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区域差异与成因分析
2013-10-23宋振玲杨奎奇
宋振玲 杨奎奇
(1.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008;2.徐州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了满足人们平等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保障社会信息公平、保障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包容的一种制度安排[1]。可见,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建设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各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学术界和各地政府及相关团体日益关注的课题。笔者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研究的。世界各国衡量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与规范不尽相同,比较和总结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2],可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主要有:馆藏资源、建设面积、各功能空间布局以及设备标准等等,其中馆藏资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建设标准,它同时影响着其余各项指标的确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整体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3-6],这显然有违公共图书馆的根本思想。樊康琴对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职能萎缩、读者锐减的成因进行了探究[7]。韦彬对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8]。兰天阳对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9]。邹琦对珠江三角洲的公共图书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10]。以上的研究分别只针对各地区进行局部的探究,而对全国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共性及成因进行分析显然更加有利于从整体上寻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便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道,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长久发展。
对一定空间区域内的某一个特征进行规律阐述,可以采用语言描述,也可采用统计数据说明,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不但直观,而且更有说服力[11-12],笔者对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时借用此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影响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原因探讨,我们采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这是因为因子分析方法适于将影响某一特征的繁杂的诸多因素进行降维抽象概括,从而找出影响属性特征的主要因子[13],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和多元的,可以认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是诸多因素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综合效应的体现。因此宜选用因子分析法对初始选用的多个变量进行提取概括,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之后再对影响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它们分别对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影响力的大小,从而建立起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空间分布规律并找出影响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因素规律。
2 各省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整体特征
我国各省市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尤以西部更甚。那么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是否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呢?现以省为单位分析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见图1)。
从图1观察到,全国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分为4类区域(将图中第四与第五种颜色归为一种),第一类区域: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等东部沿海各省区,这些省份颜色最深,说明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最高;第二类区域: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河北省、黑龙江省等中部各省区,这些省份颜色稍浅,说明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稍低;第三类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福建省、重庆市、贵州省、海南省等北部省份和部分中部省区,这些省份颜色更浅,说明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更低;第四类区域: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这些省区颜色最浅,说明其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最低。考虑到该分析是基于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进行的,所以其值的大小不仅跟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跟其行政区域的面积大小有关,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后三类区域在空间上有部分交叉,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国各省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规律,这跟我国各省区经济发达程度分布规律基本吻合。
图1 全国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整体分布
为更进一步说明中国各地区公共图书资源的空间分布趋势情况,我们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共图书量做趋势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全国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趋势分析
空间趋势是一种常用的空间统计方法,它反映了事物在空间区域上变化的整体特征,主要揭示了事物的总体规律,而忽略局部变异[14]。这里根据分省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空间数据,先拟合出数学曲面,然后再在两坐标平面内做投影线,从而反映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在不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图中X轴指向表示由西到东方向,Y轴指向表示由南到北方向,这里趋势分析采用二次曲线。图中显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在东西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逐渐下降趋势,西边低、东边高;在南北方向上,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由南到北是逐渐升高,到长江流域后达到最高值,之后再逐渐降低。这说明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在东西方向存在明显的递减差异,而在南北向上表现为中部高,南北低。
3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影响因子分析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在地域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必然映射出区域间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诸方面差异。笔者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探求不同区域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哪些因素存在联系以及如何联系。全国各区域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该地区的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而多因素之间很可能存在较强的共线性,而因子分析可以起到对这些因素进行维数压缩,简化因素意义的目的,因此首先确定影响区域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因素,然后做因子分析。
