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苗免疫压力下新城疫病毒的动态演化

2013-10-09秦卓明徐怀英刘玉山李玉峰黄迪海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城疫毒株基因型

秦卓明,徐怀英,刘玉山,黄 兵,李玉峰,黄迪海

(1.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 250023;2.山东省家禽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23;3.山东省健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济南 250100)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世界公认的两大最重要的烈性禽类传染病之一。新城疫自1926年被确诊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已肆虐86年,在中国的危害也超过70余年,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于NDV对养禽业具有高毁灭性,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捕杀办法扑灭该病。限于国情,我国采取的是强制疫苗免疫预防策略[1]。

30多年来,疫苗免疫对中国新城疫的防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城疫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但是,伴随养禽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混合饲养,特别是各式各样弱毒苗和灭活苗的大量使用,使得NDV在强大的疫苗免疫压力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避、基因突变、病毒重组、免疫耐受等现象,甚至在高抗体水平下发病,这无疑对于传统的新城疫免疫预防提出了挑战。

1 高度重视新城疫对中国养禽业危害的严重性

新城疫的免疫预防一直是各级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自2005年以来,我国新城疫发生的频率、数量和规模总体在减少,但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和区有该病发生的报道(表1)[2]。众多的临床病例表明,新城疫仍然是养鸡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疫病。

表1 2005年5月-2012年6月新城疫发病统计表

2 疫苗免疫压力下的新城疫病毒的遗传学变异

新城疫疫苗是发展中国家预防新城疫的重要方法。NDV的免疫导致抗体产生,而抗体反过来又会抑制病毒的繁殖。病毒为了生存,必然要逃避体内已有的抗体,否则就会被抗体所消灭。这种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形式限制、消灭或清除病毒的方式,构成了针对病毒本身的特异性免疫压力,通常称为免疫选择压。现代的分子遗传学技术清楚地表明,病毒为了生存,其本能就是利用病毒基因中序列突变的多样性,产生免疫逃避。

2.1 F基因的遗传变异 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的NDV流行株基因型已发生较大改变。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显示,基因Ⅶd亚型在我国当前NDV流行株中占有绝对优势,与经典疫苗La Sota株(基因Ⅱ型)核苷酸同源性不足78%。扬州大学在2005-2008年间分离的60株NDV中,有58株属于Ⅶd亚型[3]。中国动物疫病流行中心2005-2006年间收集的145株NDV毒株,有141株Ⅶd亚型[4]。山东农科院家禽所2006-2012上半年期间,山东家禽所分离的38株NDV流行株中,Ⅶd型毒株为35株,占92.1%。此外,我国近期流行的NDVⅦd亚型毒株又分为不同的分支,不同的年代又有一定的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基因Ⅶ型NDV十分普遍,如韩国2000-2006年[5]、日本2001-2007 年[6]、马来西亚2004 -2005 年[7]均发生基因Ⅶ型新城疫,且大多数为Ⅶd型。

2.2 HN基因的遗传变异 通过对1997-2005年分离的72株中国分离株和国内广东、上海、江苏、云南等16株NDV野毒的HN基因同源性比较发现[8],尽管其地域、宿主和品种(肉种鸡、蛋鸡、商品肉鸡、鹅、鸭、鹦鹉等)不同,但其HN基因全长序列无论是核苷酸还是氨基酸均高度同源:核苷酸同源性为94.4% ~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6% ~100%,但与疫苗株La Sota、B1和V4等的核甘酸同源性仅为79.8%左右,氨基酸同源性为86.9% ~89%。值得关注的是:与新城疫病毒抗原性密切相关的HN基因氨基酸5个关键位点中至少已有3个位点与疫苗株相比发生了改变。该结果再次证实,目前的NDV流行株与经典La Sota等疫苗株相比,已经在临床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2.3 NDV核心基因变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Miller等[9]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大量的NDV基因组序列,对于影响NDV基因组变异的各种进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NDV编码的6个基因中,以F融合蛋白的变异频率最高。所有的氨基酸均处于较强的稳定和保守状态(亦有人称为“纯化状态”),在免疫选择压力下,F融合蛋白显示出较多的蛋白突变位点。有趣的是,F蛋白裂解位点却相对保守。在来源于野鸟的毒株中,毒力较强的毒株比弱毒株在F蛋白上显示出较多的突变位点,由此推测:NDV毒株的进化可以改变病毒的毒力。

