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关系状况调查

2013-09-27谢利东鞠晓梅吕天甫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总分均值

张 洁,谢利东,鞠晓梅,吕天甫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心理教学研究部,云南 楚雄 675000)

师生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间进行人际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本关系。反映着学校内部师生间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情感联系的程度、人际间彼此的地位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人格个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随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不断增多,学生在校生活时间不断延长,学校生活几乎成为他们个人生活的主要部分。对于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来说,师生关系无论其影响范围还是影响深远程度,都将远远超过同样地区的非寄宿制学生。因此关注我国农村布局调整后的寄宿制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优化学校内人际关系,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县)的楚雄、怒江州和临沧三个地区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的14所中小学的739名中小学生。除汉族之外涉及10余种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种类多且不集中的原因,故在统计中统一划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两类,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2.研究方法

采用中小学师生关系量表(又称《学生与教师相处的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质量、情感距离以及彼此的地位关系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等。评定等级为:轻微或无影响(0-3分),中等(4-6分),严重或较严重(7-12分)。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所处地域、性别、民族、年级等方面,针对学生与教师相处过程中行为困扰问题的程度进行研究,试图探寻影响规律。使用SPSS11.5、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主要使用频数分析、K-S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二、结果分析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生关系总体情况

(1)样本各因子平均值

三个因子中,“教学过程”、“地位关系”的均值小于3.00,说明困扰程度为轻微或无影响;“情感距离”的均值为3.47,大于3.00但小于4.00,说明困扰程度高于前两个因子,但仍为轻微或无影响(见表2)。

表2 样本各因子均值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在“情感距离”上受困扰的程度相对较为严重,“教学过程”次之,“地位关系”最轻。为了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困扰程度,对三个因子的得分均值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样本各因子均值频数表

表4 各题目选择“是”的频数

从表3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和“地位关系”两个因子,受轻微影响或无影响的学生人数较多,而受中度或以上影响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在“情感距离”因子上,51%的学生未受到影响或受轻微影响,32%的学生受中度影响,近17%的学生受重度影响。

(2)各题目选择“是”的频数

“师生关系困扰调查表”中的测试题答案为“是”或“否”,选择“是”表示存在该题目所描述的情况。通过统计学生在各题目上选择“是”的比例,可以简单地判断各题目所描述的情况发生的概率,结果见表4.

上表显示,学生在大多数题目上选择了“否”(没有影响),说明这些题目所描述的情况不经常发生。但是,在Q5、Q8、Q17和Q18等四个条目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是”,而在Q11和Q14选择肯定回答的人数也超过了四分之一。以上这些条目几乎都集中在“情感距离”方面,说明学生在“情感距离”方面受困扰程度比较大。

2.不同区域学生之间的比较

(1)因子均值

表5 不同区域学生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城区、山区学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低于4.00分,总分小于9.00分,说明城区和山区学生受困扰程度较轻。而坝区学生在“情感距离”纬度上的得分均值高于4.00,说明在该维度上受中度影响;且总分高于9.00分,说明整体受困扰程度为中度,比城区、坝区学生严重。

从非参数检验结果来看,三个因子及总分的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说明城区、坝区、山区学生的三个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有显著差异。

(2)选择“是”的比例

分别对城区、坝区、山区学生在18个题目上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多数题目上三个区域的学生都选择了“否”,但以下几个题目选择“是”的比例较高(见表6),尤其在Q5、Q8和Q17三个题目上,坝区学生选择“是”的比例明显高于另两个区域的学生。城区学生在Q7上选择“是”的比例高于坝区和山区。

表6 不同区域学生选择“是”的比例(%)

3.男女生之间的比较

(1)因子均值

表7 男女生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在三个因子上,男、女生得分均值都低于临界值4.00,说明影响轻微。从总分上来看,女生得分均值低于9.00,整体上受困扰程度较轻;而男生总分均值高于9.00,说明受困扰程度为中度。另外,男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高于女生,尤其是“地位关系”,表明男生在上述三个维度上的受困扰程度都高于女生。

从非参数检验结果来看,三个因子及总分的相伴概率小于0.05,说明男、女生的三个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有显著差异。

(2)选择“是”的比例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大多数题目上都选择了“否”,但在以下几个题目上选择“是”的比例较高(见表8),并且男生选择“是”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表8 男、女生选择“是”的比例(%)

4.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比较

(1)因子均值

表9 不同民族学生因子及总分得分均值及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低于4.00,说明在这些维度上只受到轻度以下影响。但从总分来看,汉族学生的得分均值高于9.00,受中度影响;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得分高于8.00但低于9.00,说明受困扰程度仍然为轻度。

从非参数检验结果来看,三个因子及总分的相伴概率P均大于0.05,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三个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没有显著差异。

(2)选择“是”的比例

表10 不同民族学生选择“是”的比例(%)

