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3-10-11任冬梅税文婷
任冬梅 张 静 税文婷
四川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南充 637000
脑出血患者发病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出现脑出血患者成为家属重大的应激源,导致患者家属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对脑出血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可早期发现其负性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0-01—2012-06我院脑出血患者家属共400例,神经内科180例,神经外科220例;男136例,女264例;年龄26~45岁,平均(38.6±0.3)岁。文化程度:小学34例,初中184例,高中139例,大学43例;职业:工人56例,农民226例,干部48例,其他70例;所选家属均无精神与躯体疾病史,意识清醒,智力正常,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在患者住院期间承担主要陪护,其陪护时间至少超过2周。
1.2调查表选取选取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该量表共有14个项目,包括焦虑和抑郁2个亚量表,分别针对焦虑(A)和抑郁(D)问题各7题。每一个项目均采取0~4级评分。评定的时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感觉。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症状越重。同时进行不同性别家属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1.3方法由2名培训主管护士向患者家属发放调查表,向患者家属说明调查意义及具体要求,当场回收问卷并及时逐一复核评分,凡有漏评或者重新评定的,均提醒家属再考虑评定,以确保调查分析准确有效。
2 结果
见表1。
表1 400例脑出血患者家属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 [n(%)]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脑出血患者家属在抑郁、焦虑方面所占比例较高,说明脑出血患者家属均存在一定程度负性心理状态[1]。其中脑出血患者女性家属在肯定存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家属。有文献指出[2],家属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为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担忧、照顾者的疲劳、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与家属之间沟通困难等。脑出血患者病程急,病情危重,住院周期长,患者家属对信息需求、情感及物质支持需求相对较高[3],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得到救治,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满足患者家属的合理要求,可明显缓解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有责任为患者家属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及精神支持。同时对住院时间较长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要及时了解家属心理状况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将家属心理干预放到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4]。对于具体的干预方法及其评价,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改进。
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治疗项目复杂,后期康复进程较慢,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虽然医保政策让病人就医有所保障,但尚需家属提前垫付,这无疑成为患者家属的另一重大应激源。因此,医院需收费透明化、合理化,建立每日清单制。对病情危重,短时间达不到较好效果的患者家属,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同时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同时在医护人员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患者的开支。
本调查还显示脑出血患者女性家属在肯定存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家属。作为患者的妻子或者母亲,不仅要承担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家庭重担,还要承担较重的经济压力;不但要适应医院照顾者的角色,还担心自己照顾不周造成患者再次出血。繁重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在她们身上不断的堆积,至使其比男性更焦躁、易怒。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现女性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及治疗效果更加敏感,在与医护人员交往过程中常带有敌对情绪,更容易发生医患冲突。因此医护人员对女性患者家属要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程长,所需医疗费用较高,这些必定会造成家属心理上的变化。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属心理变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将家属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纳入日常医疗工作中,防止心理危机爆发,保证患者在良好的家庭支持中顺利康复,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冲突。
[1]梁涵岚,李海玲 .浅析家属陪护促进患者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4-45.
[2]Roys,Miller LA.Negative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Qual life Res,2007,16(2):359.
[3]曹雪雁,林静 .住院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14):82.
[4]张华,刘婷婷 .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