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改善的效果评价

2013-10-10罗德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标准分家属病情

罗德连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 四川 泸州 646000)

ICU患者病情危重以及ICU谢绝陪护的特点,致使患者的家属无法实时获得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信息,加之患者家属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以及对面临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生命的威胁,会感到无助,害怕,甚至发生焦虑、抑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ICU护士的职责不单是做好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与监测,还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此,本研究在了解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给ICU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从而帮助患者家属正确的面对,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患者的家属210例。1例患者选择调查1例家属,家属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岁,②监护时间大于等于3天,③与患者是配偶、子女或父母关系。

1.2 调查方法

1.2.1 基线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与病人关系等;②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能够准确、迅速地反映伴有焦虑倾向的被试者的主观感受,广泛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其中有15个条目正向计分,5个条目反向计分),经过公式换算[y=int(1.25x)],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 护理干预: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可能的影响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给患者家属提供照顾患者的机会、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疏导、及时向家属提供患者的有关信息等。

1.2.3 终末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及方法同基线调查。

1.3 统计分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为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本次所选取的210例ICU患者家属的平均年龄为48.1±2.53岁,最小20岁,最大76岁;男性78例,占37.1%,女性132例,占62.9%;来自农村86例,占41.0%,来自城市124例,占59.0%;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者10例,占4.8%,初中者73例,占34.8%,高中者105例,占50.0%,大专及以上者22例,占10.5%;与病人的关系中,配偶165例,占78.6%,子女27例,占12.9%,父母15例,占7.1%,兄弟姐妹3例,占1.4%。

2.2 ICU住院患者家属焦率状况:在基线调查中,210名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分平均得分为51.89±1.07分(32~71分),与常模(29.70+0.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P<0.001),患者家SAS标准分高于常模。在210例患者家属中,有焦虑症状者(即SAS标准分高于50分)者93人,占44.3%,其中,轻度焦虑85人,占91.4%,中度焦虑者7人,占7.5%,重度焦虑者1人,占1.1%。

2.3 ICU住院患者家属焦率发生原因分析:在被调查的210名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的原因中,依次为患者病情危重(57.1%)、不了解病情(51.4%)、经济负担(31.0%)、不能与患者交流(24.3%)和担心以后无依靠(21.0%),其他原因占7.6%(见表1)。

表1 ICU住院患者家属焦率发生原因

2.4 护理干预对ICU住院患者家属焦率改善的效果分析:针对焦虑发生的原因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210名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分为36.58±0.54分(30~63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4,P<0.001),与常模(29.70±0.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9,P<0.05)。在210例患者家属中,焦虑发生比例由干预前的44.3%降低至干预后的19.5%(χ2=19.189,P<0.001),且焦虑发生程度较干预前明显下降(Z=10.062,P<0.001),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ICU住院患者家属焦率发生比例及其程度

3 讨论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前ICU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平均分(51.89±1.07分)不仅高于常模(29.70±0.46分),而且高于国内刘霞所调查的ICU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平均分(40.67v8.45)[1],略高于左晓霞等研究的结果(49.84±0.46)[2]。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有44.3%的家属具有焦虑症状,其中,绝大部分(91.4%)为轻度焦虑,中重度焦虑所占比例较少。说明ICU患者家属是焦虑的高发人群,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从ICU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的原因来看,最主要的原因为患者病情危重和不了解病情。ICU收住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加之护士往往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对病情的监测和护理工作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耐心倾听患者家属的询问以及向家属解释患者的病情,从而导致患者家属常有不同程度的伤心、焦虑、不安和恐惧,对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降低。针对这一点护士除了要监护患者以外,还应及时向患者家属介绍ICU制度,告诉家属疾病的预后,患者病情治疗进展情况及诊疗、护理计划,并耐心倾听患者家属的询问。不能与患者交流也是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ICU限制陪人探视及陪护的特点致使患者家属无法与亲人交流而担心患者有孤独感,同时又因无法亲自照顾处于病中的亲人而内疚,从而导致焦虑的产生。针对这一点在不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下,ICU应该给家属提供照顾患者的机会,如允许家属短时间的探视,参与患者的饮食、翻身、口腔清洗等简单护理。另外,经济负担较重也与家属的焦虑产生有关,ICU往往医疗费用较为昂贵,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又浪费钱这种矛盾心理。针对这一点医护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一些对病情意义不大的检查、治疗项目来节约费用,同时寻求一定的社会支持,合理收费,明白收费[3]。

针对焦虑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来看,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分虽然仍然高于常模,但较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且焦虑发生比例由干预前的44.3%降低至干预后的19.5%,焦虑发生程度也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这说明了针对患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将会越来越明显。

[1]刘霞,吴杰飞,彭 敏.ICU患者家属60名情绪状况现状调查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47-48

[2]左晓霞,李峥.ICU 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5,12(25):2364-2365

[3]黄淑萍.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06(01):99-100

猜你喜欢

标准分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