Yee等[10]对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禽种的54个NDV代表株全长的不同基因,分别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DV病毒存在不同程度的核苷酸突变,且不同基因之间的分子变异频率有一定差异,其中以P基因变异的频率最大,其次是F和HN基因。总所周知,在遗传学中,dN/dS表示的是异义替换(dN)和同义替换(dS)之间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以判断是否有选择压力作用于这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如果dN/dS>1,则认为有正选择效应。如果dN/dS=1,则认为存在中性选择。如果dN/dS<1,则认为有纯化选择作用[10]。一般认为,同义突变不受自然选择,而非同义突变则受到自然选择作用。Yee等[10]通过特异性位点选择法证实,NDV编码区的所有基因,其非同义突变和同义突变(dN/dS)之比均小于1(表2),表明NDV的进化主要以自我纯化为主,变异的频率相对较小。研究同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P基因和HN基因变异的几率较大,而疫苗的免疫常常导致M基因和F基因变异较大。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编码基因均以自我纯化为主,突变率通常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病毒仍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表2 利用特异性位点选择理论分析疫苗免疫与否对NDV不同编码区的影响

2.4 免疫压力下F和HN基因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变异依据 巩艳艳等[11]在细胞培养上研究了NDV抗体对其HN基因和F基因变异的影响(表3)。结果发现,有抗体组HN基因发生突变的氨基酸位点数明显多于无抗体组,且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值NS/S为6,明显高于无抗体组的NS/S比值3.4。在有抗体组,有5个碱基位点发生稳定的非同义突变,而且其中3个与已知的抗原表位密切相关。F基因在有抗体组也出现了2个稳定的突变,无抗体组未发生变化。但不论在有抗体还是无抗体组,F基因变异的NS/S比均小于2.5。该结果证实:抗体免疫选择压可显著影响HN基因变异,但对F基因变异的影响小于HN基因。该结果提示,因使用La Sota疫苗所造成的免疫选择压可以导致HN基因抗原性的变异。

表3 新城疫抗体对其自身F和HN基因的影响

3 新城疫病毒自身的基因突变和重组

NDV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具有RNA病毒共有的特征,即缺乏高效的RNA校正酶,加上病毒本身具有较高的复制效率(二十多分钟一代),代次间隔时间短,病毒自我纠错能力有限,使得病毒自身的变异频率相对于DNA病毒来讲相对较高。

3.1 自然状态下的NDV变异 NDV抗原性的变化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点突变是NDV变异的主要方式,其根本原因是RNA聚合酶缺乏矫正能力。尽管NDV的核苷酸变异频率(0.98×10-3~1.56 ×10-3/年)远远低于流感病毒(3.4 ×10-3/年),但NDV的变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NDV基因每年的核苷酸自然突变率一般不高于0.1%,但对于其15.6万个碱基来讲,已是一个不小的数据。以澳大利亚为例,因该国相对隔离,该地仍以基因Ⅰ型的弱毒株为主,但目前的毒株与20年前的毒株已有较大差别。

研究同时表明,即便是对于同一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其变异的程度亦存在差异,以基因Ⅶ的变异频率较大,而在所有的基因型中,以基因Ⅱ型相对比较稳定。当然,基因Ⅱ型的毒株如La Sota等是目前的主要疫苗候选毒株,这也许是大自然给予养鸡业的一种恩惠。

