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RED系统分析的楚纪南城遗址保护与发展策略

2013-10-20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南城遗址因子

徐 超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一、引言

区域PRED系统是指一定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关系构成的紧密相连的统一体。[1]这个统一体构成的系统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研究PRED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区域人口的增长率与经济、资源、环境相适应,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在维持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实现人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PRED系统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学科、各领域,主要涉及城市协调发展与规划领域,如《宁德市PRED系统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2]一文用PRED系统理论,分析并提出宁德市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此外,该理论还被运用于水资源调配的协调中,如《水资源调配中PRED综合论证的初步研究》[3];地质公园现状分析,如《柳江国家地质公园PRED系统分析及发展对策》[4]。目前,PRED系统理论在大遗址综合协调分析中涉及较少,陈稳亮的《大遗址保护的PRED协调发展案例与模式》[5]一文为现阶段国内大遗址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研究仅限于大遗址的发展,对大遗址保护与规划尚未涉及。大遗址的PRED系统协调作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尚在不断完善与探索中。将PRED系统理论引入遗址的保护与规划之中,运用PRED系统理论分析楚纪南城遗址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协调度,并根据遗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度,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度,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对楚纪南城遗址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二、楚纪南城遗址保护的PRED现状分析

湖北省江陵县境内的楚都纪南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南方最大的古城之一。纪南城以在纪山之南而得名,其遗址位于荆州城北5公里处,东接富饶的江汉平原,西临险要的鄂西山地,南有浩瀚的万里长江,北有襄荆大道与中原相通。城西约5公里处有南北走向的八岭山楚墓群,亦称“龙山”,城北约25公里处有纪山楚墓群,城东北1公里处有雨台山楚墓群,城东垣外为一片湖泊地带,即海子湖。[6]目前,古城遗址的保护备受国家重视,2010年10月9日,楚纪南城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湖北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实施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部省共建”的议案。[7]同年,荆州投入5亿多元,全面启动楚纪南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六大文保项目建设。可见,加强对纪南城大遗址的保护是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举措。古城遗址保护的目的在于促进遗址地区经济、人口的良性发展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传承。因此,正确分析与认识楚纪南城遗址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的协调性是遗址保护的前提条件。

(一)纪南城遗址区PRED因子指标的确定

遗址PRED系统理论因子包含:P(people)指的是遗址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R(resource)表示遗址区内人文资源、文物以及地上、地下遗存;E(environment)代表保护区的整体环境风貌、生态环境、生态格局等;D(development)指代遗址区内各要素整体的协调发展。现对纪南城遗址地区PRED系统因子做一简析。

1.遗址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

楚纪南城位于江陵县内,随着改革的发展和经济中心的变更,其经济发展的地理区位条件明显的逊色于荆沙市镇。而随着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的设立,纪南城遗址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式正在不断变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教育水平是影响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因此,遗址区产业增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情况,教育与文化,人口规模是我们重点考察的指标。

2.遗址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

作为我国南方大遗址突出的代表,纪南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现从遗址保护视角,主要分析遗址的文化资源。纪南城不仅发现有宫殿区、作坊区、市场、台基等遗迹,还发现了铜、铁、陶片等大量的遗物。然而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纪南城遗址内数万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构成严重威胁,遗址区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利于保护的局面;另一方面,纪南城大遗址保护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科技力量普遍不足,人才严重紧缺。管理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对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的科学性问题认识不足,缺乏从规划、保护到实施管理全方位的科学控制,有关保护实施的支撑体系尚未完善,纪南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遗址区整体生态格局与环境风貌

因多年来建房、挖城垣开路、垦种庄稼、填埋垃圾等因素的影响,纪南城遗址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纪南城遗址遭到破坏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自然因素方面,由于纪南城地势较高,当植被遭到破坏后就会随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地下遗物暴露,雨水冲刷对纪南城墙体造成很大侵蚀。人为因素方面,开挖鱼塘、搭棚盖房、公路铺设贯穿城墙等,造成了地下文物的破坏。2011年5月1日,调查小组对纪南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纪南城遗址区生态环境不满意度达到了50%以上,而满意度不到10%(见图1)。

