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其相关因素
2013-10-14李晶常云
李晶,常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外一病房,北京 100034)
大肠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位男性居第4位、女性居第3位[1]。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预防术后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肺部并发症有良好的作用[2]。目前,临床护士对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指导多依据常规,缺乏科学的个体化评估和实际依从性的监督。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目前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大肠癌患者个体化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计划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1年6-12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患者96例进行调查。年龄35~82岁,平均(64.68±10.78)岁。纳入标准:(1)确诊为大肠癌;(2)行外科手术治疗;(3)行走无障碍;(4)依据常规指导患者术后第二天下床;(5)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有其他疾病;(2)术后入外科监护室;(3)术后出现并发症。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收集资料。问卷经过护理专家审阅和预试验后的修改。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情况、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病时间、卡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体重是否变化、术前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级、术后镇痛方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其中KPS将患者的一般状态情况分成11个等级,从100分的无病态到0分的死亡[3],经研究测试,评定者间信度为0.97,与身体状况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35[4]。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并用均数、标准差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80例大肠癌患者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术后11.70~106.00h,平均(45.46±23.48)h。术后24h内下床者18例,占22.5%;术后24~48h下床者31例,占38.8%;术后48~72h下床者20例,占25.0%;术后72~96h后下床者9例,占11.3%;术后96h以后下床者2例,占2.5%。
2.2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以患者临床特征的16个因素为分组变量,比较不同特征的大肠癌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表1)。
2.3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因变量,以经单因素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项目:年龄、术前KPS评分、术前前白蛋白值和术前血红蛋白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单因素分析(N=80)
表2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多因素分析(n=80)
3 讨论
3.1 大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不一 本研究中,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为术后(45.46±23.48)h。其中术后24~48h下床者最多,占38.8%,可见大肠癌患者多会按照指导在术后第2天下床,但仍有22.5%的患者可以在术后24h内下床,且无术后并发症。这提示护理人员大肠癌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尚有提前的可能。本研究还显示,超过48 h下床者占38.8%,这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具体的活动护理计划表,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5]。病情允许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监督执行情况;病情不允许的患者,不可按照常规一刀切,以避免摔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3.2 患者临床特征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关系
3.2.1 老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晚 本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较晚,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体内各主要器官多有退行性病理变化,如肠蠕动恢复慢、膀胱收缩无力等,手术后恢复往往比较缓慢。且术后禁食、卧床输液、缺少四肢肌力的锻炼、留置各种管道等,也给老年患者早下床带来困难[6]。王鹤仙等[10]认为,年龄大的患者,需家人照顾的依赖心理较强,生活自理的愿望较少,加上惧怕伤口疼痛和担心运动对手术恢复的影响,常常拒绝早期运动。这提示我们在为患者制定术后活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的影响,评估老年患者肌力不足、眩晕、高血压和低血压等跌倒的风险,适当延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3.2.2 术前一般状态越差术后下床时间越晚KPS是由Karnofsky和Burehenald在1948年提出的,用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4]。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KPS对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有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术前KPS评分较高的患者,一般状况较好,自理能力较高且症状和体征较轻微,在经历了手术后,其身体的体力和耐力恢复更快,术后下床活动较早。这提示KPS评分作为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且操作简单的测量工具,可以用来评估大肠癌患者的一般状态,能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确定提供科学参考。
3.2.3 术前血红蛋白越低术后下床时间越晚Pierre等[11]研究发现,贫血可限制患者的活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贫血影响患者的组织供氧,影响器官功能,导致患者的情绪低落,疲劳,心动过速,心、肺、肾功能不全等,主要表现为疲劳、嗜睡、抑郁、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研究显示,术前贫血和非贫血的患者相比,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人员可根据其贫血的程度调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3.2.4 术前前白蛋白越低术后下床时间越晚 大肠癌中晚期患者,因肿瘤部位、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伴发营养不良。前白蛋白是评价和监测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之一,据其可早期发现营养缺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12]。吴蓓雯等[13]对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发现,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而本研究显示,有40.0%的大肠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前白蛋白正常者与前白蛋白低于正常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由于营养不良患者的肌力较弱影响了患者下床活动,提示我们应重视大肠癌患者术前前白蛋白的评估,并可作为决定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参考。
[1]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趋势及其对策[J].癌症:英文版,2009,28(9):897-902.
[2]Gannon R H.Current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or ameliorating postoperative ileus:A multimodal approach[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64(20Suppl 13):S8-S12.
[3]王玉玲,陈婷婷,杜娟.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在放疗患者分级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A):14-15.
[4]Mor V,Laliberte L,Morris J N,et al.Th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An examination of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 research setting[J].Cancer,1984,53(9):2002-2007.
[5]李秀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A):54-55.
[6]赵霞.影响高龄患者腹部术后早期活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371.
[7]王鹤仙,周康玲.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特点及体会[J].全科护理,2011,9(15):1342-1343.
[8]St Pierre B A,Kasper C E,Lindsey A M.Fatigue mechanism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exercise on skeletal muscle[J].Oncol Nurs Forum,1992,19(3):419-425.
[9]Kuszajewski M L,王 蓉,李 彦.前白蛋白是营养状况监测的最好指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43.
[10]吴蓓雯,曹伟新,费旭峰.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