3.2 不同历史时期的NDV基因型 病毒本身的变异积累导致了病毒在不同时期的基因型不同。第一次新城疫大流行,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NDV流行株主要是基因II、III和IV型类型的毒株,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鸡,历时近30年,经亚洲和欧洲传至世界各地;最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仍然有IV型的现代版毒株,不过其抗原性和基因型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基因型。第二次新城疫大流行,源头在北美洲,时间在1970-1980年间,基因型为V,病原来源于珍禽,然后危害到鸡;第三次新城疫大流行,源头在中东的鸽子,时间为1980-1990年,基因型为Ⅵ,对鸡有一定的致病性。第四次新城疫大流行,源头比较复杂,与水禽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因型主要是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各地流行的Ⅶ型也有差异。南非、中东、欧洲主要流行Ⅶb型,而亚洲东部包括中国内地以及于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南韩、日本等地主要流行Ⅶ型中的a、c、d、e等亚型,且以Ⅶd型为主。

3.3 NDV的重组 有关NDV重组的报道最早始于Chare的研究[12]。他在进行负链RNA遗传进化的研究中发现,在负链RNA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中,从35个负链RNA病毒不同基因片段的2154个序列中,至少发现有5种病毒的79个基因片段可能发生了重组,其中就包括NDV、Hantaan病毒和麻疹病毒(Mumps Virus)。尽管频率较低,但仍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同源重组。耐人寻味的是,首次被证实可能发生重组病毒的两株NDV,一株就来自中国的鹅源ND强毒GPMV/QY97-1(简写QY97-1),是最早在国内发生的Ⅶ型NDV的“鼻祖”。另一株则是来自墨西哥的chicken/Mexico/37821/96(简写Mexico)。QY97-1是我国最早在南方分离的对鹅有致病性的NDV强毒。通过对其HN基因序列分析,其5端1~273个氨基酸与我国目前广泛流行的Ⅶ型NDV(代表株ZJ/1/00/Go)同源性在97.7%,而274~570氨基酸则与我国的经典强毒F48E9同源性在99.7%,很明显QY97-1是我国经典强毒F48E9和Ⅶ型NDV流行毒在HN基因水平上的病毒重组[13]。而Mexico毒株的重组则发生在N基因,是 chicken/Mexico/37822/96和 chicken/Italy/Milano/45的重组。更为惊奇的是,这两个亲代毒株竟然来自相差50年并且来源于欧洲和美洲这两个不同的大陆。人们推测可能是chicken/Italy/Milano/45远渡重洋,产生后代的结果。

Miller等[9]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大量的NDV基因组序列分析,对影响NDV基因组变异的各种进化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证实NDV大多数基因可以发生重组,并且有一例基因Ⅴ的毒株,其F基因发生了重组。

QIN等[14]的分离鉴定的名为SRZ03株一株新城疫野毒,重组发生在F基因,尽管其HN、L、P、M、N基因均属基因Ⅱ群Ⅶ型NDV,但其F3773-4156片断很明显与疫苗相关的基因Ⅱ毒株相关,而其他部分基因均与流行的Ⅶ型NDV有关。

3.4 对重组的质疑 一些多年从事NDV研究的学者对于NDV是否发生重组表示怀疑。Song Qingqing等[15]通过对以前报道的重组株 China/Guangxi09/2003和NDV/03/018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上述毒株并非是重组株,而是由于NDV分离株不纯,导致测序结果不准确造成的。因此,他们建议对分离株进行克隆测序前必须进行蚀斑纯化三代以上。

目前有关NDV的重组尚存在争论,还缺乏强有力的实验室证据。因为,尽管NDV重组的潜在能力存在,但其严格的实验室条件尚需要摸索。

4 免疫压力下新城疫病毒的抗原性变异证据

通过病毒中和试验(VN)、血凝交叉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琼扩试验(AGP)等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NDV不同毒株和分离株之间已经发现有一定的抗原性差异,尽管这些差异有大有小,甚至相互之间不能产生较好的交叉保护,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大部分的分离株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其抗原性相关指数R值均未突破成为不同血清型的阈值[1,16-17]。因此,NDV只有一种血清型,不同毒株间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

