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老婆嫁姑娘”谈高校中日同形词的教与学*

2013-10-17张东亚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正确率日语考查

张东亚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 言

1、我和妻子都喜欢打高尔夫。/老婆も私もゴルフが好きだ。

2、嫁姑のいさかいを始め、なにかと面白くないことも持ち上がる。/新娘与小姑(姑姑)之间拌嘴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会发生。

3、娘には娘なりの考えがある。/妈妈有妈妈自己的想法。

这是姜丹(2008)引用的三个中日同形词误用的例句。[1]其中“老婆”在日文中表示“年取った女”(上了年纪的老婆婆)的意思,“嫁姑”的正确含义应该是“婆媳”,而“娘”指的是“女儿”,字面与中文含义大相径庭。

二、日本汉字使用现状

日本政府在1946年制定的《现用汉字表》中收入了1850个常用汉字,1981年《常用汉字表》共计1945字,2010年11月30日,日本内阁颁布实施了新的《常用汉字表》共计2136字。由于大多数汉字的用法与中文意思较为相近,因此有些看过日本报纸的中国人发出“日语很好学”这样的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据统计,在日本报纸的总计字数中,汉字的使用率约为46.1%。[2]这样看来,中国人学习日语似乎占尽天时地利,不需要像学习英语一样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记忆单词。

的确,由于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日本是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汉字使用频率最高的国家,这的确给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便利之处。然而,如果因此就认为中国人一定能够学好日语,未免太过武断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在中日同形词方面的掌握情况,课题组在浙江省4所高校日语专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鉴于目前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把中日同形词单纯从词义角度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三类,而这种分类下的同形同义词与同形类义词,仍存在着词性相同、词性不同、词语搭配不同等情况,因此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有必要对中日同形词的概念做一次重新界定,对中日同形词从词义、词性和词语搭配三方面同时考查并进行分类,把同形、同词义、同词性且词语搭配相同的中日同形词定义为同形同义词(下称第一类词),如“学校、学生”等;把同形且同义或类义而词性不同的中日同形词定义为同形类义词(下称第二类词),如“、牲”等;把同形却不同义的中日同形词定义为同形异义词,如“束、小康”等(下称第三类词)。由于第一类词出现的误用例数量相对较少,因此问卷调查划定测试范围为第二类词和第三类词。

三、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对象包括浙江省2所普通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院校的各1个班级共计116名日语专业学生。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统计表(N=116)

问卷调查选取了浙江省4所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高校,分别为:本科理工类院校1所及财经类院校1所;高职综合类院校1所和经贸类院校1所。这4所院校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日语专业学生符合地域及人群的多样性、广泛性等抽样特征。同时,为了尽可能使调查对象日语能力处于相同或相似层次,结合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等因素,调查对象设定为本科院校的大二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大三学生。考虑到所抽查学生实际日语水平,因此问卷难度大致设定在日本语能力测试的N3-N2之间。其中,属于N3和N2共同考试范围的中日同形词有13个,占测试题目的80%;属于N1考试范围的有4个,占20%。此外,在考查项目设定方面,第一类词考查题目10项,第二类词考查题目10项。其中词义考查题9项,词语搭配考查题6项,词性考查题5项。根据表1数据分析,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属于有效范围,具有研究价值。

问卷共设20道题目,每道题目各由包含一个相同中日同形词的正、误日语句子构成,要求参加测试的学生对这20道题目共40个日语句子进行判断正误。施测教师不对学生给予任何提示。学生认为正确的句子即在其题目前括号内填“○”,认为该句子错误则在其题目前括号内填写“×”。如:

例1的a选项应为“×”,而b选项应为“○”。测试中,如果学生把20道题目全部选“○”或“×”,该问卷视为无效。若个别题目由于学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造成的正、误句同时为“○”或“×”则视为有效。回收的共计116问卷中,共有6份为无效问卷,其余110份均为有效问卷。

深圳作为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城市,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创新管理理念,突出用水总量“控”、水资源配置“优”、节水管理“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新”、水生态保护“实”、河道排水设施监管“严”的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保障了深圳“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表2 4所院校各题正确率对比表

四、调查结果分析

对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中日同形词的总体掌握程度不容乐观。由表2的平均值数据一栏可以看出,浙江省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对中日同形词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理想。4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正误判断正确率平均值为54.8%,除了本科院校2的学生在a、b句正误判断正确率平均值最高,分别为62.8%和65.7%外,其余3所院校正确率均在50%左右。

另外,表2灰色底纹字体显示的是正确率在60%以上的数据。如果设定正确率60%以上为合格的话,4所院校所有选项中,共有59项正确率在合格线以上,占全部选项的36.9%。也就是说,其余的63.1%的选项,学生平均正确率都不及格。其中,本科院校2的正确率数值稍高,合格率60%以上的共有23项,平均正确率为57.5%;而本科院校1正确率在60%以上的选项仅为14项,占全部选项(共40项)的35%。同样,2所高职院校在合格线以上的正确选项分别为10项和12项,正确率仅分别为25%和30%。

以上数据表明,日常生活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对中日同形词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

