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偏振光治疗腱止点末端病的疗效

2013-10-04晏小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偏振光痛点肌腱

晏小华

(萍乡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西 萍乡 337000)

肌腱和韧带在骨上附着点的结构称之为腱止点末端区,该区的损害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由于慢性反复牵拉导致直接止点结构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就称为腱止点末端病(简称末端病)[1]。末端病临床上比较常见,常采用针灸、按摩、中药熏蒸、痛点注射及超短波等治疗,这些方法治疗比较局限,且效果不一。笔者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末端病患者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不同类型的末端病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0~56岁,平均38岁,病程1 d~10个月,治疗次数5~20次。其中冈上肌肌腱炎3例,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8例,肱骨内上髁炎(标枪肘)3例,跟腱末端病7例,髌尖末端病(跳跃膝)5例,腘绳肌坐骨止点末端病1例,指侧副韧带起止点挫伤2例和膝侧副韧带起止点拉伤3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BPM-Ⅲ-1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北京波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所有患者进行局部痛点照射,采取断续工作治疗模式:输出2 s,停3 s;输出功率:根据患者的感觉由100%→60%逐档递减;治疗时间:每个痛点照射8 min,1次·d-1。10次为1个疗程,一般为0.5~2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局部肿痛消除,压痛消失,关节肌肉活动正常;显效:局部肿痛明显减轻,仍有轻度压痛,但范围更局限,关节肌肉活动基本正常,剧烈运动时仍有疼痛;有效:局部肿痛减轻,关节肌肉功能有所改善,一般活动时仍有疼痛;无效:治疗7次以后,症状和体征无好转[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32例患者共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80次,人均2.5次。经治疗后,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见表1。

表1 32例患者治疗效果

3 讨论

末端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肌腱或韧带起止点部位损伤,引起局部肌腱或韧带的部分撕裂,出现损伤局部充血、渗出及水肿,继而由于未能完全吸收,代谢产物在局部滞留,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演变过程[1]。如局部形成粘连、增厚,最后纤维化、软骨化乃至钙化,发病后肌肉、肌腱的功能明显减弱,并引起慢性疼痛的发生。

红外偏振光主要是通过其光电能、电磁波及光化学作用,抑制神经兴奋性,减弱肌张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机体活性物质生成及致痛物质的代谢等,而发挥消炎、镇痛及消肿的功效[3]。 本研究所选 0.7~1.3 μm 波段的红外偏振光,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有研究[4]证明:红外偏振光可穿透人体组织5~7 cm,形成“光针”效应,从而能到达机体较深部位进行治疗,既可起到针刺的刺激作用,又没有针刺的创伤和疼痛感觉,患者非常愿意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红外偏振光照射对末端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肿胀的消除和疼痛的减轻,并有效地改善关节肌肉的活动,总有效率为100.0%。

红外偏振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急慢性疼痛安全而有效的光照射疗法,具有安全、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可长时间连续应用,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红外偏振光必将对一些痛症发挥其特有的治疗作用。

[1]秦岭,胡声宇,陈启明.体育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进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62-173.

[2]刘晓光,陈扬,李爽.低功率激光治疗腱止点和腱周围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80-181.

[3]甄桢.超激光、吲哚美辛巴布膏及双柏油膏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4]马彦红.红外偏振光穴位及神经节照射治疗面神经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50.

猜你喜欢

偏振光痛点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