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35例疗效观察
2013-10-19天津市西青医院300380李宏杰
天津市西青医院(300380)李宏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比例亦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2010年9月~2012年8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3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根据计算机SPSS软件生成的随机表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5岁;合并高血压者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10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6例;空腹血糖>13.5mmol/L 6例,<8.0mmol/L 12例,两者之间17例。中药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者18例,冠心病9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8例;空腹血糖>13.5mmol/L 8例,<8.0mmol/L 10例,两者之间17例。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按1999年WHO制定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同时符合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者。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有嗜睡以上意识障碍者;②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③随访不配合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同时合理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使空腹血糖维持在6.1mmol/L~7.6mmol/L,3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mmol/L~11.1mmol/L,并稳定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治疗。方药组成:桃仁15g,红花12g,当归20g,川芎12g,赤芍20g,
生地黄20g,柴胡15g,白芍20g,枳壳12g,炙甘草10g,牛膝15g,黄芪60g。每日1剂,200ml分早晚2次口服,有吞咽功能障碍者予鼻饲。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附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s)
附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对照组 35 3 8 14 10 71.43治疗组 35 5 13 12 5 85.71
2 疗效评定标准
2.1 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内容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进行评定。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黏度、血脂、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
2.3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5%~94%;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5%~6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5%。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样本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 mmol/L)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治疗前 12.09±2.84 5.93±0.51 12.93±1.87 1.98±0.28 3.47±0.29 5.67±0.28治疗后 7.59±1.34 2) 3) 4.78±0.232) 3) 10.14±1.012) 3) 1.47±0.202) 3) 2.65±0.132) 3) 4.20±0.132) 3)对照组 治疗前 11.70±2.78 5.89±0.47 12.62±1.31 1.91±0.21 3.41±0.26 5.65 ±0.26治疗后 8.70±1.881) 5.43±0.34 12.12±1.25 1.56±0.23 3.12±0.19 5.12±0.21
4 结果
4.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见附表1。
4.2 血液流变学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在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5 讨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属中医学的“消渴”合并“中风”范畴。从中医学角度看,老年人肝肾精血随人体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减退,加之久病消渴,耗气伤阴,气血亏虚,脉道不利,气虚气滞血瘀,淤血内停,久病入络,络脉瘀滞而致中风的发生。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基本病机。气虚是根本,淤血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益气活血是本病治疗之根本。故治疗以滋阴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迄今为止,西医治疗仍以非糖尿病脑梗死治疗原则为基本法则,疗效不确切,缺乏规范的治疗原则。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其加味具有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之效。黄芪,中医认为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耐缺氧和抗应激等多种药理作用。据报道,黄芪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的作用[4]。牛膝归肝肾之经,重用以引血下行,质润兼有补肝肾之效。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因此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高黏及血小板高凝状态,改善微细血管循环,改善神经缺氧缺血状态。
本研究根据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医病机特点,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尤其在对血脂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上(P<0.01),中药组疗效更是明显。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是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主要病机特点,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