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胶囊治疗45例血瘀型偏头痛的TCD变化和疗效
2013-10-20吴莹李华杰
吴莹 李华杰
天舒胶囊治疗45例血瘀型偏头痛的TCD变化和疗效
吴莹 李华杰
目的观察天舒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TCD变化及疗效。方法9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患者服用天舒胶囊(主要由天麻、川芎组成, 每粒含生药0.34 g),4粒/次,3次/d; 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钙离子拮抗剂),5 mg/次, 每晚1次。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镇静及止痛药物, 疗程1个月。记录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强度,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进行TCD检查。结果(1)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CD结果显示:MCA、PCA、A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 且基本恢复正常,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天舒胶囊治疗组在减少疼痛发作次数, 疼痛持续时间方面, 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天舒胶囊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有效率86.7%(P<0.05)。结论天舒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型偏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发作频率;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总有效率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天舒胶囊;血瘀型;偏头痛;TCD;疗效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头痛,目前认为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特征[1]。 自2010年以来, 作者采用天舒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患者45例, 同期对照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作为治疗药物,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血管TCD变化及治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9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神经内科或中医科门诊, 采用病证结合双重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为偏头痛, 中医辨证为血瘀证者作为纳入标准。偏头痛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于1988年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2], 并经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头颅CT和/或MRI等检查除外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肿瘤等脑内器质性病变、颈椎病、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科疾病所致头痛者。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1.1.2分组情况 9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1)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 女29例; 年龄18~61岁, 平均(35.8±12.6)岁; 病程1~12年, 平均(4.48±3.68)年; 45例偏头痛患者中, 普通型偏头痛36例, 典型偏头痛8例,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1例; 另外,根据头痛发作程度及频率评定头痛严重程度, 其中重度4例, 中度18例, 轻度23例。(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 女性27例; 年龄19~ 64岁, 平均(37.8±12.0)岁; 病程1~ 10年, 平均(4.30±2.80)年; 45例偏头痛患者中, 普通型偏头痛34例, 典型偏头痛9例,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2例; 根据头痛发作程度及频率评定头痛严重程度, 其中重度3例, 中度20例, 轻度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以及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发作期开始治疗。治疗组患者服用天舒胶囊(主要由天麻、川芎组成, 每粒含生药0.34 g),4粒/次,3次/d; 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钙离子拮抗剂),5 mg/次,1次/晚。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镇静及止痛药物, 疗程为1个月。
1.3头痛严重程度分级 头痛强度按Bussone(1987)[4]分5级: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1级,中度疼痛为2级,严重疼痛为3级,剧烈疼痛为4级。头痛持续时间:>12 h记4分,6~12 h记3分,2~6 h记2分,<2 h记1分。头痛发作次数:每月发作20次以上记4分,每月发作10~20次记3分,每月发作2~10次记2分,每月发作2次以内记1分。
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治愈: 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减少不足2/3;无效: 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1.5TCD检测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予TCD检测。采用MT-300型TCD检测仪(加拿大产)检测。患者取仰卧位,闭目休息5 min,经颞窗依次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记录各支动脉的收缩期峰速度。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所有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见表1。治疗前TCD检查显示,治疗组有40例患者脑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且血管痉挛, 对照组患者有41例。经治疗后检查,治疗组26例患者血流速度恢复正常,对照组23例患者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动脉(MCA、ACA、PC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 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瘀型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cm/s)
注:Δ与对照组比较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P<0.0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改善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天舒胶囊和盐酸氟桂利嗪都能有效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程度和疼痛的持续时间。但天舒胶囊治疗组在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P<0.05)。天舒胶囊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有效率86.7%(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变化(n=45)
注:两组患者疗效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波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其发作是由于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颅内外血管的舒缩异常、水肿及炎性反应是引起头痛的基本原因之一[1,5]。许多TCD研究报道,偏头痛患者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颅内动脉仍有广泛收缩[6]。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颅内大中动脉血管的血流增快、血管痉挛,经治疗后血流速度好转,但仍有患者血流速度增快,表明这部分患者处于亚临床状态,极易出现偏头痛发作,可能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偏头痛关键病机是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尤其是脑部经络的气滞血瘀而发头痛[7]。天舒胶囊源于宋代《圣济总录》经典名方《大芎丸》,其组方主要有天麻(臣药)和川芎(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天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调理脑血管,降低脑血流图波幅;川芎可显著的增加毛细血管网数,增加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降低血浆黏度,调节红细胞压积,改变血液流变性,具有稳定患者5-羟色胺浓度、调整血栓素的作用。两者合用可稳定神经元细胞膜,缓解脑局部小动脉痉挛和缺血,降低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从而减轻血管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8]。
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抑制5-羟色胺等引起的缩血管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发作的常用药物之一[5]。本研究结果显示,天舒胶囊治疗血瘀型偏头痛较盐酸氟桂利嗪能够明显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后TCD复查结果表明:MCA、PCA、A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且基本恢复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遗传、内分泌、血管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血管因素仅为其中之一。
因此,天舒胶囊是治疗血瘀型偏头痛的有效药物,若联用盐酸氟桂利嗪可起到协同作用,疗效可能会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崔丽英.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37-339.
[2]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as and facial pain.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ephalagia, 1988, 8:1-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1995:199-200.
[4] Bussone G, Baldini SD, Andrea G, et al.Nimodlipine versus flunarizine in common migraine: a controled pilot trial. Headache,1987,27: 76-79.
[5] 贾建平. 神经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9-164.
[6] 仲卫功,曾林. 50例偏头痛患者TCD及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5:289-290.
[7] 张雁冰.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偏头痛50例. 河南中医,2011,11:896-897.
[8] 乔善亮,许军,张丽华. 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732-733.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吴莹 E-mail: wuying0589@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