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城市教育梦托起中国梦——四川省南充市推进城市教育走笔

2013-10-21张筠

中国西部 2013年18期
关键词:南充市教育资源学校

文/本刊记者 张筠

城市学校规划图

6月18日下午,热浪翻滚,穿行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区学校之间,随时都能看到火热的建设场面。在地处南充市开发区的西河路小学,记者看到,投资近千万的扩建学校教学综合楼正在进行外墙装饰。

顺庆区西河路小学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400余人,每班平均近70名学生。“学校的安全压力极大,新建教学楼今年9月投入使用后,将全面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随行的校长余海燕介绍说。

与西河路小学一样,南充市高坪三中全校1900多名学生,因教室不够,2012年以前只编了29个班。最大的班额的人数到80余人,平均达到70人以上。2010年,高坪三中启动扩建工程。政府无偿为该校新增土地60亩,投入资金6000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多栋建筑。“现在,平均班额不超过60人。”校长杨怀宜满脸笑容。

满足需求、量质并举、适度超前、资源整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协调、体系完备、发展均衡、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作为位于西部地区的仅次于成都市的第二教育大市的四川省南充市,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势如破竹的恢弘气度,展开了推进城市教育的大决战,用城市教育梦托起中国梦。

打破“大班额”困局,高标准制定城市教育发展规划

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也是四川省推进“多点多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南充市建起了一座座新城,每年有大约6万人成为城市新居民。在此背景下,南充市主城区的嘉陵、顺庆、高坪三个行政区,2010年以前南充城区中小学布点普遍存在学校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庞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缓解这一矛盾,南充市从2011年掀起了城区学校扩容升级的热潮,通过科学布点规划新学校,根据人口规律改造旧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名校。越来越多的校长像余海燕一样“愁眉展笑颜”,越来越多的城市平民子女走进漂亮坚固的学校,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城市学校学位十分紧张,优质教育资源更是奇缺、一位难求,广大市民对此不理解、意见较大,发展城市教育已迫在眉睫。”中共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尖锐指出。

2011年12月12日,南充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议。中共南充市市委书记刘宏建在会上提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教育的重点地位更加突出。要站在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高度,促进城市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然而,南充市如此高调地发展城市教育是否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背道而驰?肯定不是,“十一五”以来,南充市通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大大提升了农村教育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品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最突出的矛盾是城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城市人口集聚速度所带给城市学校的压力。”南充市教育局局长雷国林在今年4月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凃文涛调研南充教育工作的座谈会上指出。

“撤地建市19年来,南充市市辖三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展到80余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8万速增到90多万人,学生由3万多人增加到17万多人。”南充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谢和友坦言:“随着南充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充市城市已步入快速发展期,全市城区面积以每年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以每年6万人递增。”

尽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新建学校却屈指可数,教育资源增量主要靠老学校挖潜扩容。历史形成的“袖珍”学校较为普遍,硬件设施达标率低。这造成了城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庞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南充市市辖三区为例,不考虑新增人口因素,仅以现有在校生规模按部颁标准计算,就需增加幼儿园13所约270个班、小学10所约230个班、初中5所约145个班、普通高中3所约100个班。

城区教育资源不仅总量紧缺,优质教育资源偏少与均衡发展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优质学校数量少、容量小,导致部分学校大班额现象难以根治。“一校独大”“一枝独秀”的局面始终没有打破,致使择校热持续升温。

在召开城市教育工作会议之前,刘宏建特意走访了3所城区学校。他说:城市教育突破瓶颈、加快发展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在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南充市市长(现任南充市人大主任)高先海也表达了加快发展城市教育的坚定决心,他说:“城市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由来已久,是多年来的累积叠加,决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无法向老百姓交待,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

“不重视城市教育,教育就没有出路;不重视城市教育,特大城市就缺少了支撑。”南充市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教育工作会上作出了全面部署,给南充市教育局长雷国林极大的鼓舞。

目前,南充市城区人口为90多万人,2015年将达到120万人,2020年增加到150万人。在调研过程中,雷国林默默地谋划着南充城市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他说:“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破解我市城市教育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

翻开中共南充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教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发现,《意见》明确了短期和中期的目标任务,其中,2011年至2015年,南充市市辖三区将新建小学6所,扩建小学10所;新建初中5所,扩建初中6所;新建标准化普通高中1—2所,改扩建标准化普通高中3—5所;市辖三区新增公办幼儿园14所,县(市)政府所在地分别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届时将有效缓解教育需求的压力,实现城市教育资源基本与特大城市相匹配。”雷国林说。

同时,各县(区)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规划,顺庆区2012年至2015年拟采取“新建、迁建、扩建、合并和调整办学层次”等五种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幼职教育特色发展”。

为顺利实施这一《意见》,南充市政府又制定了《南充市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对南充未来5-10年城区学校布点进行了详尽规划、科学布局。在此基础上,南充市政府与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城市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未来四年内,每一年新增以及改扩建教育资源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市政府还将该责任书所列目标任务纳入了对三区年度工作考核之中。

