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译文搭配特征研究:“源语透过效应”个案探讨

2013-09-26戴光荣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源语母语语料库

戴光荣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350108/澳门大学,澳门)

1.引言

翻译家Peter Newmark指出:讲或写外语的人,很容易被讲本族语的人识别出来,他们不是通过语法,因为其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本族语人还要好;也不是通过单词,因为其词汇量可能很大;而是通过他所用的词汇搭配难以或者根本不可能为讲本族语的人所接受这一点而判断出来的(Newmark 1988:180)。词汇搭配是语料库语言学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外语习得者在日常会话、写作及翻译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之一(左尚君2012)。本文基于汉语可比语料库,即汉语母语语料库(LCMC)与汉语译文语料库(ZCTC),以及英汉平行语料库,分析探讨汉语译文与汉语母语中相同节点词的搭配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何在。

2.搭配及其相关研究

Sinclair(1991:170)将搭配定义为“同一文本中一定距离内两个或多个词的共现”。搭配涉及两个关键概念,即节点词与搭配词。“节点词”(node word)指的是研究对象,“搭配词”(collocate)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与节点词共现的词项。Firth(1957:12)指出:“从词的搭配可以知道该词的思义”。按照Firth的相互期待(mutual expectancy)理论,词汇搭配是一种思义方式,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的相容性。每个词一旦用在新的语境之下,就变成了一个新词(同上:190)。

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任何语篇中,每一个节点词与周围的搭配词形成了自己的语义韵,一定的语义氛围也就随之产生。词汇搭配改变,其语义韵也产生了变化。Sinclair(1996:87)就指出:语义韵将词项与其环境结合一体,它几乎表达了词项的功能——表明词项的其余部分如何从功能的角度解释。没有语义韵,词的搭配(一种特定的词串)仅有一种“思指”,而不能用于可行的交际之中。位于节点词语境里的各词项都必须符合语义韵的要求,与整个语义氛围和谐。只有那些具有一定语义特点的词项才可能被吸引到语境里与节点词共现,与语义氛围冲突的词将被排斥在语境之外,除非是为了创造一定的修辞效果。搭配和谐的力量如此之强,以至于整个语境里所有位置上都弥漫着特定的语义氛围,甚至限定跨距之外的一些词也或多或少地受到语义氛围的影响(杨惠中2002:274-275)。Halliday和Hasan(1976:286)指出,搭配是一种有效的衔接方式。他们认为,一般来说,任何两个具有相似搭配模式的词项(也就说它们倾向于出现在相似语境中),一旦它们出现在相邻的句子中,它们就会形成一种衔接力(cohesive force)。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非常注重语言形式的选择,无论是句法结构还是词语结合,都服从于思义以及功能的实现。源语中的词语组合遵守了搭配和谐这一重要的原则和机制。翻译如何把这种和谐的搭配翻译到译语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Toury(1995:208-209)就指出,翻译语言在词汇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是翻译文本中用词常规化,并出现了新的词语组合。这种新的词语组合正体现了翻译文本中的词汇搭配特征。

语言学家博林格指出,语言不仅为我们提供构造一切的基本成分,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大量的预构成分(Bolinger 1976:2)。语言使用中广泛运用预构成分来进行表达,这也是人类语言运用的普遍特征。翻译当中是否存在类似的语言预构成分? 这类成分的多寡将构成译文文本的语言模式,即与节点词重复搭配使用的语法与词汇项目(Mauranen 2000:131)。

语言学家Hanks(1996:85)指出,语言潜在的创造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人类受习惯支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使用那些陈词滥调。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语言将变得无法控制,人类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创造性。

一个译者在翻译中,也会遵循这种习惯。习惯性使用那些语言搭配,习惯性使用那些固定表达,从而使得译语文本与译语母语文本存在不同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翻译腔”或“第三语码”来表示(Balaskó2008:58)。随着语料库广泛用于翻译研究,对“第三语码”的探讨也越来越广泛(参阅肖忠华、戴光荣2010),遗憾的是,对译文中词汇搭配特征进行探讨的还不是很多,也很不深人。

3.译文中搭配模式研究

翻译文本产生语境不同于源语文本产生的语境,翻译文本受到各种限制与外界压力,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翻译语言不同于非翻译语言,即译语母语。翻译文本中的词汇搭配模式是否不同于译语母语中的词汇搭配模式? 本节将对译文中搭配模式研究进行简单梳理。

Hatim 和Mason(1990/2001:204-205)指出,要在译文文本中获得恰当的搭配,是译者经常面临的一种挑战。在翻译过程中,即使那些有经验的译者也经常受源语的影响,把源语中的搭配形式用直译的方式在译文中加以表达出来,而这种搭配模式,在译语母语中是不地道的。

