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术后手术创面中药膏剂贴敷疗法临床疗效观察
2013-10-11杜静华
杜静华,陈 仿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治疗患者,均为在腰麻下行痔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8.5岁;内痔11例,外痔14例,混合痔1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7.5岁;内痔12例,外痔14例,混合痔14例。两组从年龄、性别及痔的类型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中药膏剂制剂:药物组成:紫草20g、当归20g、赤芍20g、川芎 20g、鸡血藤20g、甘草20g、黄芩 20g、黄柏20g、血竭20g、冰片10g。除冰片、血竭外,其它中药加工成药面,熬制膏剂时,将药面加水调匀,加液体石蜡1000mL,凡士林1200g煮沸,熬煮20min,再加血竭及冰片4min熄火。在冷却过程中间断搅拌,最后制成膏剂。
1.2.2 贴敷方法:贴敷时首先进行常规外科换药消毒,消毒完毕后,将中药膏涂于无菌油纱布上,涂抹均匀,量根据肛门创面大小而定,药膏要完全覆盖创面,贴敷后,做好固定。固定要牢固,以防脱落。告知患者如脱落及时通知护士,再次贴敷,保证疗效。操作前根据医嘱进行评估,重点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感觉,并查看创面贴敷药膏处有无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如有过敏停止,立即将药膏清理干净,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1.2.3 治疗方法:术后第2天开始,对照组予以肛门手术创面常规外科换药,每日2次;治疗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予以中药膏剂贴敷,每日2次。
2 结果
治疗组:贴敷后患者无疼痛28例,中度疼痛5例,轻度疼痛7例;肛门手术创面贴敷期间渗出及分泌液较少,所有病例7-9d手术创面愈合,本组未发现过敏者。对照组:术后患者重度疼痛25例,需要服用氨酚待因止痛剂2d后疼痛逐渐减轻,中度疼痛14例,轻度疼痛1例。手术创面渗出物及分泌液较多,所有病例12-14d手术创面愈合。通过对比,痔手术后,肛门手术创面中药膏贴敷可以减少渗出及分泌、止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效果显著,疗效较好,见表1-3。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治疗疼痛效果比较 (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手术创面愈合时间情况 (n)
表3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痔疮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嗜酒过度,导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手术中损伤血络,致使瘀血内生,血运不利,“血不利则为水”,故出现水肿症状,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确立了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消肿,去腐生肌的治则。
3.1 组方分析:方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药,针对本病的湿热之本;当归活血化瘀,赤芍活血凉血止痛,川芎、鸡血藤活血祛瘀,紫草清热凉血活血,共为臣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直接针对术后病机;血竭止血生肌敛疮,冰片去腐消肿止痛,为佐药,共奏去腐生肌止痛之效,促进创面愈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消肿,去腐生肌之效,使湿热除,瘀血去,肿痛消,新肉生,创面合。
3.2 现代药理分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1]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生长,从而起到抗炎、生肌祛腐的功效。黄芩[2]的有效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黄柏[3]外用促进皮下溢血吸收等作用。孙晓萍等[4]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冰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本研究病例术后未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亦说明中药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1]韦新成,赵国君,安明,等.紫草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25.
[2]高燕,顾振纶,蒋小岗,等.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765.
[3]吴嘉瑞,张冰,张光敏.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60.
[4]孙晓萍,欧立娟,王宁生,等.冰片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