3.1 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主要影响因素指标选取说明
影响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因素众多,所以这里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选取与藏书量相关的影响变量,经过甄别这里选取10个变量进行分析,分别是:单位从业人员比例(X1);私个从业人员比例(X2);非农人口比例(X3);三产从业比例(X4);人均 GDP(X5);GDP(X6);财政收入(X7);在岗平均工资(X8);高校学生数(X9);中小学学生数(X10)。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版。
3.2 因子分析
在变量众多的情况下,由于变量间的相关性会相互影响,如果不对变量加以处理,很可能使被解释变量失真,甚至导致解释函数不可用。所以首先需要考查收集到的10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共线性,从而决定是否采用因子分析来对所选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借助相关系数矩阵,对于缺失值采用均值代替法。通过观察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很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因此宜对所选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3.2.1 因子提取
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横坐标为因子数,纵坐标为特征根的碎石图,宜提取4个因子。同时观察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其中最小的是人均GDP的共同度0.788,其余均在0.9以上,说明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也说明4个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在因子未进行旋转下试算,4个因子共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1.572%。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但观察因子载荷矩阵,发现因子的实际含义比较模糊。这里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旋转主成分矩阵
由表1可知,私个从业比例、单位从业比例、三产从业比例、非农人口比例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因此这几个变量可以综合为一个因子(F1),又因为它们与区域经济构成和产业结构有关,所以可解释为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财政收入、GDP、人均GDP、在岗工人平均工资在第二个因子(F2)上有较高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可解释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学生数在第三个因子(F3)上有较高载荷;中小学生数在第四个因子(F4)上有较高载荷,因此,因子F3代表高校在校学生数、因子F4分别代表在中小学在校学生数。
3.2.2 因子得分
表2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表2可写出 4个因子 F1、F2、F3、F4与最初所选择的10个初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3 回归拟合分析
经过因子分析,最初的与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相关的10个变量综合抽象为4个因子,因此影响地价的多个因素即转换为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在校学生数和中小学在校学生数4个因素。注意到以上4个因子的协方差矩阵,协方差皆为零,可以看出4个因子没有线性相关性。因此考虑以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因变量,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在校学生数和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以上4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经测算所得:拟合度为0.811,调整拟合度为0.792。设定显著性水平a为0.05,最后保留下来的因子的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因此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该因子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建立线性模型是恰当的。最终的方程是:P=5623.442+1275.309 F1+9163.769 F2+2350.363 F3+2606.173 F4
观察因子前系数即各因子对藏书量的影响权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权重比其余3个因子权重明显较大,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权重最小,说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对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影响较小;另外两个因子高校在校学生数和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权重处于中间水平,而且后者较前者偏大,说明在校学生数对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而且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比高校在校学生数对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影响稍大。
4 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成因分析
以上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4个影响公共图书藏书量的因子又可以概括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供给因素与需求因素两方面,供给因素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子,需求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因子、高校学生数因子、中小学生数因子。
4.1 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从公共图书资源的回归方程中我们看到区域经济水平对公共图书量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进行公共图书财政投入的经济源泉,一个地方只有经济相对发达一些才有能力提供充足的公共图书服务。从全国公共图书量趋势分析上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量的空间单调差异整体上体现在东西方向,因此我们从经济东西方向讨论全国的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GDP的发展差异上,而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极化日益明显,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目前逐渐形成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经济梯度区域。面积上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占13.5%、29.5%、56%,但经济总量上各占60%、20%、20%,因此经济上存在明显的差距[15-16]。与此同时,三大区域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东部,经济热点主要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而其余地区,如福建省与河北省则相对较滞后。中部地区山西、安徽等地区经济发展则较弱。西部地区除四川相对在区域内较强外,其余地区均较发展滞后,尤其是青海、西藏地区。4个影响公共图书量的因子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权重最大,同时通过观察因子得分表,发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子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最大。可见,直接影响公共图书投入经费多少的是区域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的多少又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所以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经济对公共藏书量的决定作用。
4.2 省级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差异
