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复脉合剂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2013-10-10李昊娲崔海峰孙明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复脉室速室颤

武 乾,李昊娲,崔海峰,林 谦,孙明杰△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包括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亦可带来风险[1,2]。目前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尚未发现安全有效药物。中医药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显示出一定优势,既往文献报道单味中药存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机制[3,4]。临床上心悸患者多为虚实夹杂证,其病机多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益气复脉合剂具有益气祛痰、活血安神功效,并在临床使用多年,具有较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因此,本研究意在评价益气复脉合剂抗室性心律失常整体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0224207)。

1.2 药物与试剂

益气复脉合剂(党参、黄连、半夏、鬼箭羽、川芎、丹参、赤芍、白芍、炙甘草、酸枣仁和远志)购自康仁堂,由东方医院制剂室水煮浓缩,药物终浓度4.13g/ml;盐酸普罗帕酮片(50mg×100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乌头碱购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UST-11031101)。用于动物实验的乌头碱溶液浓度为10μg/ml,用于细胞实验的乌头碱浓度为10μmol/L,普罗帕酮水溶液浓度为1.2mg/ml。

1.3 仪器及器材

RM6240型多通道信号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ALC-IP微量泵,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实验方法

1.4.1 分组 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给予蒸馏水3.48ml/kg/d灌胃;益气复脉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益气复脉合剂1.74ml/kg/d灌胃;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中剂量组)给予益气复脉合剂3.48ml/kg/d灌胃;益气复脉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益气复脉合剂6.96ml/kg/d灌胃;阳性药组给予普罗帕酮5.43ml/kg/d灌胃。

1.4.2 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监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用乌拉坦1.2g/kg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记录Ⅱ导心电图并连接心电示波器,以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纸速50mm/s)。稳定记录10min后,由股静脉恒速泵入乌头碱溶液(10μg/ml,0.5ml/min/kg),直至出现心脏停搏后停止记录及给药。给药期间记录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VBs)、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及心脏停搏(CA)时间,并计算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心脏停搏时乌头碱用量。

1.4.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益气复脉合剂抗乌头碱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s,n=10)

表1 益气复脉合剂抗乌头碱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 别 PVBs(min) VT(min) VF(min) CA(min)模 型 组4.06±0.45 7.04±0.52 9.63±1.10 17.98±1.36阳 性 药 组 9.31±0.46**△△ 10.46±1.12**△△ 10.36±0.84**△△ 22.48±2.54**△△低 剂 量 组 6.09±0.47* 8.95±1.18* 11.79±2.08* 19.26±2.67中 剂 量 组 8.76±1.24**△△ 10.79±1.52**△△ 14.22±1.46**△△ 22.36±3.45**△高 剂 量 组 9.27±1.62**△△ 10.71±1.69**△△ 14.34±2.69**△△ 23.06±2.54**△△

表2 益气复脉合剂对乌头碱致心律失常耐受量的影响±s,n=10)

表2 益气复脉合剂对乌头碱致心律失常耐受量的影响±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P<0.01

组 别 PVBs(10-5g) VT(10-5g) VF(10-5g) CA(10-5g)模 型 组0.58±0.06 0.85±0.08 1.12±0.14 1.96±0.23阳 性 药 组 1.06±0.09**△ 1.29±0.13**△ 1.70±0.21**△ 2.66±0.36**△低 剂 量 组 0.68±0.07 1.01±0.16* 1.32±0.22 2.16±0.29中 剂 量 组 1.04±0.14**△ 1.29±0.21**△ 1.70±0.21**△ 2.68±0.47**△高 剂 量 组 1.10±0.19**△ 1.27±0.18**△ 1.71±0.35**△ 2.74±0.33**△

2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与益气复脉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延迟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及室颤出现时间(P<0.05,P<0.01,P<0.01),且阳性药组、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还可显著延迟心脏停搏出现时间(P<0.01)。阳性药组与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心脏停搏出现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气复脉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室速出现时的乌头碱用量(P<0.05,P<0.01,P<0.01),且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还可显著增加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及心脏停搏出现时乌头碱用量(P<0.01)。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与益气复脉合剂高剂量组在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心脏停搏出现时乌头碱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表现上非常复杂,有的患者临床表现轻微,预后良好;也有一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严重,预后较差;更有患者表现轻微,但风险极大,由此带来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复杂性,甚至可造成心源性猝死。在治疗方面,最为广泛应用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还未发现安全有效的药物。

室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范畴,是指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阻滞所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5]。明·虞抟在《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中谓:“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亦有清痰积饮,留结于心胞胃口而为之者,又不可固执,以为心虚而治。”王清任认为,心悸怔忡是由瘀血内阻导致,记载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每多获效。亦有现代研究表明,在心率失常的证候分布研究中,气虚血瘀痰浊占较大比重[6],甚至有报道气虚、血瘀、痰浊的比例均超过40%。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在心悸的治疗中始终重视气虚血瘀痰浊这一病理因素。益气复脉合剂以党参为君,佐以炙甘草,二者合用益气复脉、和胃生津;鬼箭羽、川芎、丹参、赤芍合用,活血祛瘀作用显著;黄连、半夏燥湿化痰,白芍、酸枣仁、远志合用养血柔肝、宁心安神,兼有祛痰之功效,在临床使用中都表现出较好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乌头碱致室性心律失常是研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经典模型。在本实验中益气复脉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延迟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及室颤出现时间并可及增加室速出现时的乌头碱耐受量,其中益气复脉合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还可显著延迟心脏停搏出现时间及增加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及心脏停搏时乌头碱耐受量。由此可以看出,益气复脉合剂具有良好的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1]BN CHIANG,et al.,Relationship of premature systoles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udden death in the Tecumseh epidemiologic study[J].Ann Intem Med,1969,70:l159.

[2]Viskin S,et al.,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in the absence of organic heart disease:classification,differential diagnosis,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1998,41:7.

[3]赵明.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2):918-919.

[4]刘希秀,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03):1-3,5.

[5]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0-111.

[6]尹克春.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36-538.

猜你喜欢

复脉室速室颤
从“复脉辈”初探中医理论之阴阳观*
基于复脉汤浅探复脉法*
国医大师李士懋应用三甲复脉汤治疗高血压验案举隅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