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本土突出特色 凝心聚力促进发展——西双版纳报社改革发展小记

2013-10-15普荣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发展

□丹 洛 普荣明

(西双版纳报社,云南 景洪 666100)

近年来,西双版纳报社以实施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和职工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确保导向正确,确保质量提升,确保创新发展。

项目规划,制定报业科学发展新目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党报的经营与发展。报业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规划,来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西双版纳报社投资近300万元,于2009年引进的彩色印刷设备,就是积极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争取资金扶持而得来的。

2010年,西双版纳报社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发展实际,制定了《西双版纳报社“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西双版纳报社“十二五”期间的三大发展目标:一是促进报网融合。培养人才,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升级新闻采编平台软硬件,逐步实现新闻资讯发布“先网后报”;增建10多座党报公共阅报栏,使公共阅报栏总数达到61座。二是开展傣文数字化技术研究、推广运用。实施傣文字体国家标准化建设工作;建设傣文网编译制播中心;出版傣文数字化技术理论研究成果;普及推广傣文计算机应用知识;参与桥头堡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建设大湄公河印务中心。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努力把印务中心建成傣乡强劲的书报刊印刷企业,使之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前沿的印刷基地。

《规划》出来后,报社及时向国家、省、州有关部门上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2010年,西双版纳报社上报的西双版纳报社“报网一体化”建设项目、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技术研究推广暨境外服务项目、大湄公河印务中心建设项目等三大发展项目,均写进了州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西双版纳“桥头堡”建设方案》。2011年5月,西双版纳报社“报网一体化”建设项目和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研发推广暨境外服务项目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目前,西双版纳报社“报网一体化”项目已落实州级财政资金200万元。新闻采编平台以及新闻网站升级相关软、硬件设备购置已通过政府相关程序完成了招标、投标工作,从2012年11月10日起逐步进入采购、安装调试阶段。项目在今年1月份实施完成。西双版纳报社与玉溪日报社合作,在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城区创建的新型多画面滚动灯箱式党报阅报栏,已由原来的45个增加到目前的61个。阅报栏每天更新张贴《西双版纳报》汉、傣文报和《文摘周刊》等报纸。其形式新颖、美观大方,既扩大了党报的宣传覆盖面,又解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读报难”问题,深受广大民众好评。

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研发推广暨境外服务项目也在分步实施中。2011年,西双版纳报社根据多年来在傣文数字化信息处理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编撰了约40万字傣、汉文对照的《傣文电脑实用技术》一书。该书获得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于2012年初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另一本专著《傣文数字化研究》编辑出版工作也进展顺利,今年1月与读者见面。

民文项目申报,是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一个途径。随着国内C T P直接制版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广、运用,成本高、耗时长的激光照排环节已显得多余。为降低印刷成本,节省制版时间,提高印刷质量和水平,2012年2月,西双版纳报社通过民文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70万元的C T P直接制版设备购置项目资金支持。该设备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每年可为报社节约10多万元的激光照排耗材成本,提高印刷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出版工作的发展。

主题策划,彰显主流媒体公信力和引导力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报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形成舆论声势,满足受众需求,就必须发挥报道优势,开展新闻策划。近5年来,西双版纳报社通过新闻筹划,打造精品力作,有近60篇(次)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云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云南报协好新闻奖。其中,《全球首次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签约》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了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2010年,一名记者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2010年全国报刊禁毒防艾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西双版纳报》结合主旋律宣传进行了不少新闻策划,并逐步实施,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13年1月23日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为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2012年6月起,根据州委的宣传报道要求,西双版纳报社将迎接十八大和建州60周年宣传工作结合起来,以“回顾历史,展示成就,树立形象,促进和谐,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宣传60年来我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先后推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傣乡喜迎十八大”、“喜迎十八大,傣乡新面貌”栏目,开展系列报道活动。为展示西双版纳州发展健康产业的优势,展示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西双版纳报社成立宣传报道领导小组,拟订宣传报道计划,投入全部采编力量,对每个专题报道大到主题确定,小到标题拟订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并将每篇报道任务的采写细化落实到每位记者。并于2012年7、8月份分别推出了《西双版纳何以征服世界》等11篇全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州建设系列报道,以及《天然疗养院为生命加油》等11篇反映西双版纳州培育壮大健康产业的系列报道。

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西双版纳报》以“傣乡脊梁”为主题,筹划推出召存信、蔡希陶等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60位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革命英烈等的先进事迹。这组系列报道正在进行中,持续到2013年2月份。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召开当天,西双版纳报社邀请了州委宣传部等州直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以及30多名汉文、傣文报通讯员,到报社开展“喜迎十八大,庆祝记者节”活动。在为通讯员颁发通讯员证书的同时,组织采编人员与通讯员共同收听收看十八大开幕盛况,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做到学习十八大精神与欢度记者节两不误。

为将“走、转、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西双版纳报社成立了“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采编人员联系基层的长效机制。要求每位采编人员联系一个乡镇、一个社区或一个农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采访报道一次。在《西双版纳报》开辟“记者走百村”总专栏,下设“记者走百村·视角”、“记者走百村·在人间”、“记者走百村·民族乡记行”等栏目进行专题策划报道。报社编委班子三位成员经常带领采编人员深入乡镇一线“接地气”,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2012年初,西双版纳报社恢复了1997年暂停工作的全州各县市记者站,并分别派记者驻站采访,促进“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

新型传媒,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报业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也随着传播媒介的不同和涉及群体的特异性而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如今,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全的新闻内容,而且希望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介上方便地获取形式丰富的所需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新兴的传媒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流程,实现信息内容的一次生成、跨媒体发布。

为繁荣傣乡文化,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西双版纳报社在新媒体开发方面,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先后创建了西双版纳新闻网、西双版纳傣文网、西双版纳英文网、《西双版纳手机报》、《傣乡手机报》等新媒体。新媒体的创建,拓展了宣传渠道,扩大了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满足边疆民族地区的受众需求,体现党报的公益性质,西双版纳报社已将《傣文手机报》这一新媒体开发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已与北大青鸟华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初步达成共识,准备联手开发《傣文手机报》,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尽早研发投入使用。通过《傣文手机报》的开发,为傣文手机用户提供新闻和生活资讯等服务,加强边境地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傣文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创建,凝聚人心促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十分重要的“软实力”。加强报业廉政文化建设,是造就高素质新闻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报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报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西双版纳报社十分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工作。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学习大会,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同时,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主题的学习读书活动。

摄影作品上墙,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廉政漫画标语、美文警句上墙,加强警示教育;把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上墙,彰显办报理念及工作要求;集体荣誉上墙,为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社长信箱”上墙,搭建领导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广播喇叭上墙,每天定时做工间广播体操,督促职工在工作间隙加强锻炼;廉政监督牌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为推动报社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党建带动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西双版纳报社编委会每年向党总支所属三个党支部分别安排5000元经费,供各支部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报社工会根据职工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徒步登山、垂钓、篮球、羽毛球等4个活动小组。编委会每年为各小组拨付5000元经费,要求每月组织职工开展一次以上活动(其中,羽毛球运动每周定时开展2次),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近年来,西双版纳报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文风、学风、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团队凝聚力、荣誉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报社没有出现有偿新闻,没有发现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现象。没有公款大吃大喝和私设小金库等行为,没有被问责情况,也没有接到相关问题的投诉和举报。全社上下形成了人人思廉、人人倡廉、人人促廉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其中作者丹洛系云南西双版纳报社社长)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发展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YUNNAN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