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9例临床观察
2013-10-16刘勇
刘 勇
广西南宁市茅桥中心医院3区,广西 南宁 530023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部或弥漫性病变,发病急,变化快,容易复发,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疗法,而中医药对本病疗效较好。近年来,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4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设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全国病毒性心肌炎学会会议所拟诊断标准[1]。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5~40岁,病程7d~30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4~42岁,病程8d~28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并给与利巴韦林注射液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能量合剂 (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辅酶A100单位,三磷酸腺苷40mg,门冬氨酸钾镁20ml,维生素C3.0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出现心律不齐,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给予相应的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药物组成:黄芪60g,丹参25g,赤芍15g,川芎15g,瓜蒌10g,麦冬 10g,金银花 20g,甘草 6g。文火水煎取汁400ml,分2次口服。
1.3.3 疗程 两组均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2]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3.7%,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率为66.6%,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例 (%)]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及细胞介导免疫有关。西医临床治疗通常采用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服用或注射营养心肌类药物等综合疗法,以改善心肌代谢,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疗效不是很显著;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 “怔忡”、“胸痹”、“温病”等范畴。由于体虚外感邪毒,肺卫失宣,热毒不解,损伤心气所致。心气虚则鼓动无力,而致心悸,气短,胸闷;气虚不敛心液,心液外溢致多汗;气血不足,脉气不连接,故面色无华;心气虚,推动无力,血脉不畅,故心胸憋闷、疼痛。治宜补气清心,泻热解毒,活血化瘀,宽胸理气。中药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肿,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炎性水肿,防止再感染和心衰[3];丹参、川芎、赤芍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瓜蒌宽胸行气;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金银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解毒,滋阴益气养心之功,使本病热毒得清,心气得补,心阴得滋,故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
本研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本方剂的合理性,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西药用能量合剂,可以营养心肌,恢复心肌功能,消除炎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标本兼顾,益气养阴并施以扶正、清热与解毒同治以驱邪,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应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以期提高疗效,获得更好的效果。
[1]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主题研讨会.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J].临床心血管杂志,1999,11(6):325-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6.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36-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