源语语篇形成过程中,那种固定的词汇搭配,反映的是当时的语境或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源语中词汇使用的语境是很难直接转移的。因为源语中的语境,在译语中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或存在。因此Hatim 和Mason(1990/2001:204)指出:对于一种语言使用者来说是很自然的搭配,对于另一种语言使用者来讲,却并非如此。从这思义上来说,源语语篇中指代一定思义的词语搭配,一旦转换场所,改变语境,就无法表达相似的思义。译文读起来之所以不地道,就是违反了译语的衔接方式,直接把源语中已有的搭配模式转人进来。

Toury(1995:208-209)指出,翻译语言的突出特征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翻译文本中用词常规化,并出现了新的词语组合。这种新的词语组合正体现了翻译文本中的词汇搭配特征。Toury探讨了译文与非译文在并列词组或二项式搭配方面的差异,如able and talented,law and order,harmlessand inoffensive等。Toury(1995:103-105)研究认为:希伯来语中并列词组或二项式搭配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又常常把源语中的单个词翻译成并列词组的形式,因此希伯来语译文比希伯来母语在并列词组或二项式搭配方面,要丰富得多。

Baker认为,从总体上说,词汇搭配模式在语言系统中并非总是典型或非典型,因为日常生活中普通词汇的搭配已经在母语人士大脑中约定俗成了。那些特定语体中的常见搭配,在普通人看来,也是属于非典型性搭配,而在专业人士眼中,却是非常普通的、非常典型的搭配。因此,非典型性搭配并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搭配所出现的语体(Baker 1992:52)。为求译文的准确而失去译文的流畅,读起来蹩脚、拗口,像读外文,有时候会让读者不忍卒读从而失去翻译的功效。如果采用译语中典型性搭配,虽然思思与源语有点出人,但是至少可以确保译文的顺畅,读起来不吃力(同上:57)。

从这一点来看,源语中典型性搭配对于译者来说可能是非典型性搭配了,如果译者对源语文本所属的语体不大了解的话,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很多源语中的词汇搭配思义,在翻译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解,这就是对于源语的搭配掌握不够,从而容易将源语的搭配直接翻译过来。

翻译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语体而言,译文相比原创文本来说,在用词造句方面更趋于保守。Baker在分析文学文本翻译的时候,认为英美译者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因为流畅性是确保译文简单易读的最佳策略。她检索了翻译英语语料库(TEC)中的文学翻译语料库与原创英语语料库,观察那些重复性词汇模式。她发现,翻译文本中倾向于使用那些重复出现的词簇(Baker 2004)。Baker的这一发现也证实了Baroni和Bernardini(2003)对翻译语言和非翻译语言中两种重复类型的区分,即“翻译语言具有重复性,可能比原创语言更加重复。两者重复的内容也不一样:翻译文本倾向于重复结构型式与主体相关的序列,而原创文本呈现出重复与主题无关的序列,即该语言中词汇的搭配”(Baroni&Bernardini 2003:379)。

Mauranen(2000)比较了同一语言的译语文本与母语文本,重点考察那些承担语篇元功能的多词(串)表达成分。这些成分能够与文本中表达命题内容成分分离开来,它们承担着组织语篇、引导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的功能。这些语篇元功能成分在学术性文本中尤为典型,英语比芬兰语更为明显。她发现学术性文章比流行读物使用更多的语篇元功能成分,翻译文本比母语文本要使用更多的这类成分。译语文本相比母语文本来说这些成分的词汇模式有这类特征,即思义不够清晰但是使用模式基本固定。这表明译文并不一定遵循母语文本中的那种共选制约规则,即搭配模式不同于原创母语。

她考察了可比语料库(译语文本与母语文本)中近义词词汇搭配组合的情况,结果显示,那些目的语中特有的语言特征在译文中呈现不足(Mauranen 2000:119-141)。

Baker的学生Dayrell对译文中搭配模式研究也做出新的尝试。Dayrell(2004)探讨了译语文本的搭配模式相比原创文本来说是否单一的问题。随后,Dayrell(2007:385)提出如下两条假设:

(1)译语文本相比母语文本来说,呈现出节点词的搭配数量减少的趋势;

(2)译文中倾向于大量使用一定数量的搭配模式(而不是全部类型的搭配模式)。

Dayrell研究中所用的可比语料库是巴西葡萄牙语可比语料库,其语料库构成如下表:

表1 巴西葡萄牙语可比语料库(Dayrell 2007:378-379)

