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学问之烹饪方法

2013-10-20王翠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糖友油炸高温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同样拥有着悠久的饮食历史。在多年的发展中,不同地域的人们研究和发扬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各大菜系的口味不尽相同,大多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不过,虽然不同菜系口味可以千变万化,基本做法无非还是煎炒烹炸等。糖友在选择食材上有诸多忌讳,在选择烹饪方法上也是一样,有些烹饪方式可能会对糖友健康造成威胁,糖友要小心避开。

1.避免煎炸

在诸多烹饪方法中,糖友首先要避免的就是煎炸,尤其是要避免食用长时间高温油炸的食物。

油脂经200度以上高温长时间加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会发生很大变化,表现出黏度增大、色泽加深、泡沫增加、发烟点降低等油脂老化现象,涉及的化学反应有油脂热水解、热氧化、热分解和热聚合等,使食品营养成分遭到破坏的同时,还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

经过高温加热后,食用油中的有益营养成分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随着油温的升高和煎炸时间的延长,营养成分被破坏的程度更加明显;被炸食物中的许多营养素也会因高温等因素遭受严重破坏,故过多食用油炸食物会使人发生营养失衡。

食物经油炸后,表面被大量的油脂包裹,而消化油脂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过多食用油炸食物后,会使人感到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肝、胆、胰腺、胃肠道功能较差的人,可能因此而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一些平常较易消化的食物也可因高温的作用发生变性,而变得难以消化。故过多食用油炸食物不仅加重消化道的负担,而且降低了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因此,胃肠功能不佳的糖友最好不要选择油炸食物。

大家知道,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油温达190℃,并且油是反复使用的,会造成油脂老化色泽变深,粘度变大,异味增加,油脂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如必须脂肪酸、各种维生素等成分,基本或全部被氧化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聚合,形成二聚体、多聚体等大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不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在常温下豆油的吸收率为97.5%,花生油为98.3%)。动物实验证明,用含高温加热油脂的饲料喂养大白鼠几个月后,就出现胃损伤和乳头状瘤,并有肝瘤、肺腺瘤。故认为高温油脂有致癌的可能性,人们对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不饱和脂肪酸经反复高温加热后产生的各类聚合物,尤其是二聚体等毒性很强,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这些聚合物能影响动物的正常发育,降低生育机能,使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再说,油条面团中加入的碱和矾又对面粉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维持生命、调节生理功能、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恢复期病人还可起到修补和恢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增加身体抵抗力。油条属于高温油炸食品,熔点高,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难消化,还会影响睡眠。油条的营养素大部分被破坏,高温油还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及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功能日趋减退,胃功能降低,肠道吸收能力差,不宜吃油腻及难消化的食物。老年糖尿病患者正常食量有所减少,代谢紊乱,易引起一些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经过高温油炸的油条恰恰对这两种维生素破坏最大。再加上被油污染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易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高,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这对老年人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不利。

食物经油炸后,原本不含或含脂肪极少的食物其脂肪成倍地增加。比如同为面条,每100克普通面条脂肪含量仅为0.7克,而方便面(要经油炸)每100克的脂肪含量为21.1克,为普通面条的30倍;又如100克富强粉含脂肪为1.1克,制作成油条后脂肪含量增至25.9克,制作成油饼后脂肪含量可增至40克。脂肪是高热能的食物,虽然难已消化,但吸收率高,过多摄入必然导致热量过剩。如果不通过增加运动来消耗过剩的热量,日积月累,就造就了一个大胖子。肥胖则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痛风及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也使已有的糖尿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2.避免烧烤

夏季来到,随处都能闻到烧烤的香味。各种散发着诱人味道的食物,再加上轻松惬意的就餐氛围,让人们不由自主的驻足。但是糖友在面对这诱惑的时候,最好“聪明”点。

明火烧烤食物,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是最早被认识的、至今也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多的化学致癌物,一共包括4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其代表成分是苯并(a)芘。苯并(a)芘既可以通过烤肉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烤肉的烟雾进入呼吸道。苯并(a)芘是高活性致癌剂,进入身体后转化为环氧化物后,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可引起实验动物包括消化道癌症(如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此外,苯并(a)芘还是明确的致畸原及诱变剂,有一定慢性毒性。

烟熏烘烤肉类,还产生致癌物质——杂环胺。杂环胺环上的氨基在体内代谢成N-羟基化合物,后者具有致癌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是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

很多摊点用亚硝酸盐浸泡羊肉等,目的是使肉色鲜艳,口感良好,还可以防腐保鲜。然而,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肠源性青紫病(以缺氧为主要症状);经常少量摄入亚硝酸盐具有致癌的隐患——亚硝酸盐在胃内很容易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后者具有致癌作用。

同时,因为没有上下水,肉类或其他食材(在食用前)以及餐具根本没有经过认真的清洗,消毒更谈不上,细菌污染十分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烧烤食物的安全性,因此糖友要注意,烧烤的事物也是尽量不要吃的,或者说,一定要少吃。

3.适量“勾芡”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淀,在中国饮食结构中,发展出了许多特有的做法。做菜勾芡,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勾芡之后的菜肴,不但变得油光光、亮晶晶,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而且还吸足了味道,滋味也更浓郁。不过,勾芡这个窍门,却不适合糖友。营养师提醒,糖友做菜还是少勾芡为好。