图1 居民对纪南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调查

此外,遗址周围的工农业生产不合理,对土壤、水质等造成破坏。不合理的商业经营,如安家岔城墙上就盖有两层的酒楼,对纪南城整体环境和遗址的保护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纪南城遗址区环境的评估内容主要涉及植被覆盖、土壤、水源情况、遗址保存度等。

(二)纪南城遗址的PRED协调程度评估及分析

在对纪南城遗址的PRED因子做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遗址各因子的协调程度,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是提出遗址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前提。

1.评估方法的采用与可行性分析

区域PRED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该系统不仅能反映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又具备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性,具有可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特点。因而,在此基础上,选取熵值法是考查纪南城遗址PRED协调程度的有效方式。

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用以度量信息的无序度,即表示一个信息源发出的信号状态的不确定程度。[8]研究信号状态的不确定,并通过各指标确定权重进而探索因子之间的内在协调关系,是熵值法能运用于遗址因子协调程度研究的重要条件。出于对纪南城遗址因子权重的考虑,笔者对长江大学、三峡大学、荆州博物馆等处教授和考古学者发出了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问卷92份,效果良好。其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江陵县经济发展现状对纪南城遗址保护的影响;江陵县居民教育水平对纪南城遗址保护的影响;江陵县环境因素对纪南城遗址的影响;纪南城遗址区资源状况对遗址保护的影响等。

2.评估计算的过程与评估结果的分析

将问卷中的考察因子分为一级、二级指标,可避免对考察对象的重复研究。首先利用熵值法的原理及其公式对调查的纪南城遗址保护影响因子各项指标作标准化计算,即第i项指标Xi的比重为Pi,其中第二步,计算Xi的信息熵Si,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计算因子Xi的差异性系数gi,gi的值越大,指标Xi就越为重要,gi=1-Si;第四步,确定遗址因子Xi的权重通过对问卷调查到的纪南城遗址保护影响因子做了指标权重计算,得出结果如下表:

纪南城遗址保护影响因子指标权重表

第五步,运用熵值法协调发展指数公式,计算纪南城遗址区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水平、资源利用状况、环境保护情况及社会关注度的协调发展指数得到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水平因子的协调发展指数为:0.12762,资源利用状况及社会关注度因子的协调发展指数为:0.13568,环境保护因子的协调发展指数为:0.0648。

第六步,对纪南城遗址各因子之间协调系数的计算。协调系数是衡量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依据。协调发展是系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耦合而成的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过程。[9]是一种具备综合性,整体性,同步性的和谐发展过程。协调发展呈现在遗址的保护方面,则是遗址区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社会关注度之间的协调一致。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关注度提升的条件下,促使遗址区生产生活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对遗址文化的保护与重视,使遗址区历史文化资源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现借鉴已有研究[10],将协调系数计算公式引入纪南城遗址各要素协调度评估,从公式中分析可知,三者协调系数越大,则协调性越好。通过计算得到了三个发展指标之间的协调系数为(结果取近似值),这说明纪南城遗址的协调性一般,遗址发展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没有达到最大化。从三个协调发展指数值的差异可以知道,其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及人口教育水平与文化资源、环境保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同时说明了纪南城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独立性,没有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契合到经济发展中去,这也正是当前纪南城文化遗址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纪南城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对纪南城遗址发展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国内遗址保护发展对策案例的分析,提出纪南城遗址保护区PRED协调策略及构建PRED系统协调的理想模式,以期为国内遗址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控制

