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无线基站的建设
2013-09-29沈怀优
沈怀优
摘要:文章对室外增加天线破坏环境美感、因辐射和扰民等等业主反对建站、大规模建设如何控制进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了城市建设对无线基站覆盖的影响,介绍了新时期建设无线基站的有效应对措施,从而使建站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提高的目的,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无线基站;电磁辐射;天线;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061-02
无线通信是现代高科技重要的产物之一。目前人们对其认识还相当匮乏,电磁辐射又很容易引起争论。而国内外的一些关于无线基站错误的报道,又引起了许多的误解,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和抵抗的心理。无线基站的建设具有国家的标准。在建设移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网络质量、覆盖效果、工程的难度、投资效益以及网络用户业务特性、无线网络的性能特征等等,都会受到站点的规划和解决方案的影响。因此,无线基站的建设和规划要取得法律的支持,因地制宜地采用可行的解决方案,依法消除电磁辐射,与业主要加强交流,快速建设新技术的研究,使无线基站走集约化和景观化的道路。
1 建设无线基站集约化的地域差异
1.1 农村
平原农村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施工和供电条件,维护很方便;平原地区具有平坦的地势,建筑物一般不是很高,通常为2~3层。天线放置的位置没有可利用的地势,基本取决于电线杆的高度。而山区农村的交通极不方便,施工和供电保障等条件都很差。引入的外电和其传输的距离又比较长,部分站点造价比较高,要采用专用的变压器,由于受到山体的阻挡,无线环境相当复杂,业务量很低,只有很少的建筑。丘陵地区的农村,施工条件比较好,但是交通、施工条件、用电取水、供电保障等等条件都很一般;具有比较大的坡地,建筑物分散,大多是沿着丘陵周边而建。合理地利用丘陵地势,天线的挂高可以在杆塔高度要求下,达到预期的覆盖目标。
1.2 城镇
自3G牌照发放以来,截止2010年底,我国各个无线业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中都在不断地加快步伐。由于城镇地域条件比较好,对于无线基站的集约化建设非常有利,因此能够使无线基站更好地进行建设。如:中国移动通讯网络已经覆盖了238个城市,建立基站达到了11.5万个;中国电信CDMA3G已经覆盖县级市2055个、乡镇20000多个、地级市342个,建立基站达到了30万个;中国联通WCDMA网覆盖城市339个,建立基站达到了15.3万个。但是很多的无线通信在建设中,由于建设者或者单位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不是很了解,导致了在施工光缆管道的时候野蛮施工,乱挖乱拉,引起了广大群众强烈的不满,另外,由于杂乱无章的天线,加剧了和市民的矛盾。因此,在进行站点的选择时,要根据用户密度分布的数据,优先对热点地区进行考虑。选择合理配置基站载频数量,使重要区域和用户密集区地覆盖得到充分的保障,如酒店、通信企业、居民小区、商业中心、办公楼
等等。
综上所述,由于城镇和农村环境的不同,无线基站的建设在农村占有相当大的劣势。在目标覆盖区内,无线基站的站址尽可能地平均分布,尽量使拓扑结构符合理想的蜂窝网络结构。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无法在蜂窝中心建站的,需要另外寻找次优站址,不能有大于1/4基站半径的偏差,尽量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使用旧的;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在市区楼群中选址,使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得到实现;站点的分布还要相对于话务密度的分布,使良好的覆盖只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一般情况下,在郊区和市区边缘海波很高的山峰上不考虑选址。无线基站选址的步骤有:首先,针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校正传播的模型或者制定模型方针。其次,确定是不是需要新增站点,结合当地的经济和人口情况进行判断。再次,结合现场地形地物的分布情况,对于正要建设的站点,参照典型的数据,对覆盖效果要充分地估计,确认该站点是不是能够满足通信的需要。最后,调查线长的情况,判断站址是不是满足工程施工的条件,是不是符合通信工艺的规范
要求。
2 美化室外增加的天线
随着城市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星罗密布的天线对周围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为了使天线协调统一,不破坏周围的环境,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美化手段,尽量避免天线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满足无线覆盖的要求,不衰减无线信号。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的天线需要在±30°以内调整,使用美化的结构和材料对天线的发射性能不造成影响。而其衰减的增加均不超过1dB。在美化设计时,根据结构简单、通用型强、节省费用等原则,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让天线的色彩、外观以及造型融合进周围的环境中,如向阳台、百箱、空调、雨棚、构架等等。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耐用性,选用耐腐蚀、高温的材料,要有十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另外不能有任何金属阻挡在安置天线位置垂直面的正前方,方便天馈线的扩容和
维护。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移动公司负责采购美化产品、设计院负责设计勘察、施工单位负责建设的方式,这也是最基本的施工模式。它具有以下优点:明确了公司各配合单位的分工和职责,清晰了项目造价,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容易统筹管理,可以避免许多环节出现的沟通不畅等问题。扩容和新建工程的实际实施流程如图1:
前期要确认站点的类型和选取,明确美化的项目。随后,设计单位勘察站点,并且提供美化方案和勘察报告,确认后,由公司出版设计文件。如:确保增加站点的信号覆盖测试的设计质量要高于原站点的覆盖指标,制定出施工方案和组织监督施工,当工程结束后,测试比较基站的覆盖质量。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市公司组织验收
项目。
3 高铁环境下CDMA网络的覆盖
由于CRH车体损耗高、密封性能好、列车速度快等原因,降低了车厢内通信的质量。信号衰减得比较大,影响到了移动网络的质量,话音质量、接通率、历程覆盖率等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下降,因此给用户造成了无法通话、连接不稳定、数据速率低等不快的体验。其主要特点有:具有明显的多普勒效果、损耗较大的车体穿透、比较大的小区重叠区域以及突发性的话务集中等。针对这种情况,大网优化和专网覆盖是高速铁路覆盖的两种方案。大网优化是指,在现有的网络情况下,为了加强现网对高铁的覆盖,对局部进行优化和补点。主要特点是:高铁沿线的基站要兼顾周围区域和高铁的覆盖。专网覆盖是指:对高铁进行覆盖要使用专用的基站,专网只为高铁用户提供使用,信号只覆盖铁路。在对高铁进行覆盖的时候,在基站覆盖上,专网覆盖方式使用的是小区或者基站的方式,不覆盖周围区域,只覆盖高铁沿线。而大网优化的方式,对铁路及其附近区域的覆盖具有兼顾的方式。专网覆盖对于高铁的覆盖质量更加容易提高,目标很单一;但是对信号的覆盖需要控制好,应该避免非列车用户的吸收,在其远离铁路的时候造成拖网或者掉话。在话务特点上,大网优化方式的基站,对于列车上和其周围区域的话务量具有同时承载的作用,同时,列车相遇对大网带来了突发话务上的冲击。而专网覆盖只需对列车上的话务量规划容量,只为列车用户提供服务,列车在相遇的时候,突发的话务没有影响到专网。
4 结语
在无线基站网络建设中,覆盖规划者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把一些新技术融合到无线基站的建设中,如何合理地建设无线基站,对网络质量和性能的好坏起到了决定的影响。不单单是只考虑投资经济效益和技术方案能够达到最优,应该充分地考虑其合
理性。
参考文献
[1]罗宏,黄嘉铭.农村场景下无线基站集约化建设方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0.
[2]李垚.六西格玛管理在电信基站故障管理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2.
[3]汤杰.高铁场景下CDMA无线网络覆盖分析及建设思路[J].广东通信技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