在4个因子中区域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较为特殊,它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又代表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类型,是一个复合型因子。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国有经济通常是与高的人员素质、相对高的技术水平和高的产出效率相联系,个体经济形式通常与低附加值与低端产业相联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形式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因为个体经济形式才是市场经济形式下高效率的代表,个体经济的发展才能促使劳动者就业率的提高,提高人民整体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而提高人口整体素质[17-18],促进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因此在此因子中个体从业比例所占权重最大也就不奇怪了。在此因子中产业结构差异是另一个主要方面,它与劳动者文化水平紧密相联系,三产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占产业结构的比重越大,对文化产业(其中之一即公共图书资源)的需求就越高。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上,我国同样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上明显的集群现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较高的省域集中于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几个省和上海、北京和天津几个直辖市,三产比重尤其以上海、北京比例最高,达到50%以上;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较低的省域则多集中于西部地区,且该地区多以采矿业为主;中部则居于东部与西部之间,二、三产业有一定的规模,但皆不发达。
4.3 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差异
在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基本与当地人口数量有正相关关系。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与人口一样大致遵循着从东中部到西各省区由多到少的渐变趋势,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与河南省,在1200万以上;其次是江苏、四川、安徽与河北省,中小学在校生在800万到1200万之间;第三梯队中小学生在校生数在500万到800万之间,包括山东、浙江、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它们之中绝大部分是东中部省份;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最少的区域有青海、西藏、宁夏、北京、天津与上海,北京、天津与上海较特殊,是因为行政面积较小造成在校生人数少,除掉这几个区域,在校生最少的皆是西部区域;其余省份处于第三梯队与人口最少的第五区域之间,属于第四梯队,基本都是中西部省份。但在大趋势下区域内部也存在具体空间差异,具体体现在:东部,在校生数高值区域内也存在在校生数低洼区域,比如福建省和海南省,远离东部各省份普遍属于第一、第二梯队,而属于第四梯队;中部省区在大部分省份属于第三梯队的情况下,河南省与安徽省在校生由于全省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在校生数远高于其他区域;西部地区四川省在校生人数较高。
4.4 高校在校学生数差异
与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所不同的是,各省高校学生数与当地人口数量虽然有联系但没有必然关系,它又与历史沿革等因素有关,并且在各个高校有自己专有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量未统计入公共图书馆藏量中,因此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的影响权重不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权重大。但无论如何一个地区高校在校生的多少对公共图书馆藏量的多少还是有相当影响的,如果当地高校在校学生数量较大,就会推动当地公共图书资源的持续建设。从整体上看,我国各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大体上呈现从东到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南北方向上趋势不明显。其中以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和湖北等省的高校在校学生数最多,其次为中部各省区,数量最少的省区为青海和西藏。
通过对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区域差异的探究,我们发现各地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受多因子影响,影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是财政投入,投入得多自然公共图书资源就充足,但财政投入也不是无限的,它始终都要受两个方面制约。一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上去了,财政收入才能提高,才有可能增加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投入,否则就是无源之水;而同时公共图书投入的社会效益又受市场的无形之手影响。一个区域产业结构落后,从业人员文化层次较低,或大中小学生人数有限,即使投入再多的公共图书购入经费,结果无人来读,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一个区域可能财政上多投或少投,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如此,统计上个体的非理性不影响整体的理性。所以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是区域特征的一种客观反映,它综合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等一系列的特征,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 结语
通过对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发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明显存在南北、东西方向的变化差异,南北方向中部长江流域较南北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要高,东西方向从东到西明显下降。形成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很多,通过统计方法因子分析发现,最终有4个最主要的因素影响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分布,即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经济构成与产业结构因子、高校学生数因子、中小学学生数因子,且4个因子明显存在权重差异。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这4个因子的空间差异造成,只有同时考虑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4因素所代表的各方面,才能使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藏书资源得到平衡发展。
[1] 蒋永福.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 张广钦.国外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与规范概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 刘剑虹,杨武健.韩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00-102.
[4] 陈继兰.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6(2):223-224,149.
[5] 范雪梅.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4(4):130-132.
[6] 钨巧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5):185-186.
[7] 樊康琴.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不良现状探因[J].图书与情报,2003(2) :52-54.
[8] 韦彬.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6(4):101-102.
[9] 兰天阳.我省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5(4):53-56.
[10] 邹琦.珠江三角洲公共图书馆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2):41-48.
[11] 周建明.类型与地价成因的定量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1997(4) :27-31.
[12] 董黎明,等.中国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J].地理学报,1993(1):1-10.
[13]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5] 徐建华,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1):57-67.
[16] 许月卿,贾秀丽.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J].经济地理,2005(5):600-628.
[17] 高远东,陈迅.中国省域产业结构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6):993-1001.
[18] 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