(二)词语搭配类误用较多。对所设定各考查项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第二类词和第三类词误用总体比例相当,其正确率平均分别为55.5%和54.1%。9项词义考查题平均正确率为58.3%,5项词性考查题平均正确率为55.6%。但是,6项词语搭配考查题平均正确率仅为48.9%,其中3道题目的正确率分别只有30.4%、38%和37.3%,远低于以上各考查项目。可见,中日同形词的词语搭配类误用是值得高校日语专业师生高度关注的语言现象。

(三)母语干扰现象严重。数据统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对a、b句进行正误判断时,学生对正确使用中日同形词的日语句子的正确判断程度,几乎均高于对错误使用该相同中日同形词的日语句子。比如:

例2中的a句应为“×”,b句应为“○”。统计发现,4所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对正确使用“”一词的b句和对错误使用“”一词的a句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本科院校1是59.1%、54.5%,本科院校2是55.6%、51.9%,高职院校1是53.1%、53.1%,高职院校2则是69%、65.5%,学生对正确句子的判断正确率均高于或等于其对错误句子的判断正确率。在4所院校共计110名日语专业学生对20道题目a、b句的答题过程中,只有2组数据显示了例外现象(见高职院校1的第4题和高职院校2的第2题),仅占全部题目选项的2.5%。也就是说,有高达97.5%的数据显示出学生对正确使用中日同形词的句子进行判断时的正确率,高于对错误使用该同形词的句子的正确率。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对4所院校110份有效问卷进行反复比对、分析的结果显示,导致如上所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中国学生的母语干扰问题。也就是说:调查数据中97.5%的中国学生,由于汉语母语造成的思维习惯的干扰,在错误使用中日同形词的句子上面出现判断失误,因此正确率普遍低于正确使用该中日同形词的句子。

五、对高校日语专业“教”与“学”的建议

(一)教师需充分关注中日同形词的教学。语言干扰是造成误用的主要原因。[3]对于每天被汉字包围的中国学习者来说,日语中存在的大量中日同形词确实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所学中日同形词例如“交通”、“便利”等,与汉语中的写法和意义都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写真”、“”等与汉语中意义相同写法却不同的中日同形词,就成为了教师“教”和学生“学”时重点关注的对象。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在此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及时引导,“中日同形词即中日同义词”的惯性思维就会导致诸多误用,反而成为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一道无形的屏障。因此,高校日语专业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由初级学习者向中级学习者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给予中日同形词较高的关注度,甚至要像教授日语中的敬语、授受关系等重点知识一样,不仅要反复讲,还要通过设置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中日同形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整体应用水平。

(二)教师需对中日同形词误用原因进行整理和分类。中日同形词误用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有同形异义造成的误用,也有词语搭配、词性差异和中日使用习惯、褒贬色彩差异等不同而造成的误用等。[4]例如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词义考查题的平均正确率为59.3%,词性考查题的平均正确率为55.6%,而词语搭配考查题的平均正确率最低,只有45.2%。由此可见,教师对中日同形词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教”上,而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教”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当中存在的中日同形词误用原因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练习,让学生不仅充分认识到中日同形词存在着诸多差异,而且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领会和应用,促使学生对中日同形词的甄别使用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化,以此带动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提升。

(三)改革教材,采用日语释义教学方法。现有的日语教材当中,绝大部分教材的词汇表都是用汉语对新单词进行词义注释。授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先用汉语对新单词的意思进行解释,然后练习几个句子就结束了。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如果到了高年级还是这样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话,学生就无法养成运用日语进行思维的习惯,由此造成中日同形词的误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建议高校日语专业应尽可能选用日语释义的教材,让学生逐渐养成运用日语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尽力让学生使用简单的日语词汇和句型来解释新词汇、新句型,以便能够以旧带新,快速扩充知识范围,提高日语应用能力。

(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使用日语原版词典的习惯。养成运用日语进行思维的学习习惯,对于高校日语专业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而要实现此目标,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就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日语原版词典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由简入难,逐步提高自身独立使用日语原版词典的能力。

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可采用日语原版词典和日汉词典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并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运用日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经过这样的积累,大学三四年级即可具备独立查询日语原版词典和阅读各种日语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应当抛弃固有的母语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每当接触一个新的中日同形词,就先动手查日语词典,理解其日文含义及用法,并动脑思考其与中文同形词在意义及用法等方面的区别。只有经过这样的积累过程,才能使自身在中日同形词方面的学习事半功倍。

(五)学生应成为中日同形词学习的主体。高校日语专业师生都应当摒弃旧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应建立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尝试由学生收集中日同形词的例子,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和分类之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进行课堂各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组织多种互动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 束 语

中日同形词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掌握大量中日同形词的意义和用法也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日语教师不仅要关注中日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研究其意义、用法及在中日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中日同形词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使用日语原版工具书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运用中日同形词进行地道日语表达的能力。

[1]姜丹.中日同形异义词之误用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99-101.

[2]曲维.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特点说要—兼与汉语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2):73-76.

[3]陈岩.谈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误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40-45.

[4]王晓.关于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增):38-41.

[5]新村出.广辞苑[M].东京:岩波书店,2008.

猜你喜欢

正确率日语考查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