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2013-10-15王合花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感染率抗菌部位

王合花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鹤壁 458030)

为配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鹤壁市人民医院专职人员于2012年4月开始,采用前瞻性方法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该院外科2012年4~9月份所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腹外疝手术78例,乳腺手术58例,周围血管手术46例,颈部及甲状腺手术44例,关节置换手术21例,椎间盘突出手术18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手术87例,颅脑手术19例,其他52例。

1.2 方法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周2~3次到相关科室,按照设计的调查表,查阅病历资料,逐项登记相关项目,有可疑手术部位感染时跟随医师查房、换药,督促医师及时送检分泌物标本。出院患者到病案室跟踪登记,完善调查表。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跟踪了解手术部位愈合情况,手术后30 d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仍登记为医院感染。

1.3 合理性评价标准 严格控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存在高危或易感因素患者确需使用者应符合以下要求[1]:①颈部(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抗菌药物应选择一代头孢,给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使用疗程≤24 h;②周围血管手术,抗菌药物应选择一代、二代头孢,给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使用疗程≤24 h;③骨科内固定手术、关节置换术、脊柱融合术、颅脑手术,抗菌药物应选择一代、二代头孢、头孢曲松,给药时机在术前30 min~2 h,使用疗程≤24 h,有植入物者延长至48 h。

2 结果

抗菌药物选择与手术部位感染率4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219例,其中,93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患者中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月份不合理选药患者6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5.88%;7~9月份不合理选药患者5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例,感染率1.72%。在未使用抗菌药物的204例患者中,4~6月份发生1例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0.96%。见表1。

表1 2012年4月~9月Ⅰ类切口抗菌药选择合理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3 讨论

3.1 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与不同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4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219例,总使用率51.77%,已超出了卫生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的要求。调查显示,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不合理用药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例,而未使用抗菌药物的204例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从表中可以看出,4~6月份不合理预防用药68例,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且在术前分别使用了氨曲南、阿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进行预防用药,而合理预防用药者未发生感染,未使用者只发生了1例感染。本文调查结果提示:Ⅰ类切口未用药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49%,感染率较低,用药意义不大,而不合理用药者感染率可增至3.97%,经积极干预,7~9月份选择药物、给药时机合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仅出现1例手术切口感染,此患者手术切口较长(17 cm),术后局部渗血较多,存在易感因素。对存在高危或易感因素的患者,强调合理选药和掌握好给药时机极为关键[2-3],最好在手术室给药。高级别、长疗程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而且造成患者费用增加,加重细菌耐药程度[4]和药物的毒副作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颁布以来,该院抗菌药物仍然存在不规范使用情况,说明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过度使用现象仍然存在。

3.2 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强调,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血糖在适宜水平、使用抗菌皂液彻底清洁皮肤、术日恰当备皮、手术人员实施外科手卫生、保持手术室洁净环境、术中保温、吸氧、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3 h或失血≥1500 mL追加1剂抗菌药物、提供清洗灭菌合格手术器械、规范围术期用药等多项措施,而不应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主要强调手术时患者体内的抗菌药物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杀菌水平,手术后则应尽快停药,最好在24 h停用[5],其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而不是预防其他部位的医院感染。因此选用的药物应经过循证研究、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小及相对价格较低的品种。

3.3 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措施 针对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疗程长、选药级别高的现状,医院利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的契机,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干预。①完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制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和奖惩办法,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②感控专职人员进行监测,统计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注重与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性分析,每季度汇总,以简报形式下发到每个手术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③药师每周进行药事查房,及时指出不合理用药。④术前用药必须在手术室使用。⑤纳入绩效考核,对无用药指征、未预防应用者给予经济奖励,并通报表扬;凡属不合理使用者,行经济处罚并通报批评。⑥医务科、药剂科加强对医师的教育和培训,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提高手术医师对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认识。让每个外科医师认识到,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关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每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效果,从而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09.

[2] 谢明水,晏文强,熊建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74-876.

[3] 朱明正,朱培谦,邵江华,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耐药谱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 186-1 188.

[4] 赵 波,程 葳,汪 琪.2005-2007年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 256-1 257.

[5] 裴保香,徐艳萍,冯 洁,等.骨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 424-1 426.

猜你喜欢

感染率抗菌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