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笔墨文化对青花瓷的影响

2013-09-29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江西景德镇33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焦墨泼墨白描

王 芳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景德镇 333000)

笔墨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表达手段,其一,它具有其本身独特的笔法。其二,它超越地表达自然物象的质感。其三,它透射出作者精神气质、修养乃至人品学问。笔墨之神即为运用绘画用笔用墨之独特美感,将自然物象之再现与作者精神气质修养,人品学问之表现三者达到高度融合。也就是说笔墨要传达笔墨自身的美感神韵,同时要巧妙地与“形”相融合传达出作者之精神[1]。

一、白描法

白描源于古代用墨笔勾线的“白画”,不用“布色”,只是作起稿之用。白描法用淡墨来渲染或烘托,以增强物象的体感。因此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中常常运用白描法,其特点是利用线的浓淡、虚实、疏密、粗细、长短、强弱、刚柔等的变化进行装饰,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装饰效果[2]。其运线劲挺古拙,轻快爽利,圆轻自如,刚柔相济,有繁有简,有粗有细,纵横交错,章法得体。古代画家所作白描中有“扫去粉黛,淡毫轻墨”[3]、“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之誉[4]。(图1)

在现实创作中,白描法可以单独进行装饰使用,也可以进行“综合”表现法,即由多种手法相互配合使用,特别是与“拓填法”和“分水法”配合运用较多。因此,白描法是青花艺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的青花作品《梅枝翠鸟》(图2),作品运用国画中的白描法装饰整个画面布局。粗实茂盛的梅枝上,几只机灵可爱的翠鸟在唧唧喳喳地交谈着各自的心曲。画面中数只鸟的绒毛运用白描法来表现其质感,把鸟的机灵和活泼的体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梅枝上的梅花也运用了国画中的白描手法来装饰画面的效果。同时,运用国画中行笔的粗细、轻重来表现画中生长的枝根与地面的融合。作品显现出大自然万物气象的生机。从表现技法上来看,作者采用了白描法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作品看上去生动活跃,富于一种浓厚的自然乐趣。

二、泼墨法

依据史料记载,泼墨法为唐人王治所创,并提出了“以其痕迹,为山为石”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以泼墨法创作的国画,主要是画家通过笔、墨、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展示出生动活泼的大片墨色来创造形象。泼墨法作画,要胆大心细,留心保持精妙墨色。同时,泼墨作画的目的要根据绘画的内容和艺术效果的需要,在作者有意识控制墨、水和宣纸韵味的情况下,于笔意外求自然,在笔墨变化中求韵味,墨泼生境。(图3)

由于泼墨技法自身的特点,虽然这种技法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往往需要根据墨落瓷器后的既成效果,灵活调整瓷器画面,引导和控制颜料的变化和动向,从无形到有形、写形到传神,最后收拾加工整理烧制而成。如杨曙华先生创作的青花作品《云来山奇》(图4),表现的是山的奇幻。作者把握了泼墨法自身的特点,控制了青花料料性的变化和动向,大胆地运用国画泼墨的形式来处理山峦的起伏,最终取得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三、破墨法

干湿、浓淡、虚实等不同风彩的墨互相渗破,出现各种生动的效果,一股为对立在的两墨相破,如干破湿,湿破干、浓破淡、淡破浓、虚破实、实破虚,浓干之焦墨破淡湿之嫩墨等等。破墨法可使相反之两种墨互取优点,达到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之美的和谐。

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图5)同样在青花艺术的创作中,破墨法也是艺术家们表现物景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王步先生的青花作品《山川》(图6)运用国画中破墨法的表现技法来表现画面中壮丽的山川。从画中我们看到,作者采用以“浓破淡、淡破浓、虚破实、实破虚”等的笔墨技法,使画面中最前的山川以浓墨写实,而表现在最远的山川则以浓破淡的墨法表现出来。从表现山川的气势来看,一座座山川连贯在一起,雄伟磅礴。

