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述20世纪《诗经》史学研究

2013-09-26陈莹莹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
关键词:史诗诗经史料

陈莹莹

摘 要:《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重要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诗经》的著述非常之多,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亦层出不穷,但其史料价值从未被忽视。拟将这一时期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众多论著做出适当的分类,并加以评述,使其更加了然。

关键词:20世纪;《诗经》;史学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62-02

认识到《诗经》具有史料价值,古已有之,西汉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就已把《诗经》中所反映的有关西周春秋时期的历史状况作为重要的史料来参考。明代王阳明提出“五经皆史”。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论述过“六经皆先王之政典”,“文章史,固相终始”。时至今日,历史学仍然是对《诗经》研究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20世纪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限于我国当时的历史情况,学术研究并非主流,其中著述,虽有论及,不能集中,这四十年间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论文也只有为数不多的7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对《诗经》进行文学解读的同时,研究者们也充分注意到《诗经》作为一部可靠的先秦典籍所具有的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80年代学术复苏期以后的《诗》学,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研究的新方法。这两个时期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著述数量可观:单行本6部,论文101篇,其内容也并不单一乏味,有对《诗经》史料价值的认可;有关于“史诗”问题探讨的;有对《诗经》中历史人物进行考证的;还有将史学与文学相结合,以《诗经》史学促进《诗经》文学的研究发展的。

一、对《诗经》史料价值的认可

(一)中国最古的史料

20世纪初以胡适、钱玄同、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所提倡的疑古、辨伪精神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潮流风尚,《诗经》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史辨派1926年至1941年连续出版的丛刊《古史辨》中,第三辑下编完全是讨论《诗经》的。古史辨派以古书、古史为研究核心,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篇《导言》中指出:“古代的书,只有一部《诗经》可算得是中国最古的史料”。梁启超在他的《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固其书于文学价值外尚有一价值焉,曰可以为古代史料或史料尺度。”傅斯年先生主张抄出《诗》三百零五篇中史料,还说:“《书经》是史而多诬,《诗经》非史而包含史之真材料,如尽抄出之,必可资考定。”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以《诗经》等古代文献为基本资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从殷商末年到东周初年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状况,使《诗经》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唯物史观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二)丰富了文本

20世纪几次大规模的文献出土也大大丰富了《诗经》文本。如敦煌学的开拓者和简牍学研究的先驱罗振玉先生,校录了《毛诗豳风残卷》(《敦煌石室碎金东方学会铅印本》),他的《汉石经残字跋尾(鲁诗小雅残字)》补阙字,考证部首文字读音,大大提高了对诗的认识和利用价值;《汉熹平石经鲁诗大雅残石》则以图片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有关《诗经》文献的原始风貌。方国瑜《汉石经鲁诗小雅二石读校记》对部分石经《鲁诗》做了有价值的校勘。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安徽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对汉简中的《诗经》做了专门整理,有《阜阳汉简<诗经>》供研究者们参考。学者胡平生、韩自强撰写的《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一书集中探讨了文字、释义及学派等相关问题,将其同《毛诗》勘校,发现了多达百字的异文。胡平生还对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北凉时期的《毛诗》残卷进行了复原和考证,撰写了《吐鲁番出土义熙写本毛诗郑笺<小雅>残卷的复原与考证》一文。

(三)促进了民俗研究

一个时期的民俗是那个时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汉学家葛兰言的《中国古代的节日与歌谣》,是运用民俗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诗经》的开创性著作。赤■忠的《鹊桥——振鹭之舞和鸟的兴》认为《诗经》中的原始意象与兴象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含有宗教的文化底蕴,因此他以此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西周文化史。松本雅明的千页巨著《关于诗经诸篇形成的研究》,依据“兴”的发想方式的发展,来判断《诗经》各篇产生的年代。白川静以历史学和民俗学结合的方法研究《雅》、《颂》诗篇,认识到研究《诗经》必须充分地研究它的本义,因而利用甲骨卜辞和金文资料,应该成为重要的方法。

二、关于“史诗”问题的探讨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古代中国有没有史诗?《诗经》究竟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史诗?其中的哪些篇目可以被称为史诗?关于“史诗”的问题在学术界也曾引起一番激烈的争论。二三十年代针对这一问题做专门研究的论述并不多,以谢无量的《诗经的历史考证》,易顺豫的《周宣王之际共和诗史发微》和万曼的《诗经底史的研究》为代表,其中万曼的文章有“周民族的史诗”一节,专论此题,开这一课题之先。

自八十年代学术复苏以来,关于史诗的讨论也随之进入高潮期。1981年起到20世纪末的二十年间,仅从史学视角研究《诗经》的文章著述就有47篇之多,这还不包括关于《诗经》中历史人物的研究论述。其中涉及“史诗”问题的占半数以上,这些文章有:

