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3-10-10李晓娟周勤
李晓娟 周勤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开发的一种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作为医疗护理的最终目标,它有力地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1]。为探讨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CPN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获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年龄39~57岁,平均年龄48.3岁,均为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或子宫次切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在年龄、职业、病情、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组成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小组,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给予整体的、系统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及有关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病情介绍。(2)术前准备:落实各项检查并告知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阴道冲洗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消除患者恐惧心理。(3)术前1 d准备:告知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禁食时间,使患者心中有数;做好术前准备的内容(备皮、备血、皮试、洗肠)。(4)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疼痛护理、切口护理,有无阴道出血;介绍术后饮食、运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足的背伸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5)出院指导:出院带药的用法、门诊复查时间;出院后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出院前1 d,向患者发放并回收满意度调查表。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方法是护士按医嘱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实施健康宣教,未制订系统的教育计划。
1.3 评价指标 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健康知识掌握调查表和健康教育依从性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教育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3。
表1 2组满意度结果比较 n=45,例(%)
表2 2组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n=45,例(%)
表3 2组对健康教育依从性比较 n=45,例(%)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参与诊疗护理过程。在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的同时,促进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2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健康教育成效。实施健康教育路径,使子宫肌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且宣教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的弊端,同时避免了护士因工作忙、年资短、业务水平低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达标率。
3.3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案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文化背景及家庭状况等制订的,符合个体化的需求,体现了人文关怀,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了全面、全程、连续的个体化服务流程,让患者明白自己在何时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加速了康复的进度。
有报道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从疾病的诱因、饮食、康复、防治、心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避免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护士可根据路径表有计划、主动的、预见性地进行工作,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减少了护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2];郭俊玲[3]报道CPN不仅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意识,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遵医行为。CPN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培养了慎独精神[4]。本文中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CPN综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成翼娟,戴红霞,宁宁.临床路径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89.
2 陈华萍,郭芸.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误诊误治,2012,25:50-52.
3 郭俊玲.特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0-51.
4 钟小雁,罗剑平.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