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窑及柴窑瓷器特征的研究

2013-10-24董治长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定窑款识瓶身

董治长

(中国计量学院 校长办公室,杭州 310018)

柴窑及柴窑瓷器特征的研究

董治长

(中国计量学院 校长办公室,杭州 310018)

通过分析四件古瓷器实物的特征及其制作工艺,对前人表述的柴窑瓷器十二字特征作出补充,以期对柴窑瓷器提供较为全面的肉眼鉴定判据。并利用实物证据和考古结果分析论证了柴窑与定窑存在密切关联性,柴窑属于定窑群系。继而推论柴窑遗址应在五代后周政权期的龙泉镇辖域范围内。

“柴”款;“尚食局”款;“大周”款;柴窑瓷;柴窑;定窑群系

中国陶瓷举世闻名,在祖国数千年陶瓷历史长河中,柴窑瓷器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正如民国学者赵汝珍在其《古玩指南》[1]中所言:凡“论瓷器者,首曰柴、汝、官、哥、定,而最著名者为后周之柴窑,为中国古窑之代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专著《清秘藏》[2]的作者、明人张应文曾经见过柴窑瓷“残器一片”,并在《清秘藏》中归纳出了柴窑瓷的十二字特征,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明代谷应泰著《博古要览》中也有类似的特征概述。但作为中国古窑之代表的柴窑窑址在哪里?柴窑瓷器遣物今何在?至今仍无权威定论。本研究通过对古瓷器实物的瓷坯、釉、型、纹饰、款识等特征及其制作工艺分析,补充柴窑瓷器的传统的十二字特征表述,以期提供柴窑瓷器的更为全面的肉眼鉴定判据,并通过对实物和考古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柴窑所属窑系,推想柴窑遗址的所在地。

1 柴窑瓷器

虽然不见国内外博物馆有收藏柴窑瓷器的报道,但国内民间收藏着柴窑瓷的信息不断。这些藏品的判定若能借助古瓷界权威的丰富的肉眼鉴定经验,再辅以热释光分析仪等科学仪器鉴定相比对,应该可以判定出流传于民间的柴窑瓷器藏品的真伪。

1.1 净 瓶

图1所示为一净瓶。此净瓶250 g,瓶高22.8 cm,口径1.9 cm,足径5.2 cm。

净瓶型制源于佛教发源地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是僧侣游方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为储水、净手用品。该瓶流为龙首,口朝天、显雄姿,瓶身双层胎,外层除对称雕出果实形开光窗外,另两侧对称镂空雕饰树下禽鸟纹,开光窗后之内胎上两侧浅浮雕分别是:一老者示意童少上满挂果实的树去摘果纹,另一侧童少正在将树上最后摘下的果实传递给树下之老者。树上枝干、树叶明显可见。造型、画面设计优雅,雕工精湛。此净瓶釉色青(可见光中绿光峰值为530 nm,蓝光峰值为450 nm,青光峰值在绿光和蓝光之间约为475 nm,色带较窄,绿色基调泛蓝和蓝色基调泛绿皆可认为青),玻璃光泽,釉面开片细碎,内层胎上尚可见釉开片中析出物外溢之裂纹两侧的所谓“开银片”[3]现象,系年代久远釉中铅渐析出,在所处环境中不断形成铅化合物所致。圈足露胎处可见胎色白、泛土黄色。

由图2可见净瓶底有单方框内篆体“柴”字款,取浅浮雕工艺(或曰阳刻)雕款。

图1 净 瓶Fig.1 Holy-water vase

图2 净瓶底单方框内篆体“柴”字款Fig.2 Seal character “Chai” in single square at bottom of holy-water vase