一是对中国民族史诗持怀疑态度,继续考证的:如赵洪林的《中国古代史诗考索》、公木的《中国古代没有民族史诗吗?》和程相占的《中国古代无史诗公安求解》直指问题本身,力求确定史诗公案。

二是坚信《诗经》即中国史诗的:何维鸿《<诗经>是中国的史诗》和刘蕻《<诗经>:中国第一部大史诗》对《诗经》是中国的史诗这一说法毫无疑义。

三是提出新论,突破史诗界限的:张松如的《史诗与剧诗——兼论所谓市民诗歌》和《论史诗与剧诗》认为《诗经》中的史诗以传奇故事、历史传说乃至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谓的“民族史诗”的阀域;廖群《颂史诗:关于<诗经>中“史诗”的一个新概念设想》和《史诗与“颂史诗”》认为《诗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是“颂史诗”。

根据马克思论述希腊神话时提出的史诗“三要素”: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陆侃如、冯沅君等认为《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诗歌叙述了周人从始祖后稷创业至武王灭商的历史过程,具有史诗的性质,可以称它们是周人的开国史诗。他们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后世众多学者的响应。《诗经名物新证》的作者扬之水女士曾说:“诗,第一是文学的,但是因为它终究不能脱离产生它的时代,所以它又是历史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那一页历史中的诸多方面。”

三、《诗经》中历史人物考证

(一)作者考证

《诗经》因其年代久远,又非一人一时所作,加之流传过程之曲折,多数篇目作者已无从考证。尽管如此,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研究《诗经》,后世学者还是抓住了为数不多的篇目中残留的作者线索,其中受关注度最高的当数许穆夫人。因《毛诗·■风》小序云:“《载驰》,许穆夫人作也。”于是这位留名于《诗经》中的女子引起了众多人的兴趣,对其身世、地位的挖掘、考证接踵而来。自1981年至2000年以其为论述主题的学术论文就有17篇之多。这些文章无一例外,或认为许穆夫人是我国第一位(最早的)女诗人,或称其为爱国女诗人。以汪云香《许穆夫人和她的三首爱国诗》为例,主要从《卫风·竹竿》、《邶风·泉水》、《■风·载驰》三篇诗中探寻这个女诗人的爱国思想和光辉形象。而方正已《为中国第一大诗人姬旦正名——从<豳风>看周公诗境》,认为周公姬旦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一大诗人。还有认为庄姜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的,如署名太史爷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庄姜》一文。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考证《大雅·江汉》一诗的作者是召伯虎。

(二)人物形象解读

后世研究者为宣姜辩白的也不少,代表作品有龙文玲《<诗经>与宣姜:被理解的和被误解的》通过对有关史料记载的详细考察,从诗歌本文的实际出发,提出过多地把《诗经》的内容牵附到宣姜身上是不合理的。佚名《周公——<诗经>的奠基人》认为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周公既是诗人,又是“作乐”的领导人,为《诗经》的形成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是《诗经》的奠基人。邵炳军《<青蝇>、<宾之初筵>、<抑>作者卫武公生平事迹考论》通过对《诗》文本的分析考证出卫武公的生平事迹。幼英《南仲小考》考证出南仲的身世地位。刘毓庆《诗人尹吉甫》是对尹吉甫的考证。这些各抒己见的论述活跃了《诗经》论坛,让《诗经》中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在不断地考证和论争中走向鲜活。

《诗经》的史学研究从未中断,一方面从历史学的视角考察文学的社会历史内容,通过历史环境的还原揭示文学与其时代之间的关系,挖掘出文学的历史积淀,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诗经》的内涵。另一方面,《诗经》研究也肩负有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传承,从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自觉记录前朝历史,然而,时至今日西方、海外对我国的先秦史仍报以不承认的态度,就是因为这一段历史缺乏文献资料的记载,经过“秦火”,六国史遭焚,秦史所记又不详。《诗经》恰恰产生于缺失的这一页历史中,而且是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文献资料,虽然目前已是公认的文学作品,但是从文学中考证历史,从而确定历史,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因此,将《诗经》作为一项主要史料,来重建古代中国的历史细节的任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寇淑慧.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3]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2.

[5]赵沛霖.现代学术思潮与诗经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6]夏传才.二十世纪诗经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7]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8]顾颉刚.古史辨(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夏传才.思无邪斋诗经论稿[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史诗诗经史料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从《中国史诗》里读懂中国
梵克雅宝再现艺术史诗
史诗
巧用《诗经》解难题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诗与认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