从这个语料库的情况来看,有几处不足需要指出:(1)取样范围过窄:母语语料库只收集了8位作者的书,翻译语料库只收集5本书(5位作者与5位译者);(2)语料库规模过小;(3)语体太单一(只收集小说)。

Dayrell的研究证明了她自己提出的这些假设。她统计得出,80%以上的节点词在译文中的搭配数量少于母语文本的搭配数量。这些数字说明的是每一个搭配词在某一假想情境下的平均出现次数,这些搭配词与节点词共现的比率,比率越高,说明搭配词与节点词共现的几率越高,次数越多,表明该节点词的搭配词数量越少。

统计数据表明,翻译文本中60%的(实义词)节点词搭配词项数量少于非翻译文本。这也说明,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于搭配词的选择有一种保守取向,搭配方式相比母语作者来说,要单一化,而不是多样化。Dayrell(2007)的研究证实了译文中的搭配模式相比非译文来说,有单纯性倾向,译文中的搭配模式没有非译文那样多样化。

Dayrell的研究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需要指正:她只是进行了单语可比语料库的搭配特征分析,没有考虑到源语中的搭配情况。如果把她的结论结合源语进行分析,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结论。另外,这种全文收集的少数几个作者/译者的语料库,在文体风格上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制约,可能某个作者/译者在词汇搭配特征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很容易影响统计结果,从而影响结论的可靠性。这是Dayrell研究基础的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以Baker为首的语料库研究者所研究的基础是翻译英语语料库(TEC)或与英语密切相关的印欧系中的其他语言(如芬兰语),大多数只采用可比语料库,采用对特征项的提取与检索,然后通过数据统计来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她们的研究大多没有考虑到源语因素,而源语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对其避而不谈,是不可取的。

国内学者王克非、武光军尝试借助可比语料库研究源语是汉语的英文译文中词汇搭配特征。在基于英语可比语料库的翻译文本中的搭配特征研究中,发现翻译英语文学文本中的搭配模式存在三个特征,即:

(1)简化:相对于英语母语文本,翻译英语文本中的搭配模式是简化的;

(2)常规化:相对于英语母语文本,翻译英语文本中的搭配模式是常规化的;

(3)异常化:相对于英语母语文本,翻译英语文本中存在异常的搭配模式(武光军、王克非2011)。

下文将要展开探讨的是,在汉语可比语料库中,汉语译文中的词汇搭配模式相比汉语母语中的词汇搭配模式是否存在差异?

4.汉语译文与汉语母语搭配模式分析

本节利用汉语可比语料库(ZCTC与LCMC)①、英汉平行语料库(包括自建100万词级的英汉平行语料库以及Babel英汉平行语料库②)进行个案研究,看看汉语译文中词语搭配模式与汉语母语中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多大程度上译文搭配特征受到源语影响,重点研究汉语译文与汉语母语中高频名词的搭配模式。研究程序与办法如下:

4.1 词表制作

利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5.0的wordlist功能,做出两个语料库(LCMC与ZCTC)各自的词表。限于篇幅,本节重点探讨高频名词。把它们作为研究用的节点词,比较两个语料库节点词搭配词的数量。节点词的选定标准:(1)出现频率大于200;(2)节点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大致相近;(3)词性一致(名词)(参阅Dayrell2007:381)。

我们在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词表制作的时候,对有些既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的那些词进行保留(名词与动词都是实义词,其搭配能力比较强),对那些虽然是名词,但是构词能力不强的进行删除(主要是专有名词,如“日本”、“美国”等)。我们对那些符合上文提到的三样标准进行删选,得到如下相同节点词表(表2)。值得提出的是,Dayrell提到的第二条标准不好操作,因为其语料库规模不大,“大致相近”这样的模糊标准,不适合于本研究中语料库规模,因此,本研究特思增加了一环:即对两个语料库中相同节点词的频率进行LL值统计,这样一来,把那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几个词,即“解决、理论、会议”等剔除出来。

表2 LCMC与ZCTC节点词一览表

从上述节点词表可以看出,现代书面汉语中高频名词大多是2字词(即双音词),这也印证了现代书面汉语有双音词趋向(董秀芳2002)。

要对上述近20个节点词进行搭配特征探讨,非本节之力所能逮。为此,我们挑选其中10个做详细检索。这十个词也不是随机挑选,因为我们注思到,即使是相同节点词,它们在两个语料库中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有些在汉语母语中的频次要高于汉语译文中的频次,有些则相反。因此,我们选择5个在汉语母语中频次高的,5个汉语译文中频次高的,这10个节点词是“生活、要求、作用、过程、家庭”(LCMC>ZCTC)(A 类),“经济、地方、人员、眼睛、程度”(LCMC<ZCTC)(B类)。

