化种刺果瓜;在中国大陆,2003年秋,陈辰在辽宁省大连市郊马拦河中游岸边发现刺果瓜;王青等的报道确定为中国大陆野胡瓜属首例归化记录[1];邵秀玲等2003年在山东省青岛发现了刺果藤[2];2007年,王连东等在山东发现刺果藤和剑叶金鸡菊[3]。
5 危害性
因刺果瓜具有生长快、迅速成景的绿化效果,美国曾经用它作绿化植物广泛栽培,但由于它具有强烈的侵占能力,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州、印第安州、肯塔基州等将它作为有害杂草。欧洲一些国家曾从美国引进刺果瓜作为观赏绿化植物,随后刺瓜果在欧洲迅速扩展蔓延危害,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重视,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等国将它作为入侵杂草。刺果瓜在日本的农田和非耕地都有发生,侵袭当地植物,日本将它作为外来引进物种。日本研究资料表明,当每10 m2有15~ 20 棵刺果瓜时,玉米减产80%;每 10 m2有28~ 50 棵刺果瓜时,玉米减产90%~98%。
张淑梅等在大连发现刺瓜果在山林中、围墙、篱笆、风景区、居民小区、水库边、森林动物园内等处都有大量茂盛的生长,并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或迅速向高处攀缘,所覆盖区域内当地的草本植物几乎不能存活,成片的灌木和部分树木被缠绕而枯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大,被称为是大连生态的最大杀手[4]。目前,北京刺果瓜的发生面积虽然不大,但危害也十分严重。
6 防控对策
由于刺果瓜对农林业和生态环境可造成严重危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防除。防控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6.1 普查与监测
北京目前仅在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山林间发现,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它地方进行普查和发生动态的监测,锁定发生范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除,将其彻底消灭在小范围发生区域之内。如果刺果瓜迅速扩展蔓延开来,很难做到彻底防除,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刺果瓜的防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进行连续防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2 农业防除
刺瓜果的叶片与黄瓜叶片相似,在幼苗期或幼株期很容易识别。根据这一特征,可在春季5—6月组织人力进行拔除。由于刺瓜果出苗期不整齐,应进行多次人工拔除,才能控制其蔓延传播,此阶段是农业防除的有利时机。
夏季刺瓜果生长旺盛,覆盖度高,根部常被茂密交错的茎蔓和其它植物覆盖住,不易找到根部,人工拔除有一定困难。可尽早在刺果瓜结籽前,用镰刀割断它的藤蔓,使被缠绕的植物重见天日,得以正常生长。如果结籽后割取藤蔓,成熟的种子会落入地面,成为第二年的扩展源。
6.3 化学防除
目前,未见有关化学除草剂防治刺果瓜的报道。应积极开展化学除草剂的筛选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发生面积大不易人工防除的情况下,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宜采用定向喷雾,喷药时要注意不要直接喷到树干和对除草剂敏感的植物上,以免对其它植物产生药害。
[1]王 青,李 艳,陈 辰. 中国大陆葫芦科归化属——野胡瓜属[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227-1229 .
[2]邵秀玲,梁成珠,魏晓棠,等. 警惕一种外来有害杂草刺果藤[J]. 植物检疫,2006,20(5):303-305.
[3]王连东,李东军. 山东两种外来入侵种——刺果藤和剑叶金鸡菊[J]. 山东林业科技,2007(4):39 .
[4]张淑梅,王 青,姜学品,等. 大连地区外来植物——刺果瓜(SicyosangulatusL.) 对大连生态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356-358.
FirstRecordoftheInvasivePlantSicyosangulatusinBeijingCity
CHE Jin-dian, JIA Feng-yong, LIANG Tie-shuang
(Beij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Beijing100029,China)
SicyosangulatusL. is n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September of 2010,when it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mountain forest zone of Taizhouwu,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a prelimina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its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to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for this spec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vasive plant;SicyosangulatusL.;harm;control measures
S451
A
1003-935X(2013)01-0066-03
车晋滇,贾峰勇,梁铁双. 北京首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J]. 杂草科学,2013,31(1):66-68.
2012-11-26
车晋滇(1956—),男,山西晋城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杂草学研究。Tel:(010)62052428。E-mail:chejindian@sina.com。
贾峰勇,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Tel:(010)82084276;E-mail:jiafeny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