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图在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2013-10-11牛兴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波幅节律脑电图

牛兴荣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周口 46600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梗死、脑出血或脑部低灌注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多有明确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是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1]。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几年来脑血管疾病在35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将逐年增高。调查显示VD的患病率为1.1%~3.03%,年发病率在(5~9)/1 000人[1]。张振馨等对我国北京、西安、上海和成都地区痴呆型患病率的研究显示,VD的患病率为324/10万[2]。目前认为,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通过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可减轻VD患者的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使认知障碍尽量保持稳定。对VD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EEG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的脑生物电活动检查方法,通过由头皮记录到的脑电活动来了解脑功能状态,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均有辅助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08—2012年就诊的76例门诊及住院VD患者的EEG检查结果,探讨VD早期的诊断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VD患者76例,均为2008-02—2012-06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52~83岁,平均(69.1±1.6)岁;病程8个月~6 a;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2例,小学以下42例,文盲22例。所有纳入的VD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诊断标准。

1.2入选标准(1)入选病例均为发病时间明确的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脑梗死73例,脑出血3例),有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头颅CT或MRI显示脑皮质下白质内有相应病灶。(2)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力、注意力、视空间功能等,认知障碍发生于脑梗死或脑出血后3个月内。(3)排除有意识、视力及听力障碍者,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痴呆患者。

1.3方法应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电极安放方法应用国际10-20系统,将参考电极置于患者两耳垂,采用单极和双极连接方法,患者于清醒、静卧、心情平静、闭目状态下,配合闪光刺激、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EEG走纸速度3 cm/s,标准电压50μV/5mm。检查均于饱餐后2h内进行。记录时间30min。

1.4诊断标准参照黄远桂编著的《临床脑电图学》分为4级[3]:(1)正常:α节律为主,偶尔可见少量θ波;(2)轻度异常:α波节律紊乱,频率减慢,出现波幅超过50μV的β波或髙幅θ波和中幅σ波;(3)中度异常:α波频率变慢,或以θ波活动为主,可见成簇或成组的中幅σ波,两侧脑电活动不对称;(4)重度异常:广泛出现θ波或σ波,甚至可见棘波、尖波或尖慢棘慢复合波。

2 结果

2.1 EEG检查76例VD患者中,EEG正常5例,异常71例,异常率93.42%;71例异常EEG中,轻度异常55例(77.46%),中 度 异 常 11 例 (15.49%),重 度 异 常 5 例(7.04%)。EEG改变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减慢、调节差、节律不规则并伴有指数减少,有时可见低波幅θ波出现,部分严重病例可见低中波幅θ波频繁出现于各导联,甚至可见θ波和σ波,伴有成簇成组发放的慢波。

2.2 EEG与MMSE的关系76例VD患者中,MMSE评分为4~24分。表1显示VD患者 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程度越高,二者呈负相关。

表1 EEG与MMSE的关系

3 讨论

VD患者脑部病变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大脑皮质下白质病变,影像学常表现为多发无症状性脑梗死,或反复发生脑部微出血后形成的脑软化,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的脑损害是VD的直接病因,病变区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充血、水肿,严重者变性、坏死,细胞膜去极化,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及传导性发生异常,神经纤维脱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元的放电不同步,脑电活动异常导致了脑电图的α波节律不规则、过度θ活动、过度σ活动等一系列改变。脑梗死发生后脑功能的改变远早于脑细胞形态学的改变,CT显示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一般要在脑梗死发生24~48h后,MRI虽较CT敏感,也需梗死后几小时才能显示病灶,EEG显示的是脑功能的改变,在脑血流中断30s内即可出现,远较CT和 MRI反应敏感[4]。闫丽红等[5]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24 h内脑电图异常率要远远高于CT的异常率。蔺心敬等[6]研究也表明,EEG能最直接反映脑细胞的功能,可为评价脑功能及病情变化提供重要依据。霍彦芬等[7]研究也显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有明显的θ、σ功率增高,可见α、β功率增高和降低的几率均等,EEG异常越明显,提示脑部损害越严重。本文结果显示,76例VD患者脑电图异常者71例,异常率93.42%,主要表现为α节律的各种异常,如节律、频率减慢、不规则、指数减少、调节差,有时可见低波幅θ波出现,部分严重病例可见低中波幅θ波频繁出现于各导联,甚至可见混合性θ波和σ波活动占优势,伴成簇成组发放的慢波,偶尔可见尖波或棘波。结果显示,VD患者的病情越重,MMSE评分越低,EEG异常程度越高,二者呈明显负相关。国内孟军等[8]研究与本文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虽然CT和MRI对脑出血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害的定位、定性诊断优于EEG,但EEG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且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在疾病的早期即可显示脑部损害,所以仍不失为早期诊断VD患者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可作为观察VD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1]贾建平 .神经病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9.

[2]张振馨,Zahner GE,Roman GC,等 .中国北京、西安、上海和成都地区痴呆型患病率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3):156-157.

[3]黄远桂,吴声伶 .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2.

[4]薛富英,钟维章,李京红,等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6h)溶栓治疗脑电图检测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1):72.

[5]闫丽红,程喜红,邓柳景 .脑电图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25-26.

[6]蔺心敬,李吕力,钟维章,等 .血管性痴呆患者电生理应用研究[J].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1):1-71.

[7]霍彦芬,刘建辉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EEG、BEAM和CT、MRI检测报告[J].临床脑电图学杂志,2000,9(2):31.

[8]孟军,李祥 .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1):1 701.

猜你喜欢

波幅节律脑电图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