对汉族、少数民族学生在18个题目上的选择进行统计,发现在大多数题目上学生都选择了“否”,但在以下几个题目上选择“是”的比例较高(见表10),并且在Q5、Q14、Q17三道题目上,汉族学生选择“是”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但在Q8这道题目上,少数民族学生选择“是”的比例高于汉族学生。

5.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比较

(1)因子均值

表11 不同年级学生因子及总分得分均值及比较

表11显示,三个因子的得分均值及总分都大致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五、六、七年级学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低于4.00,总分低于9.00,说明受轻度影响或无影响。而八、九年级学生的情况相似,“情感距离”因子得分均值高于4.00,说明在该维度上受困扰程度为中度,而在另外两个维度上只受到轻度影响;总分都高于9.00,说明整体上受中度影响。

从非参数检验结果来看,三个因子及总分的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说明不同年级学生的三个因子得分均值及总分都有显著差异。

(2)选择“是”的比例

对学生在18个题目上的选择进行统计,同样发现各年级学生在多数题目上都选择了“否”,但在以下几个题目上选择“是”的比例较高(见表12),并且呈现出“七 -八-九年级”的递增趋势,即九年级学生选择“是”的比例最高。

表12 不同年级学生选择“是”的比例(%)

三、讨论

1.情感距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与教师相处过程中,学生尤其看中的是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其次是教学过程,最后才是彼此的地位关系(见图1)。在具体条目上,主要集中在Q5、Q8、Q14和Q17四个方面。从受影响程度来看,总体上也是情感距离 >教学过程 >地位关系。

图1 各因子得分均值

由此可以推测,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当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要在学校度过时,学校对学生来说是否有心理上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学习生活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师生关系,尤其是其中的情感因素,就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甚至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2.不同区域、性别和年级在师生关系的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坝区学生在师生关系各因子上受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城区和山区学生(见图2)。课题中所指的坝区学校,是按行政区划规定的,一般离城区较近,学生的见识较山区学生要丰富些。这类学校为了向城区学校看齐,在学习上往往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习压力可能因此更大。这里指的城区,是C州山区学生撤并到了城区学校就读,但是以单独编班形式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为了让这些撤并进城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城区该学校想尽各种办法让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这部分学生也由不安心到逐渐适应了城市学校的要求。这一结果与我们是实地调研结果应该是吻合的。

图2 不同区域学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

在性别的影响方面,男生在三个因子上受影响的程度都明显高于女生,并且存在非常显著地差异,说明在师生关系上,男生的困扰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见图3)。在中小学老师眼中,女生一般较男生听话、懂事,自律程度高、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甚至班干部大多也是女生担任,因而是否造成教师对男生的普遍偏见,甚至情感上有意无意的疏离。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探究。

图3 男、女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

从年级上分析,八、九年级学生,师生关系受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年级,主要也是集中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方面,其次是教学过程(见图4)。其中九年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结果显示他们不仅受师生关系影响的程度深,而且对师生关系关注的内容较广。

图4 不同年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

3.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不同学生认识不一致,并且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区域上,坝区学生更加看重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从性别上,男生在地位上受影响程度更大;从年级上,学生对师生间地位关系的在乎程度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增高,九年级最高,初中生普遍高于小学生。这一结果与学生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有关,与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处境、与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四、思考与建议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寄宿制学生不断增加,离家越来越远,加之许多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亲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这在云南农村山区显得更加突出。一定程度上,学校也就成了寄宿制中小学生的家,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关系,教师甚至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因此关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师生关系,其意义就更加重大。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思考:

1.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教师自身不断丰富教师角色和功能,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传统教师功能,主要是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实现,学生对教师的敬仰更多的也是对教师专业本领的折服。对于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外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点滴进步的肯定与赞许,困惑与问题的疏导与指点;对其特长有效发挥的引导与帮助。这些都是师生关系中增进情感关系,缩短情感距离的有效措施,当然从这方面努力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转变,是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结果。

2.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学生心目中师生间地位关系随年级增高而要求不断增强的结论说明,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既是学生生理心理不断成熟的结果,也是教育引导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断培养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既是学生内心的呼唤,也是学校教育长期追求的重要育人目标。

3.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和完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交往中,一方面教师处于权威地位,教师的角色行为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逐渐提高,评价也将更加丰富而深刻。因此教师如果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能够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会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才能够不断地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造积极条件。

4.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生活指导教师。农村寄宿制学校客观上需要教师的角色和功能不断多样化,而单靠每一位教师自身的能力精力的确难以全部胜任。因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指导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指导教师能够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发展性指导和人文关怀,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有助于形成健康情感、健全人格。

[1]邹红.现代大学师生关系重构研究[J].高教探索,2010,(6).

[2]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

[3]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

[4]王保军.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点研究[J].教育导刊,2007,(10).

猜你喜欢

寄宿制总分均值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