规划的制定重在落实,“我市城市教育落后于城市建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教育规划好,规划了也没有执行好”。高先海尖锐指出,“我们每一年就将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城市教育,首先就请他们看规划落实情况,要经得起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今年4月24日,高先海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南春、副市长谢和友及部分人大委员对城区基础教育布点规划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嘉陵区的火花三小、滨河幼儿园、高坪区的高坪三中、高坪五小以及顺庆区的石油南路小学、孔迩街小学和市政府新区幼儿园等学校,察看了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校园建设情况,初步了解了全市城市基础教育布点规划实施情况以及三区《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

通过视察发现,南充市城市教育坚持规划不动摇、目标不动摇,在用地和资金保障得到了根本保证。目前,顺庆区的舞凤中学灾后重建项目、潆华幼儿园建设项目、三原实验学校膳食中心、高坪区的高坪五小新建项目、嘉陵区的光彩实验小学和行知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顺庆区近20年以来新建的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今秋将投入使用

立下“军令状”,“刚性”制度和投入使城市教育快马加鞭

抓城市教育,投入是保证。“近年来,南充教育投入增长较快,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为城市教育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人民,投资未来’的理念,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不折不扣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教育投入。要拓宽筹资渠道,精心策划项目,积极争中央、省上教育专项资金,弥补地方财政投入的不足。广泛动员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贤达出钱捐物,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刘宏建指出。

开方子,找路子。刘宏建不仅提要求,而且为城市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寻找到了具体的“路径”。他说,要大胆尝试通过“融资租赁”“资产置换”等经营模式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缓解学校建设的资金压力。

南充市规定: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足额征收3%的教育费附加和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将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土地出让收益的10%将作为城市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城市教育发展。城市公办学校新建、改扩建将享受减免各种规费的优惠政策。

同时,积极探索新区开发政府以土地入股、开发商连同学校整体修建,或由社会力量独立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路子。在旧城改造中,学校迁建、改建、扩建也要允许民间资金进入,不断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的途径。

对于南充市主城区的市辖三区,每年本级财政设立不低于500万元的城市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将这一“刚性”指标写入了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区党委、政府为城市教育发展立下了“军令状”。

在“军令状”上,记者看到,嘉陵区在城市教育投入上将“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每年至少增长0.85个百分点;设立城市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5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全额用于教育,并主要用于城市教育;公办学校建设用地政府无偿划拨;公办学校新建、改扩建按规定减免相关规费。”

据嘉陵区人民政府负责人介绍,前几年,嘉陵区已规划学校建设用地,执行效果很不理想,有的被城市其他建设所取代。加之城区现有存量土地本身不足,价格昂贵,未来5年建10所学校至少还需500亩土地,学校用地需求矛盾突出,瓶颈有待破解。

“在开展城市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编制中,各地优先考虑教育,加强教育专项规划和控规编制管理,宁可教育挤占其他建设,也决不能让其他建设挤占教育用地。”雷国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高坪中学改扩建工程已于去年动工,拆除了10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新建4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如此巨额资金,政府如何承担得起?“我们的做法是按照‘BT模式’运行,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建设方先根据政府的委托协议修建学校,政府最后利用出卖土地的资金回购学校,政府实际只投入2000万元,却拥有了3.5亿元的校园。”高坪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南充仅市辖三区城市学校建设项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南充国际高中等重点项目均有序推进,总投资近40亿元。

提升“软实力”,以内涵式高品质教育成就学子成才梦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辖3区5县1市,是成渝经济区北部和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要实现全市教育高位挺进,如果单靠规模扩张、增加教育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

“城区教育不仅要扩容,更要升级,我们重点是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之路,铸就教育‘软实力’提升,‘软’‘硬’齐头并进。”雷国林说。

然而,目前南充市城区师资短缺和老龄化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教师配备至今仍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以主城区现有在校学生规模计算,还缺各类教师近3000人,全市城市教师缺口更大。

南充市提出,新建学校执行国家标准,大力实施“校长能力提升‘五个一’、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教师学历提升、高中课改师培”四大工程:2010年以来,全市选派了21批312名校长参加国、省、市组织的相关培训,选派了52名高完中校长到北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对1004名省级骨干教师、4473名市级骨干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目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9.71%、98.87%、91.99%,开展了17580人(次)的高中课改教师新课程改革专项培训。

与此同时,南充市还加强了教师培训机构阵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将新建2-3个省级教师培训机构。每三年调整一次总编制,推进教师交流及跨校兼职、兼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设立引进优秀人才的专项经费。中小学校长实行竞争上岗或公开招考,推进中小学校长在学校、区域之间的有序流动。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推动名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发展,在管理、师资、经费、资源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整合,推行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促进城市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科研兴教强教战略,铸强教师内生力量。南充全市教育科研达到了四川省领先水平,在四川省政府近三届普教成果评奖中,该市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注重文化引领教育,以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充分给予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通过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区域推进高效课题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措施,推进城市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目前,该市每年都有3万余名毕业生被高校录取,居全省前三甲;阆中市的均衡教育和特色教育、南部县的艺术特色教育、顺庆区的学校文化建设、蓬安县的高效课堂改革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甚至全国均有较大影响。

……

倾情走访于位于川东北嘉陵湖畔的南充市,有感于南充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城市教育的创新智慧和远见卓识以及取得的优异成绩,也深悟国家在深入推进城镇化的征途中,能否有更多的教育项目和资金用于发展城市教育,以之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猜你喜欢

南充市教育资源学校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顺庆区:从严推进就业培训领域系统治理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校推介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