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直径铣刀高速铣削淬硬模具钢加工效率和切削力的研究

2013-09-27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3年12期
关键词:摆线拐角圆弧

徐 华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由于淬硬钢自身的延伸率比较小、塑性低,加工后容易得到较高的表面质量,所以在模具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淬硬钢经淬火或低温去应力退火后本身硬度较高,此时的切削加工性差,在高速铣削过程中容易造成刀具磨损、破损等现象。而在淬硬钢的精加工中,比如小型模具、曲率半径较小的圆弧面、清根等场合,小直径刀具又必不可少。小直径铣刀的加工和普通立铣刀加工不只是尺寸上的区别,由于其直径小,刀杆受到微小的力和振动都能导致刀具破损,因此对小直径铣刀加工淬硬材料的研究提出了要求,以便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选择较合理的参数。

1 试验

1.1 试验条件

本实验用到的机床为YCM-V85A型立式加工中心,铣刀为φ1.5 mm的硬质合金两刃球头立铣刀,干式切削淬硬45钢,硬度45~50 HRC的工件。测量用到的仪器有YD-1型压电式测力传感器,DHF-6A电荷放大器,QLV型多功能虚拟式信号分析仪。

1.2 试验参数

试验中设备参数:主轴转速n=6 369 r/min,每齿进给量fz=0.01 mm/齿,侧向步距ssp=0.4 mm,背吃刀量asp=0.1 mm,螺旋进刀角度β=30°,最小切削宽度cmin=0.02 mm,最大螺旋半径rβ=0.96 mm。摆线走刀步距为b=0.3 mm,圆弧走刀半径为rb=0.7 mm。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法。通过试验,研究高速铣削时切削速度Vc(m/min)、每齿进给量fz(mm/齿)、径向切削深度Rd(mm)、轴向切深Ad(mm)对切削拐角、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对于不同的角度它们切削情况的对比。在做切削速度试验时,保证刀具每齿进给量fz恒定,进给速度Vf按公式Vf=fz×n×z(n为主轴转速,z为刀具齿数)计算。

1.3.1 不同走刀方式下铣削不同拐角的试验方法

试验中要加工工件的圆弧半径取4种数值:1.25 mm,1.50 mm,1.75 mm,2.00 mm。对具有不同圆弧半径拐角的工件进行铣削试验,分别研究铣削过程中各切削参数对工件受力的影响情况。试验分别采取摆线走刀方式和圆弧走刀方式进行,根据工件不同的圆弧半径分别进行4次,每次均采取单层切削方式进行。

1.3.2 不同减速程度下铣削拐角半径为1.5 mm圆弧的试验方法

针对拐角半径为1.5 mm的特定圆弧工件进行铣削,分别设定铣削速度的减少程度为:20%,25%,30%,35%。通过采取摆线走刀方式和圆弧走刀两种方式进行铣削,根据不同的减速程度分别进行4次试验,且每次加工均采取分层铣削的方式进行,以分析切削过程中受力和加工效率情况。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拐角圆弧半径下的影响

2.1.1 加工效率

通过试验测得当圆弧拐角半径分别为:1.25 mm,1.50 mm,1.75 mm,2.00 mm时,摆线走刀方式下的加工时间分别为:57 s,81 s,102 s,141 s,圆弧走刀方式下的加工时间分别为:15 s,17 s,22 s,45 s。由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圆弧拐角半径的增大,在切削要素相同的情况下,圆弧走刀方式的加工效率要比摆线走刀方式高;同时,由于加工大圆弧半径时去除的材料较多,加工时间也随之增加,使得加工效率随圆弧半径的增大而降低。

2.1.2 切削力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两种走刀方式下,随着圆弧半径的减小,加工时X、Y、Z三个方向所受到的切削力均随之增大,且在半径为1.25 mm时增大得比较明显,在圆弧走刀方式下Z方向的受力和平均力均比摆线走刀方式下的大,这说明工件拐角越小,方向转变急剧,刀具受到的突变越大,所以受力也越大。具体分析如下:

当切削工件拐角的圆弧半径为2 mm时,摆线走刀的方式下,3个方向的受力和平均力均比圆弧走刀的方式大,此时选择圆弧走刀的方式加工比较好。

当切削工件拐角的圆弧半径为1.75 mm时,在Z方向的受力和平均力,两种走刀方式下相接近,但在X、Y轴两个方向的受力,圆弧走刀的方式下较小,所以此时选择圆弧走刀的方式加工比较好。

当切削工件拐角的圆弧半径为1.50 mm时,在X、Y轴方向,圆弧走刀方式下的受力较小;摆线走刀方式下,在Z轴方向的力和平均力均较小,综合考虑,此时选择摆线走刀的方式加工比较好。

当切削工件拐角的圆弧半径为1.25 mm时,在X、Y方向,圆弧走刀方式下的受力较小;摆线走刀方式下,在Z轴方向的力和平均力均较小,综合考虑,此时选择摆线走刀的方式加工比较好。

2.2 不同减速程度下的影响

通过对上面的切削力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工件的拐角在圆弧半径为1.5 mm时是受力变化突变前比较明显的一个点,用它来做减速程度变化切削试验,得到的数据会比较明显,所以选择圆弧拐角半径为1.50 mm的工件减速程度加工试验。

2.2.1 加工效率

通过试验测得当减速程度分别为:20%,25%,30%,35%时,摆线走刀方式下的加工时间分别为83.5 s,84 s,83.8 s,83 s,圆弧走刀方式下的加工时间分别为:32.5 s,28 s,26 s,24.5 s。由试验数据可知,在摆线走刀方式下,圆弧拐角处速度减小对加工时间的影响较小,对加工效率影响不大;而在圆弧走刀方式下,圆弧拐角处随着速度减小,单件工件的加工时间减少得较明显,加工效率也越高,但都低于原始速度下的加工效率。

2.2.2 切削力

由图3可以看出,在摆线走刀方式下做减速试验时,Z轴方向受力逐渐减小,X、Y轴方向受力先是逐渐减小然后再增大;Z轴的受力曲线与平均力曲线最为接近,反映出Z轴的分力是平均力的主要来源;在减速到20%时,Z轴受到的分力和平均力均最小,所以此时宜采用降速比为20%左右。

由图4可以看出,在圆弧走刀方式下做减速试验时,Z轴方向受到的力先减小后趋于平缓的增大;X轴方向受到的力先急剧变小后又急剧增大,变化范围较大;Y轴方向受到的力先变小后增大,比X轴方向变化平缓;在减速到30%时,受到的平均力最小,受到的X、Z轴方向的力也是最小的,所以此时宜采用的降速比为30%左右。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直径铣刀加工淬硬模具钢,分别采用摆线走刀和圆弧走刀的方式,针对不同拐角的圆弧半径和不同减速程度下的工件进行切削力和加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1)在加工效率方面,在切削要素相同的情况下,圆弧走刀方式的加工效率要比摆线走刀方式高。

(2)在切削力方面,加工拐角圆弧半径大于1.5 mm时的工件时,选择圆弧走刀方式比较好;加工拐角圆弧半径小于1.5 mm时的工件时,选择摆线走刀方式比较好。

(3)采用圆弧走刀方式加工时,减速到30%时,X、Z轴方向的力和平均力最小;采用摆线走刀方式加工时,在减速到20%时,Z轴方向的力和平均力最小。

[1]全燕鸣,王成勇,林金萍.高速铣削淬硬模具钢的工艺性与经济性研究[J].工具技术,2003,37(2).

[2]叶友东,王雅.高速铣削下不同切入方式的刀轨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8).

[3]Toh C K.Cutter path strategies in high speed rough milling of hardened steel[J].Materials and Design,2006,27:107 - 114.

[4]胡映宁,邓敏和,王成勇,等.小直径球头铣刀铣削淬硬钢的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04,38(10).

[5]胡映宁,王成勇,王学奇,等.小直径平底铣削淬硬钢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2004(4):175-179.

猜你喜欢

摆线拐角圆弧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摆线轮的建模与仿真
摆线铣削在硬零件槽铣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Where Is My Home?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摆线齿轮和传动特点
双圆弧齿同步带的载荷特性研究
六圆弧齿廓螺旋齿轮及其啮合特性
走过那一个拐角
拐角遇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