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2013-10-20王书平赵翠梅付卫丽梅景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中枢性急诊科死亡率

王书平 赵翠梅 付卫丽 梅景华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王书平 赵翠梅 付卫丽 梅景华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治疗的1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护理的85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

院前急救;护理;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如现场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而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包括:呼救、初步急救处理、安全转运和途中监护等院前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为抢救患者生命安全赢来重要时机[1]。在本文中,作者将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1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是否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分成两组,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急诊科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5例。所有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且为脑出血首次发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为6~30 ml,且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引起的出血。按就诊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观察组85例,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3.7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7~180 min,平均(51.2±3.5)min。对照组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4~79岁,平均54.6岁,患者从发病到呼救时间为5~176 min,平均(52.5±3.0)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出血量及呼救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由家属或目击者将患者送入院。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急救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迅速通知急救人员携带物品出诊。途中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家属或目击者,根据其提供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症状等信息初步判断病情,并指导其进行紧急处理,如:病人剧烈头痛或昏迷,伴有恶心、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呕吐物,剪开颈部紧身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不随便搬动神智不清的疑诊脑卒中病人等。

1.2.2现场急救 ①迅速评估病情:根据现场观察,简要询问病史及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迅速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做出对应处理。病情评估与抢救应同时进行。②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是最紧迫的急救措施。应使病人平卧,头稍抬高,松开衣领,同时头偏向一侧,清理病人口腔呕吐物、分泌物及活动性义齿等,降低呼吸道阻塞或吸入异物的风险。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缓离缺氧症状。出现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体拉出口外,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严重呼吸道阻塞者或呼吸微弱患者应现场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可确保急救药物早期应用。应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这样既可避免因体位改变或患者躁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又可保证治疗药物的快速输入。对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应及时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输注及速尿20 mg静脉注射。监测控制血压在150/90 mm Hg,血压过高可适量给予控制性降压药物[3]。院前急救时,按照医生的口头医嘱,要求护士执行“三清一复核”的原则[4],用药的空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

1.2.3安全转送患者 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安全地进行转送,转运过程密切监护患者病情,保持患者体位相对固定,以避免头部过度活动加重出血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确保各种导管及输液管通畅。同时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以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急诊辅助检查和抢救准备。

1.3评价方法 具有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称为治愈,日常生活需人照料称为好转,治愈及好转认为有效。两组患者均从进入急诊室开始到治疗3个月(已出院者电话随访)后,分别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有效、死亡例数及中枢性高热、气道阻塞、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率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与并发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3.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植物状态、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对院前急救的思考及拓展传统的院前急救概念,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所实施的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措施。为了更好地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急诊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通讯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是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②院前急救对护理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必须要有充足的保证。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③制订规范的急诊护理交接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应当做到有规章制度、有交接流程、有交接内容[5]。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知识,并坚持定时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穿刺等急救护理操作培训和考核。参与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院前急救体系的不断发展要求专业化的急救模式,各救护体系之间密切配合、不断探索是发挥好院前急救作用,确保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1] 刘德龙,李凤霞.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疗效的对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8):10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娄素琴,张新华,郝向峰,等.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76.

[4] 程丹莉,田维娜.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

[5] 赵小斐,李冬梅,何满红,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9-20.

463000 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中枢性急诊科死亡率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