4.1 NDV不同毒株间的交叉中和能力 有研究表明:La Sota、Clone30等疫苗对经典强毒F48E9之间中和相关指数(R)较高,为0.77(一般超过0.5就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护),显示出较强的交叉保护能力,但对于目前的NDV流行株中和能力则相对较低,R 普遍低于0.5[16]。其中,仅有15%的 NDV 强毒与疫苗株 La Sota间的同源性在0.5以上,而85%的NDV流行毒与La Sota和F48E9的同源性已降至 0.15 ~0.5[16]。而且,即使同属于基因Ⅶ型毒株间抗原的同源性变化在0.17 ~0.98 间[15]。

4.2 NDV不同毒株间 HI交叉抑制 研究表明[17]:La Sota与Clone30和经典强毒株F48E9的HI抗原同源性最高,分别为0.97和0.98,而与17个流行株的抗原同源性为0.70~0.97,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讲,23.5%的NDV流行毒与经典强毒株F48E9和疫苗株La Sota间的同源性在0.9以上,但52.9%的NDV流行毒与疫苗株La Sota和经典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已降至0.70~0.85。

4.3 动物免疫交叉保护能力 Miller等[18]用F基因分属于不同基因型的五种疫苗:如 B1(ClassⅡ/Ⅱ)、Ulster(ClassⅡ/Ⅰ)、CA02(ClassⅡ/Ⅴ)、Pigeon84(ClassⅡ/Ⅵb)、Alaska196(ClassⅠ)和正常尿囊液对照分别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三周后利用不同的抗原检测结果发现,同源性抗原免疫抗体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差异明显。而ELISA抗体差异不大,显示出 NDV毒株内部的联系性(表4)。利用CA02攻毒,结果表明,除AK196有1只死亡外,其他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在攻毒后排毒方面有一定差异,同源的相对排毒率较低,反之,则高。

Cho等[5]以 La Sota疫苗基因组为骨架,将韩国流行的Ⅶd亚型KBNP-4152的F和HN基因替代La Sota基因组的相应部分,并对基因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因突变,成功获得了相应的致弱毒株。以该毒株和La Sota制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115日龄的蛋鸡,并在免疫后3周再以另外的一株Ⅶ型SNU5074攻毒,结果显示,攻毒后2周和4周,重组疫苗的产蛋率分别为93.2%和94.3%,而La Sota免疫组的产蛋率仅为81.7%和87.3%,比Ⅶd亚型免疫组降低10%左右。

表4 疫苗免疫3周不同抗原检测的HI抗体平均滴度和ELISA滴度

Min Gu等[19]利用重组的鸡痘构建了疫苗株La Sota HN基因的 rFPV-La SHN(携带 V266,E347和T540位点)病毒和基因Ⅶ流行株Go/JS6/05 HN基因 rFPV-JS6HN(携带 A266,K347和 A540位点)病毒,分别免疫SPF鸡,三周后利用Go/JS6/05流行毒进行攻毒,结果证实,rFPV-JS6HN表现出比rFPV-La SHN更好的免疫效果。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HI交叉抑制,还是中和反应以及动物交叉免疫试验,都证实目前中国的NDV流行毒已经在抗原性上逐渐偏离经典疫苗La Sata株。

5 对新城疫病毒的防控建议

在目前禽病复杂、饲养密度大、家禽和水禽混养等的情况下,生物安全措施作为最基本的措施,显得更加重要。疫苗免疫只能中和机体体液中的病毒,尽可能减少NDV侵入机体内的数量,降低发病率,但决不能阻止NDV进入鸡群,更不能消灭鸡群体内特别是细胞内已经存在的病毒。鸡群如果暴露于强病毒包围的环境中,即使是免疫鸡群,感染率也是极高的。作为群体免疫应答这一生物学系统,即使是频繁接种各种新城疫疫苗,由于个体免疫的差异,也不可能产生100%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鉴于近5年来,引起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株主要为Ⅶd亚型,而最常用的新城疫疫苗株主要为基因Ⅱ型的La Sota株,优势流行株与疫苗株的遗传距离愈来愈远,即使经典疫苗株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新城疫抗体,但在流行毒强毒攻击后仍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进而导致免疫的失败。扬州大学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构建的基因Ⅶ型疫苗研究表明[20],基因Ⅶ型疫苗比传统疫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抗原性和基因型的统一,经过改造的Ⅶ型毒株与大多数流行株一致,均为基因Ⅶd亚型,而在进行致弱和基因修饰后,疫苗备选株NDV/ZJ1HN已成为弱毒,在SPF鸡胚盲传15代无返强,毒力相当稳定;二是可有效阻止基因Ⅶ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不仅能降低攻毒后鸡的排毒率,还可有效降低喉气管和泄殖腔中的排毒率,有效降低病毒排毒10倍以上;三是对鹅、鸭等水禽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四是比经典疫苗La Sota株产生较高的抗体。

