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常规结果分析
2013-10-10孙家志
孙家志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1]。机采血小板产生同种免疫机会少、纯度高、治疗效果好,是血小板制剂的首选[2]。随着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后体内血常规如何变化,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是否产生影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为继续巩固和发展固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我们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和采后的血常规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11年自愿单采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1名,其中男35名,女16名;年龄25~49岁,中位数(M)年龄34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符合GB18467-2001标准对于献血者的体检要求,且采前外周静脉血血小板(PLT)计数≥150×109/L;2次采集间隔>1个月;采前72 h内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3]。
1.2 仪器与试剂 MCS+9000血细胞分离机(Haemonetics公司)及其1次性封闭耗材(995E和995E2),ACD-A抗凝剂(四川南格尔公司,批号:100622),血细胞计数仪(AC-970,德国倍肯公司),血细胞分析仪质控物(烟台卓越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 方法 每次单采前抽取献血者静脉血5 ml/份,EDTA二钠+抗凝,先用血细胞分析仪质控物检测,血常规值在质控范围内马上开始检测献血者标本(标本须在4 h内完成检测),合格后立即采集血小板,于血小板采集完后30 min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并于采集后3 d和7 d抽取献血者静脉血标本1份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项目是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后30 min内血小板计数立即减少(t=9.75,P <0.05),经过3 d慢慢增加(t=4.84,P <0.05),7 d后很快恢复到献血前水平(t=0.17,P>0.05),其余项目献血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对比n=51,±s
表1 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对比n=51,±s
Hgb(g/L) 146±14 145±14 146±14 148±15 Hct(g/L) 49±5 49±5 49±5 50±6 Plt(×109/L) 250±40 186±25 216±30 249±36 MCV(fl) 98 ±9 97±9 98±9 98±9 MCH(pg) 28.7±2.7 28.6±2.6 29.0±2.7 29.0±2.8 MCHC(g/L)294±28 292±29 293±28 292±28
3 讨论
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多是相对固定的献血者,由于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过程中体内吸入一定量的枸橼酸抗凝剂,导致献血者体内钙离子的流失,长期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鉴于血常规的变化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我们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希望在确保献血者健康的前提下,为单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固定捐献者的招募提高科学依据,以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
从表1得知,除血小板计数外,其余项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后对体内这些项目影响不大,这与李廷俊等[4,5]报道的一致。这同血细胞分离机选择性采集的工作原理,从献血者的全血中只提取血小板,再将剩余血液还输给献血者。特别是MCS+9000血细胞分离机的采集效率高,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污染率低有关。
我们的研究显示,献血者捐献血小板30 min后体内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26%,与国内外报道[6,7]接近。3 d后慢慢恢复,经过7 d很快恢复到献血前水平。葛健民等报道单采后有的献血者外周Plt下降不明显,有的反而上升,单采后3 d献血者外周Plt已恢复到采前的水平[8]。现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2次采集间隔>1个月,是为了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考虑。王一玲等[9]报道季节变化对血常规产生影响。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研究最好是在一个季节里,以减少季节间变化造成的差异。文献[4]和[5]发现献血者捐献血小板1个月后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我们的研究将时间缩短了,意在探讨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后恢复正常的具体时间,为缩短2次采集血小板间隔时间提供依据,以便招募更多的单采献血者来满足临床的需要。捐献血小板后,献血者体内的生化和免疫指标也发生变化[10-13]。因此,我们只有做多方面的研究,才能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让献血者相信:献血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单采后人体中储存血小板的释放,献血者捐献血小板7 d后很快恢复到献血前水平,对献血者的健康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可由于我们研究的例数太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增加捐献血小板后不同天数的研究,以便为献血者的招募和献血后的身体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1 胡维,何巍巍,胡志坚.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23-425.
2 罗贤瑞,熊志高,易华,等.机采血小板抽样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26-42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998.
4 李廷俊,江顺琴,沈文英.潮汕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相关血常规的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9,22:92-94.
5 姚根宏,赵广超,栾建凤,等.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的影响.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1,24:216-217.
6 Chudhapy R,Das SS,Khetan D,etal.Comparative study of automated plateletpheresis using five different apheresis system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Transfus Apher Sci,2009,40:99-103.
7 胡玉秀,李聚林,李文初,等.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040-1041.
8 葛健民,赵宏祥,黄宏亮,等.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恢复的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85-686.
9 王一玲,刘红,谢爽,等.季节变化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714-1715.
10 汪德清,田亚平,高艳红,等.献血45d后献血者部分生化和免疫指标变化的眼睛.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7-109.
11 余晋林,马春会,严军雄,等.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部分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82-484.
12 张明霞,王艳芳,赵丽,等.80例献血者采血小板前后血液电解质及PH 值的变化.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113-114.
13 王锐锋,马红丽.一次性机采1U与2U血小板安全性及质量的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