1.2 对 卣

图3所示是两件同型、等大、同纹、同釉的卣。其型源自盛行于商周时期的祭祀时盛鬯之器。这两件卣除保留了青铜卣束颈、垂腹、圈足的特征外,其特别之处在于卣身双层胎,内胎(胆)盛酒,外胎则镂空雕纹饰,瓶颈饰双螭耳,且颈部多环状,给人以多曲面层叠之稳美感,瓶身外层对称镂空并浅浮雕一老者携二童送宝纹。老者憨,童者喜之容如真,锦绣衣褶也近在眼前。

此对卣高24.2 cm,口径8.4 cm,足径7.7 cm。釉色青,玻璃光泽,釉开片细碎,其中一底可见“开银片”现象。

图4是这两件卣的底部。圈足露胎处可见一胎色白,一胎色泛土黄。对卣的底中部分别浅浮雕雕出单圆圈内篆体“大周”款和单长方框内篆体“尚食局”款。“大周”款卣420 g,“尚食局”款卣375 g。

图3 卣(一对)Fig.3 A pair of You

图4 卣底款识分别为“尚食局”和“大周”Fig.4 Character “Shangshiju” and “Dazhou” at bottom of You

1.3 六方瓶

图5~8是一件六方瓶的瓶身六面状。

图5 六方瓶瓶身仙草游鱼纹Fig.5 Grass jelly and swimming fish on hexagonal vase

图6 六方瓶瓶身唐僧纹Fig.6 Image of Tang Monk on hexagonal vase

图7 六方瓶瓶身悟空纹Fig.7 Image of Wukong on hexagonal vase

图8 六方瓶瓶身八戒纹Fig.8 Image of Bajie on hexagonal vase

该瓶420 g,高28 cm,口径9 cm×10 cm,足径9.2 cm,底有浅浮雕单圆圈内篆体“大周”纪年款。瓶身六面间隔相同纹饰的三面如图5的仙草游鱼纹,另三面如图6~8所示,为唐僧、悟空、八戒西天拜佛取经纹。镂雕加浅浮雕。所雕鱼纹生灵活现,所雕人物神态清晰可辨,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此六方瓶釉色青,玻璃光泽,胎薄如纸,击声如磬。肉眼鉴定结果表明,此六方瓶和上述三件古瓷一样,同前人归纳的柴窑瓷器十二字特征相吻合。

2 柴窑瓷器的36字特征

明代张应文对柴窑瓷器归纳的特征中“青如天、明如镜”系指瓷器表面釉的颜色和釉的光泽,而“薄如纸、声如磬”系指瓷器坯体的厚度和击之发出的声音。釉和坯是构成瓷器的两项最基本要素,张应文归纳的十二字特征高度概括了柴窑瓷器的釉及坯的本质属性。但柴窑瓷从问世至今已逾千载,仅靠这两项要素来研判柴窑古瓷是不充分的。为此有必要将上述四件瓷器所具有的其他共同特征提练出来,总结出柴窑瓷器的较全面特征,这将有利于柴窑瓷器的正确鉴定。

在仔细、反复观察这四件柴窑瓷器后,可归纳出其如下几方面共同具有的特征。

2.1 型与纹

型有源头,多系仿商周期青铜器,且不拘泥于原型而有创新。纹之内容与当时社会文化相应,如有佛教文化之烙印等。

2.2 工 艺

精雕细琢之工,无雕不精,无纹不精。其中双层胎成型于一体,而外观寻不见任何接胎迹,凸显出高超的陶瓷制胎工艺。

2.3 胎薄量轻

四件瓷器都没达到500 g,均属薄胎瓷。

2.4 釉薄、微透、色青

四件瓷器施釉均薄,微透胎色,积釉处青色色泽较深浓,釉面呈玻璃光泽,并呈现出非油、气、电窑烧成的釉面温润效果。不见釉粘底,器身内外壁釉面皆开细密片,器口呈今人俗称的“灯草口”。

