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负担
2013-10-20王翠霞
“甜蜜”的表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小儿糖尿病也引起大家的关注,那么小孩子是怎样得上糖尿病的,得上了糖尿病又该怎样接受治疗,同时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特点呢?
1.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等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孩子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自身消耗过多,虽然多食但仍然消瘦。这些孩子除有多尿、多饮、多食外,还伴有消瘦症,即“三多一少”。而成人糖尿病虽有三多症状,但很少有消瘦。
2.儿童糖尿病发病比较快,症状来得急。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脱水、呼吸困难、昏迷等,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而成人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比较缓慢,很少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必须立刻住院抢救,纠正酸中毒。待病情稳定后,再按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法继续控制,巩固病情。
3.在治疗上,首先要严格控制饮食。这一点与成人糖尿病一样。病孩要按照医生规定的饮食要求,定时定量进餐,包括主食、副食(蛋、肉等)、零食等,以控制进食后血糖过分升高。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确诊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小儿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同时小儿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好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方面。
“甜蜜”的来源
引起儿童糖尿病病因主要有遗传、病毒感染、肥胖和发育过快。儿童时期所患糖尿病多是在其本身具有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接触外界病毒或毒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的改变,导致胰岛β细胞的操作,使其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从而出现机体物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此外,研究表明,亚洲人体内有一种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热量的基因,原本与人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消化是相对平衡的、一旦饮食习惯改变,进入体内的热量大大增加,超过了基因的负荷,不能将热量分解,而易出现肥胖。
糖尿病不但有糖代谢紊乱(高血糖),还存在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如蛋百质减少,分解增多,机体蛋白质不足。如控制不良,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致糖尿病矮小综合征。
另外,现在儿童户外活动与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而运动不仅是良好的减肥手段,也是抵御糖尿病侵袭的有效方法,因为运动除本身可以消耗糖,使血糖降低外,还有利于胰岛素受体的增加。不少儿童的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成为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
与“甜蜜”共处
很多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家属都很紧张,生怕孩子因为生活中不在意的地方而复发,那么,儿童糖尿病患者生活中该注意哪些内容?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看看吧。
生活 护理
1.糖尿病的患儿在饮食方面有很多的限制,如需定时定量进餐,限制甜食和水果的摄入等,故家人非正式进餐时间不要在患儿面前吃饭,不要在患者面前吃糖尿病患者受限制的食品,如糖果、水果、糕点等,更不要在患儿面前谈论病人受限的食品如何好吃等等,以免引起患儿哭闹索取这些食品而破坏治疗计划。
2.防止低血糖:儿童期糖尿病血糖波动大,容易出现高血糖也容易出现低血糖。在血糖接近正常范围时尤其要注意低血糖,要注意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上午9点,下午3点)的加餐问题。如患者发生较轻的低,血糖反应时,应立即服糖水或进主食,可很快缓解。
3.建立生活规律,保证治疗计划的实施:儿童,尤其是年龄小的儿童自制能力差,饮食无规律,这就给胰岛素治疗造成困难,所以家长应说服患儿配合治疗计划,逐步养成生活规律,尽可能定时定量进餐。要掌握患儿心理状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法。例如节日之时有美味佳肴,预料患儿进食量可能增加,可预先将胰岛素用量增加2~4单位。节日参加晚会或因看节目睡眠过晚时,可在注射胰岛素单位后,再给加餐。病人因某种原因不能正常进餐,这一餐前的胰岛素不能打,以免发生低血糖。
4.要掌握运动疗法、运动量及适宜运动的时间。要掌握尿糖、尿酮的化验技术,有条件的也要掌握携带式血糖仪的使用方法以便监测血糖。要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要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患儿或家长只有掌握上述情况才能较好地坚持治疗并取得好的疗效。
心理 护理
糖尿病患儿心理上都比较脆弱,因此针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很重要。一旦患有该病,不仅要控制好饮食、多参加运动、科学用药治疗,还要重视糖尿病患儿们的心理治疗,从某方面来说心理治疗是最重要。那么儿童糖尿病如何心理治疗?
当一个前程似锦,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得知糖尿病将终身伴随自己时,心情是很复杂的。沉重的打击使病儿极易产生矛盾、消极的心理而引起多种情绪反应,例如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孤独、易伤感等,乃至认为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有些家长的紧张心情甚至比孩子更有过之,终日担心、害怕、不知所措、到处投医。家庭的这种紧张气氛更加重了病儿的心理创伤。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是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仅凭药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相结合,才能使糖尿病儿童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所以积极进行儿童糖尿病心理治疗很重要,让孩子和家长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尽早治疗,那疾病对身体伤害就不会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