新城疫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消灭该病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依靠科学,制定长远的疫病控制和消除计划,才能彻底根除新城疫的危害!

[1] 甘孟候.中国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医局.兽医公报2005.1-2012.6[EB/OL].[2012 -08 -20].http://www.agri.gov.cn

[3] Wu S,Wang W,Yao C,et al.Genetic diversity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es isolated from domestic poultry species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2005 -2008[J].Arch Virol,2011,56:253 -261.

[4] Liu H,Wang Z,Wu Y,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new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s from themainland of China[J].Res Vet Sci,2008,85:612 - 616.

[5] Cho S H,Kwon H J,Kim T E,et al.Variation of a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hemagglutinin - neuraminidase linear epitope[J].JClin Microbiol,2008,46:1541 -1544.

[6] Mase M,Inoue T,Imada T.Genotyping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es isolated from 2001 to 2007 in Japan[J].JVet Med Sci,2009,71(8):1101 -1104.

[7] Tan SW,Ideris A,Omar A R,et al.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genotypes isolated in Malaysia between 2004 and 2005[J].Arch Virol,2010,155(1):63 -70.

[8] Qin Z M,Tan L,Xu H,et al.Pathotyp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host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05[J].JClin Microbiol,2008,46(2):601 -611.

[9] Miller P J,Kim L M,Ip H S,et al.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J].Virology,2009,391(1):64 - 72.

[10] Yee Ling Chong,Abinash Padhi,Peter J Hudson,et al.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the evolu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vian paramyxovirus- 1[J].PLoS Pathog,2010,22,6(4):e1000872.

[11]巩艳艳,崔治中.细胞培养上新城疫病毒HN基因在抗体免疫选择压作用下的抗原表位变异[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12:1175 -1180.

[12] Chare E R,Gould E A,Holmes E C.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s a low rate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negative-sense RNA viruses[J].JGen Virol,2003,84(Pt10):2691 -2703.

[13]陈金顶,廖 明,辛朝安.鹅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03,19(4):355-359.

[14] Qin Z,Sun L,Ma B,etal.F gene recombination between genotype IIand VIINewcastle disease virus[J].Virus Res,2008,131(2):299-303.

[15] Song Q,Cao Y,Li Q,et al.Artificial recombination may influence the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J].J Virol,2011,85(19):10409 -10414.

[16]秦卓明,徐怀英,欧阳文军.新城疫不同毒株交叉鸡胚中和指数及其与F和H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J].微生物学报,2008,(48)2:226-233.

[17]秦卓明,王友令,马保臣,等.新城疫分离毒HN基因的遗传变异和 HI相关性[J].病毒学报,2006,22(9):379 -384.

[18] Miller P J,King D J,Afonso C L,et al.Antigenic differences among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strain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used in vaccine formulation affect viral shedding after a virulent challenge[J].Vaccine,2007,10,25(41):7238 -7246.

[19] Gu M,Liu W,Xu L,et al.Positive selection in the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gene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and its effect on vaccine efficacy[J].Virolo J,2011,8:150.

[20] Hu S L,Ma H,Wu Y,et al.A vaccine candidate of attenuated genotype VIINewcastle disease virusgenerated by reverse genetics[J].Vaccine,2009,27(6):904 -910.

猜你喜欢

新城疫毒株基因型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大片段的多态性研究
鸽新城疫流行新特点及免疫程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鸡新城疫的预防措施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