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对比

2013-10-09李霖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切口

李霖凤

山西定襄县人民医院 0354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其发病率为 20% ~30%,其中 40~50岁妇女发生率高达51.2% ~60%[1]。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故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既往多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但开腹增加了感染、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机会。随着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亲睐。本研究主要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9例)和开腹手术组(5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0~45岁;②术前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确定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和活动度;③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行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者;④若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⑤有宫内节育器者术前应取出;⑥术前血红蛋白>80g/L。排除标准:①既往慢性盆腔炎史或盆腔手术史及盆腔粘连者;②内科合并症或其他手术禁忌症者;③除子宫肌瘤剔除术还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手术者;④子宫明显脱垂者。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特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手术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术前插尿管①腹腔镜组: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连续心电监护。取头低膀胱截石位,脐缘正上方做一10mm切口,常规建立 CO2气腹,控制腹内压<14mmHg(1mmHg=0.133kPa),置10mm Trocar,置腹腔镜探查后,左右下腹各置第2、3操作孔(Trocar直径分别为10mm及5mm),于子宫肌瘤周围的宫体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使子宫收缩。单极切开肌瘤所在部位假包膜至肌瘤表面,大抓钳钳夹肌瘤向外旋转和牵拉,并在蒂部单极切断,双极电凝止血。根据剥离创面关闭瘤腔,注意不留死腔及是否穿透内膜,剥除的肌瘤用电动旋切器粉碎后取出并送病理检查,术毕予创面涂抹防粘剂,留置引流管24h。②开腹组:取仰卧位,下腹纵或横切口6~8cm,暴露子宫,于肌瘤所在部位作纵形或梭形切口提出肌瘤并缝合瘤腔,逐层关腹。两组术后均滞留导尿管24h。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采取计量法即负压吸引瓶里术后的总液体量减去冲洗液的量,开腹组采取计量法加纱布称重法),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肌瘤个数、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无切口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腹腔镜组术后随访发生肠粘连1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肠粘连5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59),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2.5%(7/56)。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避免了切除子宫造成的器官缺失感及盆地功能性疾病的发生,更重要是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及患者的生育能力。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为传统的经典标准术式,但其对腹腔脏器干扰大、术后恢复慢、腹部切口瘢痕大等缺点。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工作者及患者的青睐,使其在妇科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子宫肌瘤剔除术也由传统开腹逐渐发展到腹腔镜手术[2-4]。

本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对盆腔脏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有关;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腹腔镜手术建立气腹呈头低臀高位,对肠道干扰少。研究还显示,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降低了细菌感染的几率。

然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技术经验及病例的选择密切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对于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巧娴熟的医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并不长于开腹者[5],该研究中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这可能与术前使用垂体后叶素使子宫收缩,术中边剥离肌瘤边电凝止血,肌瘤剔除后娴熟快捷的镜下缝合技巧有关,我们采用连续锁扣的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止血效果好,且节省时间,若创面大而深,则分两层缝合,不能留死腔[6]。此外,病例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子宫大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肌瘤的部位及子宫活动度,如位于前壁、宫底部的肌瘤或明显凸起的浆膜下子宫肌瘤,虽然子宫体积较大,但手术比较容易,而阔韧带肌瘤体积不一定很大,但手术难度及分险增大。

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妇科医生腹腔镜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和镜下缝合技术的娴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有着比传统开腹手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加以选择适当的病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

2 张瑞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58 -3459.

3 Jin C ,Hu Y ,Chen X C ,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myomectoya meta-a na lysis of randomizd controlled tri l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45(1):14 -21

4 Semi Walid M,Heaton RL.Tne role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the managernent of uterinefibmid[J].Curt Opin Obstet Gynecol,2011,23(4):273-277.

5 文辉彬.腹腔镜浆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90 -1291.

6 姚玮.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56 -658.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切口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