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四区”建设 打造小康乌当
2013-10-13李志鹏
文∣李志鹏
(作者系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当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天明
乌当区立足黔中经济区,奋力推进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的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以“温泉、体育、民俗、生态”为主题的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建设,以“生态、高效、创意、循环”为特色的贵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的贵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
发展现代产业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作总体布局。在学习十八大报告时,乌当区干部群众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关注,结合实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更加坚定了“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区”的信念。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生态建设便是其一。
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平衡,不节约资源,不走一条与环境友好、良性互动之路,就可能变成“前人砍树,后人遭殃”。为此,乌当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力增加生态资本,树立绿色财富理念。
素有“黔中秘境·生态乌当”之称的乌当区,是大贵阳建设“北扩”的首善之区。这里生态环境较为完好,森林覆盖率为49.36%,同时,有17亿立方米地热温泉资源分布其间……生态资源在乌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
贵阳市提出要把乌当区打造成为贵阳核心区,与云岩、南明形成“三足鼎立”,同时,市委市政府对乌当区“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区”的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乌当区将依托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所有规划的指南,不断推进绿色创新。
随着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的形成、现代农业规模和水平在全省领先地位的确立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乌当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区规模以上的工业“大盘子”中,新兴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环保材料已占半壁江山,正朝着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产业质的方向发展;在服务业方面,以“温泉、体育、民俗、生态”为主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发展,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依托,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特设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突出民生导向创新社会管理
乌当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坚持民生为先、服务在先、基层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郊区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不摘农业帽子、不丢城市牌子、不挡发展路子”的思路,建设新型社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以前,街道办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更多地履行着政府管理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服务功能难以适应要求。2012年,贵阳市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撤消了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群众工作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把过去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变成了现在的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制,社区服务中心成为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专门机构。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乌当区以构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力量帮扶社会特殊群体、复合型社区防控体系保百姓平安为突破口,夯实服务基础、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开创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局面。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行政层级,成立了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创新构建群众服务工作平台,整合区纪委(监察)、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28家职能部门派员集中办公,积极构建覆盖面广、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新型网格化服务平台,把群众利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在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在办实事上想办法、下功夫,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2012年乌当区对民生的投入达10余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投入100万元建立了信访救助专项基金;投入6717万元用于促进城镇就业,落实社会保障;投入2.4205亿元用于加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149万元用于撤办建社区,促进城市基层体制改革;投入1103万元用于深化平安乌当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治理……
乌当区还将大力开展以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城乡发展一体化富民强区奔小康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已成为乌当区干部群众的共识。乌当区按照城乡规划、城乡产业、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六个一体化”的基本框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更加大的决心和勇气打破城乡二元分立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011年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试点示范区”以来,乌当区紧紧围绕“四区”建设目标,即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的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以“温泉、体育、民俗、生态”为主题的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以“生态、高效、创意、循环”为特色的贵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的贵州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黔中经济区,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四化”同步。
目前,乌当区正加快同城化步伐、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加快区内发展互动,积极融入贵阳核心区。继续发挥东风镇核心区和主战场的承接和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按照产城互动的原则,做好产业园区与城市布局的衔接,努力实现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带一片新城、促一方发展。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乌当区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在空间上的融合,按照经济产出、人口承载、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各类建设用地的合理配备、各类功能片区的科学分布、各类功能组团的优化布局,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让未来的乌当,既是产业新城,又是城市新区,既宜居宜业,又宜游宜乐。
通过新老共建、以新促老的方式,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乌当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市前三和西部强区之列,使乌当区成为贵阳市名副其实的核心功能区和产城一体化、新型现代化城市组团区。
2011年,乌当区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测算中排名第8位,已进入贵阳市四强;在2012年建设全面小康的监测指标预测中,乌当区已有17项指标达到目标值;2014年,以“美丽”为目标的生态首善区,一定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