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在手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3-10-11林晓峰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外科内科4000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门诊急诊科4060
林晓峰,李 蔚,韦 一(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外科;.内科 40000;.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门诊急诊科 4060)
肠结核往往继发于肺结核,早期时候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或漏诊,后期容易形成腹腔内器官的广泛粘连,严重者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出现肠坏死、急慢性穿孔,临床治疗较棘手[1],因此预防手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医用防粘连患改性壳聚糖膜对150例后腹腔粘连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重庆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53例,年龄14~87岁,平均年龄(33.6±7.8)岁;发病时间1d至6个月,平均(35.2±2.3)d;合并肺结核42例,合并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等肺外结核33例;完全性肠梗阻4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7例。对照组男23例,女52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34.1±7.3)岁;发病时间10d至6个月,平均(33.1±2.7)d;合并肺结核40例,合并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等肺外结核35例;完全性肠梗阻5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5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再次入院,经由原切口再次开腹行造瘘还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清洗腹腔,采用由北京百利康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称百菲米,商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640134号]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2],用干纱布垫擦拭腹膜创面以后,在其表面放置1片100mm×150mm的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并在关腹前在切口深面放置1片100mm×150mm的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对照组患者不放置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并进行常规关腹。
1.3 观察指标 采用双盲法由专门人员进行评估[3]。(1)采用标准的数字分级法对术后住院期间腹痛症状进行评判:1~10代表不同程度的腹痛,0为无腹痛,10为剧痛[4]。(2)术后评价指标: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例数。(3)术后3~6个月再次开腹手术时,按照Bhatia DS的评分标准进行粘连程度评分[5]。(4)粘连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测定: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测定[6]。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术后住院期间腹痛情况 两组患者腹痛症状在术后48h内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停用止痛泵术后的第3、4天,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症状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首次术后住院期间腹痛情况评分(,分)
表1 首次术后住院期间腹痛情况评分(,分)
注:-表示无数据。
组别 n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34±1.12 1.03±0.88 0.77±1.04对照组 75 0.38±0.05 2.28±1.22 3.03±1.33 2.53±1.07 2.36±1.14 1.00±0.79 0.69±0.93 t- 1.422 2.691 12.313 6.737 1.783 1.452 0.783 P观察组 75 0.33±0.04 2.11±1.14 4.23±1.74 3.33±1.17 2- 0.159 0.089 0.000 0.000 0.081 0.152 0.437
2.2 两组患者首次术后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明显加快,在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上观察组所用时间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天数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首次术后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d)
表2 首次术后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d)
注:-表示无数据。
组别 n 75 2.5±0.7 3.3±0.9 9.8±2.1对照组 75 3.5±0.6 4.2±1.1 10.2±2.4 t - 7.984 13.231 0.374 P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0.004 0.000 0.582
2.3 两组患者肠梗阻和粘连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测定情况 术后3~6个月再次开腹手术时,观察组患者在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的例数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肠梗阻和粘连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测定情况
2.4 两组患者腹腔粘连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未发现有防粘连膜的残留,观察组患者的粘连例数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粘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腹腔粘连程度比较
3 讨 论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结核性肠梗阻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多,龙双喜[7]通过研究认为,结核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通过手术分离腹壁粘连并给予抗结核药,配合全身治疗,效果良好。普通外科手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病率约为67%~93%[8],严重粘连完全性肠梗阻,分离时极易损伤致肠瘘,术前、术后必须有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保护;不全性肠梗阻,必须有效抗结核治疗3个月。
本研究选用二次开腹手术的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后,早期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尤其是术后第3、4天,在术后排气和进食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提前,说明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可有效抑制腹腔粘连形成,促进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应用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后,腹腔粘连程度和组织羟脯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在抑制腹腔粘连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隔离作用优于凝胶类材料,能有效抑制粘连的发生,除抗炎作用外,还有止血、促进上皮修复等作用,是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Yang B,Gong C,Qian Z,et al.Prevention of post-surgical abdominal adhesions by a novel biodegradable thermosensitive PECE hydrogel[J].BMC Biotechnology,2010,10:65.
[2]江素君,周卸来.化学改性壳聚糖膜预防不同类型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5):307-311.
[3]王滨男,齐明,宋雪.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09,4(4):298-299.
[4]刘伟,刘新民.联合应用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6):19-20.
[5]李开銮.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34-35.
[6]董建成,裴淑丽,李东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3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7,2(4):243-244.
[7]龙双喜.结核性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初步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11):695-696.
[8]冯强,胡俊川.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8):137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