2.5 款 识

四件瓷器款识计有“柴”“大周”“尚食局”三种,字形体皆篆,款字在方形、圆形、长方形单框内,均系浅浮雕工艺雕就,字体工整、严谨。

2.6 击之石罄之声

显然,在前人归纳的十二字特征外,还可归纳出柴窑瓷器“灯草口,细开片,胎灰白,瓷质坚”的釉、坯特征,以及“型仿古,款体篆,纹饰佛,工精镌”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肉眼鉴定柴窑瓷器应具有的较为全面特征是:釉“青如天,明如镜,灯草口,细开片”;坯“薄如纸,声如磬,胎灰白,瓷质坚”;并具有“型仿古,款体篆,纹饰佛,工精镌”的时代特征,共36字特征。

随着古瓷收藏者手中柴窑瓷器的逐渐面世和令人期待的有关柴窑考古发掘工作如能尽早开展,笔者相信人们对柴窑瓷器的认识将会更加完整、准确。

3 柴窑瓷器产出朝代及柴窑所属窑系

“柴窑”得名于五代后周朝执政者“柴荣”之姓氏。而如图2所示净瓶底的篆体阳刻“柴”字款,显然是柴窑瓷器的专用款识之一。

图3和图4两件同型、等大、同纹、同釉但底款不同的卣,为判断柴窑瓷器的产出朝代和窑系提供了十分难得、十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3.1 “大周”款识柴窑瓷器产于五代后周时期

中国历史称“周”之历史时期有四:一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0年的西周,以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东周;二为北朝时期的北周(公元557—581年);三为唐朝(公元618—907年)的武周(公元684—704年)时期;四为五代之后周(公元951—960年)。以今河北《曲阳县志》卷十一“金石录”为据,显德四年(公元957年)立有《大周王子山禅院长老(敬晖)舍利塔之记》碑。此碑碑文中之“大周”显指含显徳四年的五代后周朝。即“后周”尊称“大周”(有如明朝称“大明”,清朝称“大清”)。那么,图4刻有“大周”款的卣系五代后周时期产品当属无疑。同样,图4中与其同型、等大、同纹、同釉但刻有“尚食局”款的卣应为同期产品。从纹饰和字体镌刻风格看,两件卣甚至是同一工匠所为。

3.2 “尚食局”款识柴窑瓷器隶属定窑群系

“尚食局”是自秦、汉起朝廷设置的主管宫廷膳食、祭祀等事宜的机构。2009年9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地处河北曲阳的定窑遗址联合考古发掘[4],发掘出不少阴刻草书“尚食局”款陶瓷残片,被认定为北宋定窑生产之贡御残物。而国内其他窑口从未见有“尚食局”款识陶瓷问世。因此把图4所示刻有“尚食局”款识的卣确定为定窑群系产品,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便可引出一个新的见解:“尚食局”款识在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的定窑系中已经出现。这一见解和上述考古发掘初步确定的“定窑遗址的创烧年代不会早于中唐”。即与定窑始于唐、经五代发展至北宋的结论相吻合。需要指出的是,考古发掘出的“尚食局”陶瓷残片均为阴刻草书款,有刻写随意之迹。而本文中这件瓷器的“尚食局”款字为篆体,字工整,采用浅浮雕工艺,更具有专为朝廷官用的瓷器款识特征。

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柴窑是五代后周时期定窑群系中专为柴荣政权机构制作御用瓷器之窑。

4 柴窑遗址所在地的思考

历史文献和近现代文章在论及柴窑时,多认为“柴窑”存在于五代十国的“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掌政期(公元955—959年)。柴窑又因其姓氏而得名;所以,柴窑遗址应当在后周世宗执政的版图范围内。后周执政范围有今河南全境及河北、陕西部分等。

经考,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所立《大周王子山禅院长老(敬晖)舍利塔之记》碑文中,列有立碑职官名单,其中有“口口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从冯翱的身份来看,官方派出从三品官阶的银青光禄大夫任当时定窑瓷器烧造中心的龙泉镇使,并管辖当时繁荣的定瓷瓷窑商业税务,可知当时的龙泉镇在后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而冯翱也成了后周中央政权与瓷窑事务间最为可靠的、唯一的桥梁。除冯翱外,柴荣执政期间尚未见史料中有其他后周高官涉足瓷窑事务的相关记录。