政策的引导和控制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渠道。政府根据纪南城遗址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阻止对遗址的破坏活动。运用经济手段,建立遗址基金会,专项拨付遗址保护费用,并以此建立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特区”,组织人员成立遗址保护特区的最高决策机构,通过决策机构制定包括遗址区域、环境、文物等管理制度,全面切实地将纪南城遗址保护起来。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应做到保护与发展并举,即在政府大力保护遗址的同时,要转变遗址区经济发展模式。改变遗址区以往的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走高效经济、生态经济发展道路。通过政策引导经济的发展,带动遗址的保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到有效保护与和谐发展同步运行。

(二)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有效的宣传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通过教育的投入和有关院校建立联系,设置相关遗址保护专业,培养一批保护遗址的学科人才,调动湖北荆州区高校研究、保护遗址策略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使更多人为纪南城大遗址保护献计献策。此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经验的交流和学习讨论会议,促进对大遗址保护方式的多元化,为大遗址保护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有效地宣传遗址保护的相关知识,以此引导市民转变思想观念,深刻意识到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遗址保护的全民化、社会化。

(三)PRED协调理想模式的构建

遗址区内各要素整体的协调发展是理想发展模式,纪南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试图构建遗址PRED协调理想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保护和发展两方面。在保护方面,该模式提倡动态发展,使文物能够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其公共性,从而在发展中求得延续与保护;在发展方面,该模式通过资源的适当利用,发展相关的观光农业、绿色工业、休闲旅游业,带动纪南城遗址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从而具备经济实力,创造性实现纪南城遗址的动态保护(见图2)。

通过分析可知,纪南城遗址区PRED协调理想模式涵盖了人口因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因素,并且建立了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在政府政策指导下,保护遗址的同时有效发展遗址区经济,从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人们对遗址的重视与保护。此模式是人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遗址保护全面协调的整体模式。其主要构成分析如下:

第一,观光农业的发展。针对遗址周边生态环境遭到重大破坏、保护难度大的情况,可对其实施绿化工程。通过政府的控制、引导,调配人员对土地功能分析,并进行适宜性开发,发展以生态型农业为主的观光农业。此外,政府可以引导遗址区居民依据原有农业,开发一些基础条件良好、效益高、风险低的经济作物来推动休闲观光活动和农业观光活动的展开,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市民休闲体验农业园等,以此带动居民致富。[11]

第二,绿色产业的发展。利用遗址周边的资源发展清洁、绿色、环保的轻工业。通过政府合理的策划和有效的支持,有限挖掘周边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建立相关的水厂或农产品加工厂,以带动居民就业,同时可以利用遗址的文化资源,发展相关的楚文化艺术品设计,开展设计活动等,以此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遗址风景旅游区的建立。在遗址逐步发掘后,可根据遗址区独特的地形、地势以及遗址的文化底蕴,在充分保护大遗址和自然生态环境理念的指导下,将遗址区发展为旅游景区,形成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并且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基础设施加强建设,创造高品质旅游环境。这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人数,更是遗址有效利用和发展的途径。

当然,遗址的PRED协调模式是一种通过简单分析得到的理想发展模式,尚在不断完善与探索中,有待拓展与深化。

[1]兰国良,赵国杰.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的多维视角[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6):70.

[2]郑伟民.宁德市PRED系统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4):75-80.

[3]陈建耀,于静洁,刘昌明,等.水资源调配中PRED综合论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2000(3):302-308.

[4]乔晓红,齐童.柳江国家地质公园PRED系统分析及发展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6-100.

[5]陈稳亮,张祖群,赵荣,等.大遗址保护的PRED协调发展案例与模式——基于汉长安城的实证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6(7):63-67.

[6]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J].考古学报,1982(3):325.

[7]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1-03-02)http://www.hubei.gov.cn/zwgk/zwdt/zwhd/201103/t20110302_133609_2.shtm1.

[8]孔红梅,赵景柱,姬兰柱,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2(4).

[9]胡盛红,刘海清.基于信息熵的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3-5.

[10]宋佳楠,梅建屏,金晓斌,等.基于协调系数修正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1):86-89.

[11]郑育林,张立.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构想与建设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57.

猜你喜欢

南城遗址因子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辽上京遗址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南城秋意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怪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