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交易暖贵州——贵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
2013-10-13
文∣本刊记者 姚 远
(责任编辑/赵俊涛)
2013年2月1日,贵阳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份中标公示。在白云区都拉小学改扩建工程学生宿舍、食堂及堡坎工程竞标中,三家中标候选单位的最高报价为736.3万元,与计划总投资的2517.7万元相比,节约资金1781.4万元。与此同时,还有12个开评标项目正在中心内进行。
截至2012年12月,贵阳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中心完成项目交易1019宗,交易总金额185.233亿元,无一例收到任何形式的违规举报。
事实上,这是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三道防线、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个亮点。
铁拳粉碎“暗箱操作”,阳光照进公共资源。2012年,贵州省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如今,九个市(州)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项目集中化、资源节约化、行为规范化、程序透明化”的目标,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年时间,九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600平方米以上规模,3000多个交易项目,400多亿成交金额——这样惊人的建设速度、如此高效的运行模式,得益于全省上下齐心。贵州省后发赶超,用速度推动进度、用制度保证规范、用创新解决难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书写了“贵州传奇”。
统一平台“泛滥区”变“阳光地”
1999年以来,贵州省建立了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各类专业市场,其中包括土地矿权交易中心92个、政府采购中心37个、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及分中心12个、国有产权交易中心2个、水利水电工程交易中心1个、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1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专业市场越来越不能适应公共资源交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硬件条件较差、交易活动体制不顺、管办不分、监管不力、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从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等领域,由于利益庞大、利润丰厚,一直是商业贿赂的主要活动领域,也成为了腐败问题的重灾区、权力寻租的高发区。
如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这些滋生腐败的“泛滥区”?
2012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成为纪检监察源头治理工作的重点,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现实需要。”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说,“在新的形势下,中央对我省的支持和投入将是前所未有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会越来越多。我们强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就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阳光交易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各类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2012年初,按照“五抓五统”(抓管理体制、抓交易范围、抓制度建设、抓监督管理、抓科技支撑,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发布信息、统一招标程序、统一集中监管、统一专家库管理)的要求,贵州省九个市(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经过40天的筹备,3月23日,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率先挂牌成立。随后,各市(州)积极推进,先后投入运行。9月27日,毕节市和黔南州两家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时挂牌,标志着贵州省九个市(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11月5日,九个中心全部验收通过。
在统一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贵州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整体工作呈现三大亮点。
——推行“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模式,建成“政府主管、管办分离、部门监管、行业监督”的管理体制。
——严格规范进场交易范围,坚持“应进全进、循序渐进、进则规范”的总要求,形成“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群众监督、中心见证”的全方位监管格局。
——中心建设和制度规范同步进行。各市(州)政府制定印发了相应的监管办法,建立健全规范交易程序、监督审核、诚信体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得益于这些举措,一年之内,各市(州)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地建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从低效到高效的巨大跨越。
改革创新探索高效模式
1月10日上午9点,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专家张帆交出手机等随身物品后,独自从专家通道进入评标室对投标项目进行评标。整个过程,都可以在中心督查办集中监控系统上看到。
与此同时,贵州正德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经理胡红星正在通过毕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系统登记报名。他表示,“通过中心网络交易,再也不必来回赶趟,既省时省心,又方便快捷。”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电子交易平台、设立全程监控,这是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一大重点。九个市(州)分别引进了高性能的网上交易、电子评标和电子监察系统。
借力于科技手段,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市场转向网上市场,办事效率提高了、审批时间缩短了、监督力度加大了、评标环节透明了。但是,巨大的资金压力,成为贵州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难题远不止这一个。“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了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地建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贵州省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建设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高效运行的“贵州模式”。
省委、省政府成立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为组长,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为副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协调推动建设工作。同时,省政府专门划拨45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各市(州)建设。目前,省政府已经兑现承诺,将奖补资金下拨到九个市(州)。
各市(州)政府因地制宜、改革创新,采取“政银合作”新方式、多渠道解决交易场地建设的资金问题,并在建设和运行方面探索出许多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新做法。
——在贵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阳光”冠名,按照“全省第一、国内一流”的目标建成,并率先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四个云”(交易服务云、交易监督云、交易监察云、交易业务云)。
——在六盘水,率先将小型特殊汽车号牌照拍卖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更好地发挥了无形资产的社会价值。
——在黔东南,“两步走”建设规划让公共资源中心设置更加合理;按条件成熟度分三期进驻,特色产业全包含。
改革创新,使九个市(州)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得以高效建成,也使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高效运行。
源头反腐阳光普照暖人心
贵州九个市(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不仅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更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带来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管理,有效铲除了公共资源交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源头上筑牢防腐大堤。
2012年11月,在毕节市织金县少普乡洋绿教场饰面用灰岩矿采矿权挂牌出让中,起始价仅47.19万元,成交价493.69万元,增值446.50万元,增值率为946.18%。溢价之大,令人震惊。
2012年底,运行时间不足半年的黔西南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政府采购交易40宗,预算金额3665.61万元,交易金额3061.04万元,节约资金604.57万元。仅这一项节约的资金,可以修建一幢村级小学教学楼,或者一幢乡村卫生院综合用房。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仅凭个别领导和个别投标人口头议价,权力寻租的空间会有多大?公共资源又会有多大的损失?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截至2012年12月底,贵州全省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3000多个,节约和增资资金超过8亿元。
为了最大限度地挤压“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空间,各市(州)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对每个交易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全方位联网监控,协同推进资源整合,从流程制度上防腐拒变,从集成效率上节约成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配置市场化、监管集约化、运作阳光化,确保项目交易公开有序高效进行。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成,让阳光照进了云雾,让交易变得透明公开。无论是管理者、监督者,还是招投标参与者都表示了认同。
身份明确没“包袱”——贵阳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中心一处的负责人表示,以前管办不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如今各部门职责明确,监管有力,工作人员也丢掉了心理“包袱”。
防腐关口往前移——贵州省纪委监察厅执法监察室主任冯泽民表示,九个市(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之后,交易投诉少了、节约资金多了、滋生腐败的环节明显减少。
没能中标也说好——“虽然我们最终没有中标,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都匀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副经理朱佳如此说。
目前,贵州省正在推进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细则和项目类别,建立全省信息公开系统,并逐步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