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继续大而不倒
2013-09-29赵岩
赵岩
次贷危机成了纳税人为金融家买单、穷人为富人买单,背后加剧的贫富差距备受诟病的危机。拯救危机的QE客观上是用国民财富补贴金融机构,也大幅推高了资产价格,让银行家和拥有大量资产的富豪受益。
中国中秋在美国道指大涨150点的欢庆气氛中到来。但最值得欢庆的,不是普通投资者,而是华尔街的大佬们。当繁华重现,经济再度起立,这一幕却只能被称作一场根本没有治愈病灶的繁荣。
北京时间9月19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被称为量化宽松(QE)的购债规模不变,而不是如外界预期削减100亿-150亿美元。这一出乎市场意料的消息让美股应声跳涨。
2008年到2013年整整五年,次贷危机已成昨日,英国《经济学家》称,如果说我们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那就是弄清灾难为何如此巨大。
那么,我们真的学到什么了吗?那些导致危机的病灶被清除了吗?
次贷危机中,最耳熟能详且引起公愤的就是:大而不能倒。“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局面让犯错的金融机构风险高度集中,公众呼吁拆分、多元化。但是目前整个美国银行业变得比过去更加集中。
根据统计,美国银行在2013年第二季度共赚取了422亿美元,达到这个行业历史上最高的利润峰值,比2010年同期盈利翻了一倍。五年前濒临崩溃的银行重塑辉煌。
2008年,次贷危机中美国大银行引火烧身,哀嚎遍野,雷曼兄弟倒台后,庞大的信贷和金融体系呈现多米诺骨牌反应,这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美林银行(Merrill Luch)、美联银行(Wachovia Corp)、华盛顿互惠公司(Washington MutualInc),美國政府救助的同时更是严厉抨击“大而不倒”,公开声称大银行应该缩减规模。
而五年之后,这些“大而不倒”银行的规模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更大,SNL证券的统计,2007年以摩根大通为首的美国五家最大的银行控制银行总资产的38.4%,而现在他们控制了整体资产的43.9%。
与此同时,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简称FSB)的数据,在2008年进入公众视野,极大地扩张了次贷黑洞的影子银行的规模自2008年以来从59万亿美元扩张到了67万亿美元。
次贷危机也成了纳税人为金融家买单、穷人为富人买单,背后加剧的贫富差距备受诟病的危机。危机后茶党(Tea Party)、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和其他抗议团体应运而生。但可惜的是,拯救危机的QE客观上是用国民财富补贴金融机构,也大幅推高了资产价格,让银行家和拥有大量资产的富豪受益,结果则是加剧了贫富分化。英国央行(BoE)的计算表明,量化宽松40%的效益流向了5%的人群,包括那些银行家。
回顾这场危机,美国上世纪90年代存贷危机让近2000名金融专业人士入狱,2008年后,对金融责任的追诉牵涉整个金融链条,至今乏善可陈,除了那些庞氏骗局和关联交易获罪者,本身就是一场空前金融欺诈的危机问责似乎已经时过境迁了。
而危机中备受诟病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更具有讽刺意味,在政府和公众同时批评这一信贷模式的同时,美国房地产得以复苏却完全仰仗这个带病模式。几乎“烂掉”的两房地位比过去更加牢固了,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占有率从过去的60%上升到了逾90%。
五年危机如一瞬,它让刚毕业的年轻人陷入漫长的择业困窘,成为媒体眼中的“失落一代”,而对华尔街在危机肇事大佬而言,只是悠长假期,危机之前很多那些负责按揭贷款业务的CEO已经重新进入了行业,多数人过着极端奢侈的生活。
谁为这场他们领衔制造的危机承受了最终的代价?
《纽约邮报》给出了一个很有意味的答案:18万亿美元。自从2008年正式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平均每天100亿美元,这是美国和其他6个主要工业国家给世界货币体系新增加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