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技术 用活教材中的习题
2013-10-10杨伟琴
杨伟琴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288
从拿到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到现在已接近三个月,与学生一起把整本书翻过了80%。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虽然很想把精彩留在课堂、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可瞬息万变的课堂总那么难以把握,枯燥乏味与生动有趣夹杂着,遗憾与精彩交替着。想要让不守纪律的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听课,教师要会哄会骗会表扬;想要让一无所知的学生感兴趣地听课,教师要有效组织、精心设计。这段时间一直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教着教着感觉新教材编写得真好,练习中的习题设计真妙,笔者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研究的课题(数学“题组教学”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尽量使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下面就谈谈自己借助现代技术,对“练习八”“复习”“分一分”中的几个习题的教学处理。
1 在变式中渗透思想
在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教学后,教材安排了求未知加数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的分与合知识以及有关10的加减计算,孕伏方程思想,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一些准备。在练习八中,先后出现与求未知加数有关的3个习题。初读教材时感觉练习八中的第1~5大题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第6~8大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9大题是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认为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就行。再读教材时感悟到第4、第5、第9大题之间的联系,寻找到3题之间的联系点,同时也读懂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翻出老教材与之对比,发现这三道习题在老教材中是没有的。5+5=2+□、4+□=5+□的形式在整本老教材中都没有出现,由于手里没有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无法查找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料,虽然很无奈,但还是想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题组研究。
多媒体先出示练习八中的第4题:8+( )=10 6+( )=10 5+( )=8 7+( )=9。此练习既能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又能通过求加法式子里的未知加数,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求未知加数的方法,一般可以想10的组成——8和几合成10?或者用减法10-8计算。想10的组成能看着等式8+( )=10进行,和学生已有经验衔接比较紧。列减法算式能感受到减法是求未知加数的算法,从而体会减法的意义,对运算概念的形成更加有益。
多媒体接着出示练习八中的第5题:5+5=2+□ 3+4=□+1 10-2=4+□ 9-3=3+□。
此题初看与第4题没有联系,但细细分析,笔者认为是第4题变式提高题,如果先算出5+5=10,就变式为10=2+□,也就是2+□=10,只是用方框代替括号,同样是一道求未知加数的题目。
因而在教学此题时,教师要留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寻找、比较两题的联系与区别,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变中抓不变的思想。
多媒体接着出示练习八中的第9题:想一想,填一填,4+□=5+□ 6+□=7+□ 8+□=9+□,你能想到什么?此题是一题开放题,思考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不唯一。基础知识不同的学生思考的层次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可能先在等式左边的方框里随意填一个数字然后再算出右边方框应填多少;也可能先在等式右边的方框里随意填一个数字然后再算出左边方框应填多少;也应该有学生能先想到等式左边方框里不能填0,而等式右边方框里却能填0。
笔者在教学此题时力争做到三点。1)引导学生找到与上两题的联系,如先确定右边的□里填1,就变式为4+□=5+1;或先确定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6,就变式为4+(2)=6、5+(1)=6。2)方法多样,答案也不唯一。3)对于有学习余力的学生要求高点儿,最好能有序思考出等式左边□中最小可填几、等式右边□中最大可填几,从而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极限思想、变中抓不变的思想。
2 在开放中拓宽思路
教材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题材开放,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还给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复习中,教材以题组的形式编排了逐步提升、逐步开放的3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出示图文结合题,见图1。小情境、信息少,一题只解决一个问题。
多媒体接着出示图画题,见图2。小情境、信息少,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但观察角度的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已有知识的不同,提出的问题层次就不同。可以根据左右两边的人数进行分析,列出算式2+6或6+2,也可以借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进行分析,列出算式1+7或7+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符合图意都行。
多媒体再次出示图画题,见图3。大情境、信息多,可以提出和解决许多问题。根据画面中的各种动物列出不同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体会数学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最后一题时,笔者注意了两点。
一是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考集中在一种物体及其数量上,防止信息相互干扰。如观察小鸟的时候,暂时不要观察小猴及青蛙;观察小猴乘船时,不要观察青蛙跳水,待一种物体的算式列出来以后,再去观察另一种物体。
二是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尤其是各人观察的物体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思考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从而体会情境的开放和问题的多样,但不需要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列出来,一位学生只要根据一种动物的信息列出一个算式就行。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列出多个算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在经历中累积经验
新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一分”单元中有三道比轻重的题目,见图4。
第一题,学生凭直观感悟右端下降就可判断出西红柿重。记得在教学第二题时,笔者先请学生说出判断结果,再通过推理分析判断得出一个红萝卜肯定比一个胡萝卜重,最后又借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比较,就是看看从右边托盘中拿走两个胡萝卜,使左右两端都只有一个,这时天平会发生怎样变化?学生都知道右端会上升,左端会下降,因而一个红萝卜比一个胡萝卜重。当时教学时只想到一个与一个比,没有想到三个与三个也可以比,可班中有几个学生已有水平很高、感悟能力也很强,能领悟到也可以先通过三个与三个比的结果,再推出一个与一个比的结果。其实学生都挺聪明的,真心希望班上的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聪明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想,教师要鼓励学生想,教会学生想,在过程中教育,在过程中累积经验,感悟思想。
2011版新课标指出: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笔者想这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也应该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