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和血液细胞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2013-10-09磊,吴丹,白兰,张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胆汁肝细胞

王 磊,吴 丹,白 兰,张 慧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132013)

因不同因素和性质引起肝组织病变,肝功能受损,发展为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其肝硬化程度与肝功不全密切相关。LC致血清胆碱酯酶(CHE)降低。血细胞和蛋白质含量发生明显减少是其特征。笔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多种肝硬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清蛋白(Alb)及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总数。探讨检测结果与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住院患者确诊肝硬化者134例。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77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EC)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男性108例,女性26例,男女患病比例约4∶1。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45.6岁,疾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30例,选择无心、肝、肾、脾疾病、无饮酒史的健康体检人员,男16例、女14例,年龄30-62岁。

1.2 方法 所确定的观察病人于清晨抽取静脉血3ml,分别加入有抗凝剂的小瓶内和无抗凝剂的试管内,前者用于测定血细胞,后者用于酶类和蛋白的测定。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总数,检测仪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型号为1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ChE、ICD酶活力(酶动力学法)和血清蛋白(Alb,终点法)含量,检测仪为荷兰Selectra XL。检测数据经SP11.0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分析,消化不良与食欲不佳,倦怠乏力,肝大,脾大,腹胀,黄疸,呕血与黑便等体征在每组每例患者中不同程度存在,结果见表1。

表1 4组肝硬化患者体征症状及检查结果

2.2 4组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结 果 见表2。

表2 4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结果(¯x±s)

2.3 4组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及其他酶活 力及蛋白质检测结果 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其他酶活力及蛋白质检测结果(¯x±s)

3 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CHE)是由肝细胞分泌与合成的一种水解酶。该酶由乙酰胆碱酯酶(ACHE)合拟胆碱酯酶(PCHE)组成,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当肝功能严重受损,肝细胞变性坏死,或结缔组织与纤维组织增生,影响肝实质细胞CHE的合成[1],肝硬化病人血清CHE活力检测值明显下降,是肝功能衰退的明显标志。

临床诊断分析显示: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因素多因病毒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如长期大量饮酒、胆汁淤积、营养不良、代谢性与循环性障碍、化学药物与工业毒物及某些不明原因等[2]。不同类型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是由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所致。肝功能不全者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激素、粘液性物质、抗体成分和溶菌酶等分泌量减少,肠道细菌上移或移位,产生大量内毒素吸收入血,肝脏对内毒素的廓清和解毒能力下降,形成高内毒素血症,加重肝损伤[3],肝硬化患者食管运动和小肠蠕动均减慢,胃排空延迟,肠粘膜缺血、缺氧、水肿、出血等症状普遍存在。表1显示,肝硬化病人患有消化不良、腹胀、乏力达83.3%-98.2%;呕血或黑便为53.2%-74.3%;出现黄疸占27.2%-100.0%,肝肿大者为45.4%-100.0%,脾肿大者为83.3%-100.0%。有文献指出,肝硬化患者血液中出现高内毒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增多,对肝肾危害较大,容易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肝硬化患者伴随脾功能亢进,对血细胞的破坏增多,引起血液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造血功能、肝脏凝血功能下降,抗病原性感染的能力和凝血功能降低,是肝硬化患者反复感染和消化道容易出血的潜在因素。

肝脏是人体含酶量最丰富的器官,酶蛋白的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量的2/3。ChE、ICD、ALT、AST主要来源于肝细胞。血浆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与分泌。酶学和清蛋白的含量直接反映肝脏生物功能,是诊断、监测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表3结果显示,4组肝硬化患者ChE、ICD酶活力明显减低,低于对照组参考值4倍以下,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血清ChE、ICD多在参考值2-4倍以下,与文献报道[4]结果基本一致。ALT高于对照组2-3倍,AST高于对照4-5倍,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临床诊断与实验检测中发现,唯胆汁性肝硬化血清碱性磷酸酶(AKP)、r-转肽酶(GGT)、黄疸指数和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患者胆管结构异常、胆汁淤积和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联。表2-3资料显示,本文所观察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组与组之间AST、ALT、ICD、ChE酶活力、蛋白质含量和血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非常显著(P<0.01)。清蛋白为正常对照组1/2量,球蛋白则增多。清蛋白与球蛋白比率倒置是肝硬化程度加剧,蛋白合成能力严重减退的标志。有作者[5]指出,清蛋白低于30g/L,表示病情严重或为不可逆的肝损害。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炎症、变性和坏死增多,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过量沉积在肝组织,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肝萎缩伴有不规则的小结节,有效肝细胞大量减少,严重影响肝细胞正常的合成、分泌与释放功能。是肝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性改变[6]。提示:加强对各型肝炎的早期治疗、巩固疗效,预防肝病的恶性发展至关重要。胆碱酯酶及其他酶活力、清蛋白、白细胞检测可为肝硬化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观察、疾病预后判定提供可靠指标。

[1]王 静,高锦孝,白永泽.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68.

[2]刘原钰.肝硬化 见: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0-470.

[3]杜 炜.朱洪连.肝性胃肠功能不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2(18):78.

[4]王 坤.瞿 韬.左砚芩编著.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9.230-250.

[5]山东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编译:人体疾病生化紊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53.

[6]叶维清编著.肝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56.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胆汁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