民国学者荆子久在其《钧窑考证》中涉及柴窑的论述如下:“柴窑之起源于五代之末,周世宗柴荣之御窑。柴荣……文事武功概有可观……军政余暇兼制作器物……至于设窑制瓷,尤为精神关注。特设专官以理御窑事务,使其为完美之筹备,训工、选料经过多时,已达于任何瓷器无所不能之地步,乃请示意想之需要。”柴荣重视制瓷业,可从宋代编纂的《册府元龟》中所载显徳六年(公元959年)柴荣“赐陶人物有差”(分等级以物赏赐制陶之人)略知一二。荆子久同样认为柴窑源于五代后周(朝),因当朝执政者柴荣尤好陶瓷而特设之。而其中提到的“设专官”应为冯翱。冯翱管理柴窑的具体职责是“选料、训工”。当完美到“任何瓷器无所不能”的水平时,请示柴荣需要制作什么样的瓷器。柴荣对瓷器制作的要求是“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能理解并准确贯彻实施柴荣旨意者非冯翱莫属。此时的冯翱作为后周朝制瓷业最为发达的龙泉镇最高长官,就在他管辖龙泉镇范围内为柴荣烧造出此等精美绝伦的瓷器,比起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有可能。因此可以推想,五代后周(朝)烧制柴窑瓷器的柴窑遗址应在冯翱任龙泉镇(今河北省曲阳境内)镇使期间的所辖地域内。

5 结 语

柴窑存世时间虽不过几年,但柴窑在中国陶瓷史中的独特地位无可取代。国人古往今来关注柴窑、情系柴窑是发掘、传承祖先文化精华的具体体现。日本学者对中如云在其《追寻柴窑》[5]一文中引用了日本瓷界泰斗小山富士夫的一段话:“古往今来,中国陶瓷器在世界各地流传。为什么?因为它在持续发展,至今没有结束。更珍贵的是流传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有许多还没有被发现。努力去发现这些作品,探求它的来历,是我们的首要课题。”一位外国人对中国瓷器有如此真知灼见,并将探求未知作为“首要课题”,那么中国古瓷界的学者与收藏爱好者更应有历史的紧迫感,尽快改革传统的封闭运作模式,走专家学者与收藏大众互动之路,尽早破解瓷界千古柴窑之谜团。

[1] 赵汝珍.古玩指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2] 张应文.清秘藏[M]//四库全书.

[3] 程庸.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

[4] 郭志昆.定窑创烧年代初定中唐时期[EB/OL].(2009-12-15)[2013-05-05].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09/12/15/010283610.shtml.

[5] 对中如云.追寻柴窑[J].文物天地,2008(3):94-97;2008(4):102-107;2008(5):86-92;2008(6):94-99;2008(7):110-113;2008(8):102-105.

StudyonChaiKilnanditsporcelainsartfeatures

DONG Zhichang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craftwork of four pieces of antique porcelain objects, which enriches the 12 words feature criterion for judging Chai Kiln porcelai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overall judging criterion for Chai Kiln porcelains by naked eyes. Via textual research,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close relevance between the Chai Kiln and Ding Kiln, which indicates that Chai Kiln may belong to one of the Ding Kiln branches.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hai Kiln site may locate at Longquan town in the Later Zhou dynasty.

Chai inscriptions; inscription for the bureau of foods and worship; inscription for Dazhou; Chai Kiln and its porcelain; Ding Kiln branches

K876.3

A

1671-8798(2013)04-0275-05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4.007

2013-05-20

董治长(1939— ),男,天津人,教授,主要从事陶瓷专业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定窑款识瓶身
春日粉妆
百变瓶子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宋代定窑白瓷鉴定诀窍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定窑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