四、积墨法

积墨法是一种分层加墨、先淡后浓、积叠多遍、层层深厚的用墨方法,也可以说是由简单到丰富,有单一到复杂的一个用墨过程。

对积墨法有关笔势的要求,黄宾虹先生曾指出:“作画积墨千层,仍然(要)墨气淋漓”,作到“有笔迹墨痕可寻”[5],不可模糊一片,失掉墨气。积墨法作为国画的一种重要技法,同样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干积,也可以湿积,积墨层次的多寡和轻重,以能达到完整地表现出被描绘对象的特点和空间环境的效果为度。恰倒好处,自然就会使画面得到一种溢然浑厚的意味。(图7)

《无题》(图8)是杨曙华先生创作的青花瓷板画。“山川万物的具体表现是千姿万态的”[6],作者以积墨法的表现技法绘制这幅画面。在创作的同时,作者巧妙地处理了点势、气势,墨色的浓淡,笔触的方向,大小变化来表现画中物与景的融合。作者运用积墨法的笔墨技法表现出该画面物体的结构、布局、气氛和追求的意境。整个画幅群峦叠嶂,白云缭绕。崖阙中可见远峰虚岚,前景一山溪淙淙流水;显现出一个清幽雅逸的环境,造就陶然世外、隐逸超脱的境界。

五、焦墨法

焦墨法,是以“焦墨”作画的方法。焦墨的作画方法较多,可以饱蘸浓墨画至笔枯成为焦墨,再以焦墨干笔吸水,反复再三作画直到笔墨用净。这样作画由浓湿墨——枯墨——浓淡墨——淡墨画中墨色有干有湿,有浓有淡,变化丰富自然,表现对象逐渐深厚。也可以直接以枯墨干笔作画,笔法如“如锥画沙”,表现对象多用线造型,墨色由枯墨——渴笔,再加擦染,在单色中求变化。老画家张仃先生就是以此法作“焦墨”国画,创作了许多佳作。画家以奔放精练的笔墨写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此画画在生纸上,作画时在墨中加了胶水,这样可以避免水墨渗散,徐渭时喜用此法。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具足。覆盖在上面的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图9)

用“焦墨法”运笔,由于笔头含料少,作画时锋毫会散开,在坯胎上用散笔转动游移,会出现苍劲的笔触料痕。然后,用料水稍作晕染,就会在坯胎上产生枯湿交映,妙趣横生的料点痕迹,与“焦墨画”有异曲同工的装饰效果。这种画法,已成为青花艺术作品常见的表现技法。如饶伟华先生所绘制的《听瀑图》(图10)大胆地运用了焦墨法的表现技法描绘处士隐居的环境。从整个画面来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作者在表现瘦骨劲石时,则运用了焦墨法呈“枯焦”的表现手法。远处的起伏山峦。瀑布飞流,给画面带来了悠远的意境效果。画虬于松居中,高处重山复岭,山涧飞流直泻,松下溪涧流急有声。在表现松壑粗干结实的效果时,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枯笔”的焦墨法,达到了树木苍劲的理想效果。画中处士于松荫下、山溪畔低首抚琴。此地松林虬密,树木盘结横生,密林深处,瀑水飞练,岩渚近处,垂石隐泉,一派松壑清流的静寂闲雅的处所。整个画幅表现了作者的胸中丘壑与追求萧散远俗的艺术趣味及文人风骨,给观者以回味无穷的艺术视觉效果。

[1]郎绍君:《中国画论集》[M],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

[2]林木:《笔墨论》[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5]李林洪:《山水画技法新篇》[M],12-26页,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6]王立民:《青花山水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来营造其内在意蕴》[J],中国陶瓷,2006,(9):46

猜你喜欢

焦墨泼墨白描
谢迪:青年才俊 其艺可期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挥毫泼墨
黑白融理趣 焦墨写人生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焦墨的文脉传承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枯笔焦墨,力遒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