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3-10-19孙永君
孙永君
·临床医学·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研究
孙永君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
鼻窦炎;内窥镜;鼻息肉;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入院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化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为(43.25±13.74)岁。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为(42.78±13.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接受了抗菌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局部滴鼻抗生素与激素,本研究选用鼻炎灵滴鼻液,本品为复方制剂,含有复方阿米卡星,扑尔敏等[3]。滴药时患者平卧,头部后仰80°,将药液沿鼻缘周围缓缓滴入双侧鼻腔内,滴入药后,后仰5~10 min,然后平躺10~20 min,儿童1次/d,成人1~2次/d,1次1支。②观察组 我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取患者卧位头抬高0°~15°,用1%丁卡因15 ml及0.1%的腺上激素1 ml混合,棉签浸湿之后用于麻醉鼻道,中鼻道,嗅裂,再将2%的利多卡因在鼻腔进行局部的黏膜下注射麻醉。在手术进行中在鼻内镜的帮助下对鼻息肉进行摘除,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定范围的病变切除。术后我们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在2~4 d取出患者鼻腔填塞物,取出之后还要持续至少连续4 d的换药,药物滴鼻也要持续治疗1~2个月,手术后约6个月可以恢复。此外,在术后我们还会给予鼻腔微波治疗,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持续20 min左右,连续治疗2个星期。
1.3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且无任何息肉等阻塞情况,在清理鼻腔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的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内镜检查的时候发现窦口内黏膜部位有轻度红肿症状,在清洗鼻腔的时候发现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的现象,内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术后鼻腔粘连,窦口出现了狭窄甚至是闭锁的现象,且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流出[4]。
2 结果
2.1临床效果 观察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有统计学差异(χ2=6.65,P<0.05)。见表1。
2.2临床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都是较为普遍的耳鼻喉科疾病,近年来对于该系列疾病的治疗我国医师在临床上也做出了很多分析,鼻窦炎、鼻息肉最常的症状就是头昏、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鼻窦炎、鼻息肉不仅可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受损,还会导致机体长期缺氧,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5]。长此以往会引发很多其他方面的疾病。经鼻窦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优秀的鼻外科技术,整个手术过程都可在电视监视下完成,医生能够通过显微镜用肉眼看到的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如病变范围和部位等,使手术更准确、更精细,同时清晰的视野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6]。
鼻内窥镜的应用也使得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的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了鼻内窥镜的帮助,医师在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过程中可以确保视线的清晰,对于彻底地清除病变部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可能性[7]。现代的手术一般都强调微创,窦口的开放度也要选择适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对上颌窦开口,过大的窦口容易导致感染[8]。
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难痊愈、容易复发的特点,在鼻内窥镜的帮助下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这也为彻底清除病变部位打下了基础,在无死角的情况下,保障了治疗的效果,在加上适量的药物辅助,这对于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及其在术后恢复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9]。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说明围术期治疗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疗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由此可见,鼻窦炎、鼻息肉采用内窥镜手术不但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对于减少患者病痛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总体来说这样的治疗方式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1] 张新红.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440例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17):175-177.
[2] 贺诗峰.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61-162.
[3] 郑龙剑.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19):238-240.
[4] 高士杰.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6):130-131.
[5] 韩艳蓉.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34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2):90-92.
[6] 李卫民.46例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11):26-27.
[7] 顾晓宇.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00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18-119.
[8] 王文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后出血的治疗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91.
[9] 熊德明. 经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28-129.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鼻窦炎,鼻息肉都是属于耳鼻喉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是由于鼻窦黏膜或者鼻腔黏膜的非特异性的炎症病变引发。在发病的时候常常伴有头痛,鼻塞,流脓鼻涕等[1]。鼻窦炎和鼻息肉可以相伴发病,也可以单发。鼻窦内镜手术方法是耳鼻喉科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2]。为了探讨鼻内镜治疗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临床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