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2013-09-27罗晋李军兰曹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6期
关键词:悦纳均值体育锻炼

◆罗晋 李军兰 曹伟

1 引言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其核心是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格又多了道德含义、社会适应能力的含义。从哲学角度看,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个体[2]。人格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健康人格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特征,它表现出人格的完整性、统一性、稳定性等特点,是人格特征的完美结合,是人格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3]。

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可以优化个体的人格特征,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4-6]。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测验以及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调查,揭示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现状及其与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活动课的指导以及中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从太原市迎泽区普通中学中随机选取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102名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基本信息、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影响学生锻炼的因素以及对学生人格影响等维度进行调查。

表1 中学生人格情况分析表

(续表1)

表2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人格情况关系的分析

(续表2)

3 研究结论与分析

学生背景与人格特征分析 表1将学生背景情况与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在自主创新、乐学性、情绪和谐、人际关系、自我悦纳、目的性各方面都略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和目的性上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别,这符合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独生子女只有在自我悦纳性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其余5个均值上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是干部的在自主创新和乐学性、自我悦纳和目的性方面,均高于父母是工人和个体的学生,在情绪和谐和人际关系上低于工人家庭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低于个体家庭学生;个体家庭学生自主创新和乐学性、自我悦纳性高于工人家庭的学生,在情绪和谐、人际关系和目的性方面低于工人家庭的学生。

体育锻炼与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中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人格特征不仅与体育项目的选择具有相互作用,而且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程度也具有很强的相互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锻炼强度与学生人格的关系为:从事轻微体育运动的学生在自主创新和乐学性方面高于其他学生;在情绪和谐方面做呼吸急促不持久运动的学生得分最高;在人际关系方面均值最高的是做呼吸急促持久运动的学生;自我悦纳性均值最高的是轻微运动;目的性均值最高的呼吸急促持久。

锻炼时间与学生人格的关系为:自主创新均值最高的是锻炼20分钟以下的学生;乐学性最高的是锻炼20~40分钟的学生;情绪和谐均值最高的是锻炼20分钟以下的学生;人际关系均值最高的是锻炼20~40分钟的学生;自我悦纳均值最高的是锻炼20分钟以下的学生;目的性均值最高的是锻炼60分钟以上的学生。锻炼频次与学生人格的关系为:自主创新均值最高的是每周锻炼3~4次的学生;乐学性均值最高的是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情绪和谐和人际关系最高的是大约一天锻炼一次的学生;自我悦纳性均值最高的是大约一天锻炼一次的学生;目的性均值最高的是大约一天锻炼一次的学生。干扰体育锻炼因素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自我悦纳、乐学性、人际关系、目的性,最低的是情绪和谐。

(续表2)

随着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增多。中学生人格特征内均值得分逐渐升高,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的中学生在情绪和谐和自我悦纳上差别非常显著。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某一个体反复多次地感受到相关的身体和心理运动形式,就逐渐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并可以把由这种运动所引起的心理特征转移到社会活动因素中去体现、发挥[7]。经过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形成爱交际、乐观向上、情绪稳定、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心理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周锻炼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中学生人格特征更趋向于理想化。

2)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的多少与中学生人格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性别学生人格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与周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性别与从事体育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4)不同体育运动偏好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了不论选择哪种类型的体育项目,只要参加体育锻炼,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在某种程度上都会起到优化作用。

建议 健康人格的培养只能通过健康人格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锻炼,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才能完成。教育在人格培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实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此,学校在如何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建立和完善的工作中,在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现阶段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核心目标之一,使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实践中。

2)在体育教学内容上注重多样性,避免单一化,使学生在体育锻炼项目上有更多的选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这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必要条件。

3)体育课适当增加理论课课时数,加强科学锻炼方法、健身运动处方、体质评价、健身体育组织、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欣赏等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保障终身体育的顺利进行。

4)学校要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发挥导向作用,引领、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和习惯。

[1]任晓静.高校体育教育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2]刘吉.塑造完美人格:体育育人百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葛芳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28.

[5]袁玉涛,刘春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4):87.

[6]江建华.体育与人格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学报,2002(4).

[7]王玉琴.对运动员人格文化发展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20-22.

猜你喜欢

悦纳均值体育锻炼
悦纳他人、悦纳自己,寻找美与美的融合——《小公鸡,太棒啦!》原生艺术绘本的魅力展现
悦纳自己,是给未来最好的礼物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亲戚悦纳,让所有的疲惫变得有意义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悦纳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