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3-10-15苗凤云
苗凤云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蚌埠市产科质量,每年都对全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进行分析和评审。本文通过对蚌埠市7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5~2011年蚌埠市三县四区妇幼保健所每年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保健年报表及年度质量控制调查表等。
1.2 方法 蚌埠市妇幼保健院收集整理的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个案死亡病历、调查附卷、孕产妇死亡个案分析报告等有关资料,每半年召开1次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会议,由市级专家对基层上报的死亡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死亡诊断,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护理对策。按可以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和不可以避免死亡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全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2005~201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呈逐渐下降趋势,7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2.15/10万,其中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2.41/10万,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0.18/10万。见表1。
2.2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 直接产科原因 35例,占72.92%;间接产科原因13例,占27.08%。见表2。
2.3 2005~201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构成比 见表3。
表1 2005~201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表2 4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类
3 护理对策
3.1 严格准入制度,加强专业培训 各级医院妇产科助产(护理)人员必须经过执业注册并具备“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方能上岗,严格准入制度,强化“三基”训练和技能考核,特别是基层产科要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结合我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有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产科人员应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常规和孕产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表3 4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构成比(n,%)
3.2 规范产前检查,做好产前护理 孕妇产前护理首先是做产前检查,妇女怀孕12周到产前门诊领取孕产妇保健手册[1],并接受产前检查。孕期产前检查至少5次以上,整个妊娠期的产前检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包括测血压、称体重、血常规、尿9项、产科检查、绘制妊娠图、高危筛查、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及自我检测方法、母乳喂养、孕产期知识宣教等。
定期检查能连续观察了解各个阶段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变化的情况,例如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孕妇营养是否良好等;胎位也可发生变化,有时正常的头位会转成不正常的臀位,如果及时发现,就能适时纠正;也可及时发现孕妇常见的合并症如妊娠水肿、妊娠中毒症、贫血等疾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
3.3 加强产科急救中心建设[2],提高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 在做好产前检查和护理的同时,按照《蚌埠市高危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筛查孕期危险因素,发现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密切随访。对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诊治或转诊,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适于继续妊娠。
每个县的县医院成立产科急救中心,市级医院构建危重孕产妇转会诊绿色通道,不断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
3.4 做好产程观察与护理 在产妇待产和生产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产程延长、难产、滞产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胎心、宫缩情况。正确应用缩宫素,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产后将产妇留于产房内观察2 h[3],注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阴道出血量等,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每15~30 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h母婴无异常可送回病房。产妇回病房后需继续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血压等情况。
3.5 加强产后访视和产后康复护理 产妇出院后,护理人员至少2次上门产后访视和护理,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测血压、体温;检查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以及乳房、乳头、乳汁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预防产褥期感染、母乳喂养、避孕方法、心理护理等。产后42~56 d到医院进行体检[4],以检查机体恢复的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产后检查项目有: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妇科及分泌物化验、盆腔器官、乳腺检查等,以及孕期合并其他疾病者需要行相关检查。
3.6 健康教育 加强产前卫生宣教和出院卫生指导。举办孕妇学校[5],专业护士主动与孕妇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产妇的个性特征、孕产妇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主动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包括孕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给予营养、心理、卫生、避免致畸因素的指导,提供疾病预防知识。指导分娩时机和就诊时机、胎儿监护、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孕产期保健的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也是母婴安康的重要保障。
4 讨论
从蚌埠市近7年来的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死亡率从2005年的32.41/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0.18/10万,下降明显。孕产妇死亡原因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构成比平均为72.92%。产后出血是蚌埠市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占31.25%,助产(护理)人员对产程处理不当、产后护理失察以及多孕多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位居第二位的是羊水栓塞,占20.83%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基层医院很难抢救成功,避免过多干预产程、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是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关键。
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很多,个人及家庭对孕期检查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妊娠合并症的危险;还有计划外怀孕、意外怀孕、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正常产前检查;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及抢救患者,对高危孕产妇不能及时转诊,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也有滥用催产制剂、产褥期出现感染等问题存在。
总之,提高产科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孕产期护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畅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6],加强产后康复护理等,能有效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仍需不断完善。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仅要靠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还需要政府支持、社会重视、多部门协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0.
[2]秦 敏,朱丽萍,张 蕾,等.上海市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4):248.
[3]白继庚,何淑贞,主编.妇产科护理工作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47.
[4]陶芳标,主编.妇幼保健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336.
[5]董 瑞,左海燕,崔宇洁.孕妇学校健康教育需求及教育效果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975-976.
[6]马永红,杨 兰,郭金仙,等.甘肃省2005—2010年孕产妇死亡产科原因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