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和灰色评价的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差异评价

2013-10-09袁再健王玉倩张京京

河北工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竞争力河北省区域

袁再健,王玉倩,张京京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竞争力已 成为衡量区域是否具有经济实力和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但区域竞争力一直是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而又难以精确把握的概念[1]。国家竞争力研究是开展区域竞争力探讨的开端,1986年欧洲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前身)发表“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报告”,对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2]。自1989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DM)联手每年发表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直到1996年由于指标体系的分歧两单位分手[3],WEF发表《全球竞争力报告》,而IMD发表《世界竞争力报告》。虽然这两单位研究报告由于评价体系覆盖面广而具有权威性,但存在软指标获取难度大、不能建立多层次测算模型的缺点[4]。波特提出区域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指出一个国家4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5],但该模型存在未考虑宏观环境及不可建立能量化分析的评级体系等缺点。中国学者对区域竞争力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王秉安教授等是中国对区域竞争力研究的早期学者,他们从大区域中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角度,以中国区域竞争力为对象,提出新的区域竞争力模型[3];张辉构建一种由区域网络、区域内部交流和区域外部交流组成的全新区域竞争力三维模型,推导出区域静态和动态的最优竞争力均衡点,提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3条基本发展道路[6];肖红叶等根据中国区域具体实情把IDM的8要素调整为10要素[7];税伟从经济地理学价值出发,对区域发展进行研究,认为省市县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单元[8];李佩等利用因子-聚类分析研究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得出河北省11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谱系图[9]。总的来说,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而灰色分析法能否应用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基于此,笔者以河北省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灰色评价法探讨河北省区域竞争力,提出缩小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评价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旨在构造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灰色评价则是定量描述指标间关联程度以确定竞争力排序。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主要特点是深入分析复杂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后,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再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1.2 灰色综合评价法

灰色综合评价法以灰色系统原理为理论基础,最大特点是对样本量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要求服从任何分布。关联度分析根据因素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联系是否紧密。曲线愈接近,相似序列的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1.3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综合发展,还表现为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区域经济竞争力强弱就应该在评价指标中包含能综合反映现有经济力量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指标。一般来说,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指标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评价指标并非多多益善,关键是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目的性是出发点。2)指标的独立性。3)指标的代表性与差异性。4)指标的可行性。指标应符合客观实际水平,有稳定数据来源,易于操作,即具有可测性。基于以上原则,笔者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质量和经济前景4个模块(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ebei province

2 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差异实证研究

2.1 河北省区域竞争力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权重Tab.2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dex weight of Hebei province

2.2 河北省区域竞争力评价

1)采用功效系数对原始数据[10]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结果见表3)。

该系数计算公式为

2)确定最优指标集。由于大部分指标是正向指标,所以选最大值作为参考数列,但其中单位GDP能耗为逆指标,故取其最小值。

3)利用灰色评价法软件计算综合评判结果。在此,利用参考数列与被比较数列的关联系数以得到关联度。若关联度最大,则说明被比较数列与最优数列最接近,即此方案最优,据此,便可排出各方案优劣次序。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标准化处理后数据Tab.3 Standardized data

表4 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Tab.4 Results of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about Hebei province

3 结果分析

3.1 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梯度分区

综合来看,河北省区域经济实力有一定差距,发展不平衡。依据灰色评价关联度,将河北省地级市区域经济竞争力划分为3个梯度区(详见表5)。

表5 河北省区域竞争力梯度分区Tab.5 Parti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从表5可以看出,第1梯度发达区为唐山和石家庄;第2梯度次发达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和发达区相邻区域;而第3梯度不发达区则位于河北省南北两端地区。这与它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政策导向及历史经济基础密不可分。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东北亚重要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储量丰富的冀东南堡油田,政府经济调控指向及较高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为唐山经济竞争力提供保障;省会石家庄虽没有资源优势和历史经济基础的支撑,但优越的区位因素、经济投资环境及政府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资金、众多人才。第2梯度大部分地处于环京津和沿海地区(邯郸位于省份最南端),交通便利,环京津城市还受到首都经济辐射;矿产资源丰富的邯郸,是联系晋、冀、鲁、豫的重要经济协作地区,并且邯郸、保定的自身发展模式及秦皇岛较高历史经济基础提升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第3梯度的城市,在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政策导向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人才流动大、外资投资少削弱了此区域经济竞争力。

3.2 河北省区域经济分项竞争力

从河北省区域经济评价结果(表4)来看,经济总量关联度最大的城市分别为唐山、石家庄和邯郸,且这3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位于河北省前3位,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原始数据也表明这3城市占据优势地位。经济效益侧重效率问题,它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间的比较,唐山、沧州、秦皇岛在经济效益上位居前3,其人均GDP(依次为73 639元、69 093元、53 643元)和地区GDP增长率(13.5%,18.1%,13.74%)就是有利证明。经济质量侧重生活水平,这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方面排名前3的是唐山、廊坊和石家庄,因为这3城市工资水平、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经济前景代表一地区未来发展潜力,一般而言,发展潜力越大,未来经济水平越高,唐山、石家庄和保定表现出良好经济发展前景。

4 结论与讨论

1)目前,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发达城市间差距较小,发达与不发达地区间差距较大。

2)空间分布上,区域经济竞争力强的城市集中于环京津地区、环渤海湾地带和省会;南北两端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落后。

3)河北省区域竞争力划分为3个梯度:发达区(唐山、石家庄)、次发达区(廊坊、沧州、秦皇岛、保定、邯郸)、不发达区(衡水、邢台、张家口、承德)。

4)本文采取灰色评价法得到较好的预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能清晰看出各地级市的优劣,便于未来政策措施的制定,以提高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差距的存在不利于河北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经济差距过大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因此,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建议如下:

1)在保持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大落后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从基础上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

2)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和人才流入,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多开展城市间经济经验交流会,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经济投资、发展经验,借以探寻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经济模式。

4)根据各地区内在特点,发展自身相对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同时,产业间要加强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向的多元化。

/Reference:

[1]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9):44-47.XIA Zhilun,LI Ziru.Regional competitive connotation,essence and core[J].Search,2005(9):44-47.

[2]盛世豪.区域竞争力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1996(8):39-41.SHENG Shihao.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J].Zhejiang Economy,1996(8):39-41.

[3]王秉安,陈振华,徐小佶,等.区域竞争力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3-5.WANG Bingan,CHEN Zhenhua,XU Xiaoji,et al.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J].Journal of Fuji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nd Fuj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9(1):3-5.

[4]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ZUO Jihong.Theory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ory[D].Wuh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5]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刘宁,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MICHAEL E P.Competition Theory[M].Translated by LIU Ning,GAO Dengdi,LI Mingxuan.Beijing:CITIC Publishing House,2003.

[6]张 辉.区域竞争力的有关理论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8):92-97.ZHANG Hui.Discussion on the model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J].China Soft Science,2001(8):92-97.

[7]肖红叶,李 晶.我国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5-9.XIAO Hongye,LI Jing.Research on chines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3,28(1):5-9.

[8]税 伟.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地理学价值[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1):13-14.SHUI Wei.The economic geography value of research on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J].Territory &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09(1):13-14.

[9]李 佩,王 慧,陈圆圆.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2):80-84.LI Pei,WANG Hui,CHEN Yuanyuan.Study on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method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J].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2011,31(2):80-84.

[10]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Bureau of Statistics in Hebei Province.Hebei Economy Yearbook (2011)[M].Beijing:China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2011.

猜你喜欢

竞争力河北省区域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