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2013-10-19李艳丽
李艳丽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李艳丽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1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心肌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干扰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肌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1~14岁,平均(6.63±1.54)岁;病程:6~28 d,平均(12.68±3.14)d;心电图检查:伴有窦性心动过速患儿为34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患儿为7例,伴有室性早搏患儿为14例,伴有房性早搏患儿为21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为10例。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1~14岁,平均(6.71±2.13)岁;病程:7~28 d,平均(13.74±2.89)d;心电图检查:伴有窦性心动过速患儿为35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患儿为8例,伴有室性早搏患儿为13例,伴有房性早搏患儿为20例,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为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电图检查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排除:所有患儿均符合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患儿的心电图检查均具有明显的异常。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律失调的患儿;排除心功能严重异常的患儿;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排除14岁以上的患儿;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儿。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心肌炎的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能量合剂治疗,如辅酶A、门冬氨酸钾镁等;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口服强的松治疗;对症治疗等。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20~50 mg/(kg·d),疗程为4周。
1.4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失常等体征完全消失或者与治疗前降低90%,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等体征比治疗前降低70%~89%,心电图检查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心律失常等体征比治疗前降低50%~69%,心电图检查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心律失常等体征和心电图检查均没有明显的好转。痊愈和显效例数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2例,占40.00%;显效25例,占45.45%;有效7例,占12.73%;无效1例,占1.82%;临床总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9例,占16.36%;显效17例,占30.91%;有效22例,占40.00%;无效7例,占17.73%;临床总有效率为4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3 讨论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大,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无症状,病情较重的患儿可以发生心慌、气短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表现出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症状。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磷酸肌酸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护心通,是高效的供能物质,可以对缺血的心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通过维持患者的心肌细胞的ATP含量达到促进心肌恢复的作用,还可以保持心肌细胞膜的稳定,减少再灌注损伤的发生[2]。磷酸肌酸保护心肌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点[3]:①磷酸肌酸可以保持心肌细胞膜的完整,从而减少细胞膜磷脂被降解的产物。②磷酸肌酸可以维持患儿的心肌细胞内保持高能磷酸水平。③磷酸肌酸可以促进患儿的心肌收缩力的快速恢复。④磷酸肌酸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⑤磷酸肌酸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以及可以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⑥磷酸肌酸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再灌注损伤。因此,在小儿心肌炎的治疗中加入磷酸肌酸,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心肌缺血情况,提高患儿的心肌抵抗心肌再灌注损伤的能力,维持患儿的心肌细胞膜稳定,从而加快患儿的心肌细胞的恢复,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谢玉娥.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4例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09,16(29):49-50.
[2] 沈晴文.注射用磷酸肌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9(5):48-49.
[3] 廉婕,王卫国,吴鸿雁.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0,11(22):3304.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儿科
小儿心肌炎是临床儿科的常见心脏疾病,可以由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感染造成。其中病毒感染造成的小儿心肌炎最常见,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水痘病毒、埃可病毒等。小儿由于免疫系统功能未发育好,自身的抵抗力比较低,因此当发生心肌炎时,较成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1]。传统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一直在探讨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使用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患儿5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