原因就在于,勾芡的原料,就是百分之百的纯淀粉。它跟面粉还不一样,面粉中还含有些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糖升高。但淀粉中就只含有碳水化合物,说白了,就是糖。而且,在勾芡的过程中,淀粉遇到水,加热后会迅速糊化。糊化后的淀粉就跟熬得稀烂的白粥一样,升高血糖的速度近似于白糖。当然,做菜勾芡放的淀粉数量不会很大,加上菜肴中其他食物的平衡作用,对血糖的影响不会真的像白糖一样剧烈。不过,出于健康考虑,我们还是建议糖友们做菜的时候,最好不要勾芡,或者尽量少勾芡。

另外,营养师还建议,糖友在做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放糖。放过糖的菜肴不但会让血糖飙升,而且还会让你不知不觉吃下更多的盐。而过多的盐摄入,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第二,少放油,少用高脂原料。油脂不但能转化成大量的能量,造成脂肪囤积,而且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非常不利。

4.适量“久炖”

中国人素来重视“进补”,而鸡汤、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的“补汤”。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达到“补”的效果,其实不然。

可是,营养学专家指出,食物过多地在火炉上烧煮,时间越长,损失的营养越多。动物骨骼中所含钙质不易被分解,久煮反而会破坏骨头中的蛋白质。正确的方法是,炖骨头汤之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入冷水,慢慢加温,烧开后可适量加醋,促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内。整个加热过程以1小时为最佳。

曾有人做了一次实验,发现草鸡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达到最大值。如果用2个小时以上来煲汤的话,营养损失则达到最大值。为此,营养学专家提出,煲汤时间一般以1小时左右为最佳。要运用恰当的容器来进行烧煮后的“焖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不受破坏。

另外,鸡汤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即使只吃炖鸡不吃鸡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汤内,喝熬制较久的浓鸡汤会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仅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消化食品)道疾病,还会导致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脂肪肝的形成。

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合适,这时骨头中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会溶解更多的油(油食品)脂,喝多了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由此可见,熬汤一个小时左右即可,熬汤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入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在水烧开后可适量加醋,因为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钙食品)溶解到汤内;同时,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能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美;此外,推荐炖具为压力锅,因为用压力(压力食品)锅熬汤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汤中的维生素(维生素食品)等营养成分损失不大,骨髓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也易被人吸收。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熬骨头汤时若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还会使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对人体有害,为“痛风者”之大忌。

还有一点要注意,炖汤中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增加肾结石的风险。这些情况,不容忽视。

5.适量“调料”

做饭炒菜离不开调料,越是美味的佳肴所放得调料是非常精准的,甚至有时我们喜欢一道菜我们所喜欢的是它的调料的味道,但是各种调料是经过加工的,有的调料含糖、加色素等都不利于糖友食用,那么,糖友做菜可以放哪些调料呢?到底哪些可以放,哪些不能放呢?

味精: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但是味精对糖友的影响并不大,只有当严重的心脏衰竭引起水肿而需要限制钠的摄入时,谷氨酸钠即味精才有限制的必要。

酱油:酱油含有异黄醇,这种特殊物质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功效。因此糖友在炒菜的时候不妨放一些酱油调味。但是酱油的盐分含量比较高,大约5ml酱油等于1g盐。糖友们的饮食普遍需要限盐,所以使用酱油后应适当的减少使用盐的分量,方能达到控制盐的摄入量的目的。

糖:糖作为调味品,在做菜时少量添加有提鲜、上色的作用。但对于糖友来说,是不是一定要禁糖呢?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自不必说了,作为折中的做法是可以使用甜味剂代替。甜味剂是指有甜味的口感,但又不是糖类,故不会影响血糖的物质。

醋:醋是人们餐饮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糖友们适宜多用的调味品。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但是,醋是酸性食物,会使一些药物失效,所以忌与碳酸氢钙、碳酸钙、红霉素、磺胺类药物同服。

其实,糖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比如有些习惯了吃辣椒的糖友,能吃辣,并且吃了对血糖的影响也并不大,那吃一些也无妨。

相关链接

糖友的健康烹饪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除了饮食种类和摄入量的控制很重要外,烹饪方法也需要认真选择,有的食物可能会因为烹饪方法不同而增加很多热量。

涮也是汆的一种类型,用火锅将水烧沸,把切成薄片的主料投入其中,至熟供食的一种烹调方法。涮片蘸上调料,边涮边吃。一般植物性、动物性的原料均可选用,如“涮火锅”。

蒸是以蒸汽为传导加热的烹调方法,使用比较普遍。它不仅用于蒸菜肴(如蒸茄子、清蒸鱼),还可用原料的初步加工和菜肴的保温回笼等。

蒸的特点:原汁原味、嫩香可口。

将小型原料加汤水或调味品(葱、姜、料酒)用火慢煮至熟的烹调方法。原料可用蔬菜、豆腐、米类、豆类及动物类食物,最好将其切成片、块、丁、丝、条等形状,便于熟透入味,如白菜熬豆腐。

熬菜特点:操作简单,原料酥烂,有汤有菜。

炒是一种用少油旺火翻炒原料成菜的烹调方法。适用于各类烹调原料,原料要求加工成片、块、丁、丝、条状,以利原料快速成熟。注意炒制时油量要少,如干煸扁豆、清炒虾仁。

猜你喜欢

糖友油炸高温
常吃油炸食品会使人抑郁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糖友喝牛奶有讲究
油炸冰激凌到底有多少个?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