见表3:

表3 两类节点词一览表

4.2 搭配词检索

检索节点词的搭配有几种方法,如可以通过Wordsmith的检索功能(concordance),也可以通过Xaira的复合检索器(Query builder)检索节点词的搭配。还有一种简易的检索节点词搭配模式的方法,利用AntConc进行检索。这几类检索软件都能进行搭配词检索设置,还可以自行计算MI值、Z值以及LL值等③。

4.3 统计搭配词数量

在搭配分析之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如MI值、Z值、最低阈值、最低频率等,这样可以进行搭配词的提取。本研究的参数设置如下:

(1)Z值大于或等于5(Z score≥5)。根据卫乃兴(2002:107)的研究,Z值达到一定程度,搭配词即可被视为显著搭配词,它与节点词组成的序列则是显著搭配。在COBUILD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JDEST语料库研究中,研究者一般将Z=2.0取为显著值;因为用该值可将绝大部分偶然搭配词过滤掉,获得所有有思义的搭配。本研究如果将Z值定为2.0,符合条件的搭配数量相当大,故我们将Z值调高到5.0。

(2)搭配词与节点词共现的最低频率大于或等于4(Min.Collocate Frequency≥4);

(3)搭配词跨距为左4,右4(即4L:4R)。根据上述参数,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Xaira搭配词提取参数设置

4.4 进行搭配比率(ratio)比较

按照上述参数,利用Xaira提取节点词的搭配词,可以得到各个节点词的搭配词数量及其相关搭配情况,可以看到搭配词及其数量、共现频率以及Z值。在这些搭配词数据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搭配比率计算。限于篇幅,这里分别从A 类与B类节点词中各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词,A 类(LCMC>ZCTC)中为“生活”,B类(LCMC<ZCTC)中为“经济”。计算方法是将节点词出现频率数除以搭配词类型数。

节点词“生活”在两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数分别为638(LCMC)、598(ZCTC),而其搭配词类型数分别为35(LCMC)、36(ZCTC),这样一来,节点词“生活”在LCMC与ZCTC中的搭配比率分别为:638/35=18.13、598/36=16.61。同样的方法得出节点词“经济”在LCMC与ZCTC中的搭配比率分别为:1150/111=10.36、1161/172=6.75。需要注思的是:比率越大,说明搭配词越少,搭配模式越单一,从而说明文本词汇变化越少。

这样说来,不管节点词在汉语母语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高于汉语译文语料库,还是相反,它们搭配比率都有一种趋势,即汉语母语语料库中的搭配比率都高于汉语译文语料库中的搭配比率,也就说,汉语译文语料库中,节点词的搭配范围要比汉语母语中节点词的搭配范围要广,词汇变化要大。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汉语译文语料库中词汇搭配范围要广? 换句话说,汉语译文中,部分节点词的搭配词数量远远高于其在汉语母语中的搭配词数量。这与先前部分学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源语影响。

为了验证这个可能,我们检索了英汉平行语料库中相同汉语节点词的在英语源语中的情况。

4.5 节点词在英汉平行语料库中的检索

为了验证汉语译文中节点词的搭配受源语影响,我们检索了汉语节点词在英汉平行语料库中的情况。从自建的英汉平行语料库中,我们检索到“经济”一词出现频率为120次,其搭配词也出现在上一节提到的搭配词列表。节点词“经济”在120例证中,有108例是将英语源语中“economy”(包括其形容词形式“economic”、同义词“financial”等)的搭配直接翻译而成,如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economic forum(经济论坛)、economical and feasible method(经济可行的方法)、a mixed economy:the U.Ssystem(美国的混合型经济)等。检索Babel平行语料库,有83例“经济”,对这些例证加以分类,发现也是近90%的“经济”及其搭配,都是从英语源语中的搭配直接翻译而成。这就是一种“源语透过效应”的体现,即“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译文有可能存在以源语为导向的趋势,即源语透过效应”(Teich 2003:145)。

来看看完整句子的翻译例证:

(1)AFFIRM the need for closer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of Asia in their endeavour to accelerate and advanc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well-being of their peoples while respecting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of each country.确认在努力加速发展亚洲各国人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时,需要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时必须尊重各国的主权。

(2)TO CONSOLIDATE the ef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nd amongst countries of Asia to achieve the early realis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亚 洲国家继续努力,加强合作,以便早日实现和确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A budget approved b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for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was declared adopted Tuesday despite opposition by ministers.经欧洲议会批准,欧洲经济共同体预算巳于星期二宣布正式通过。这项预算遭到一些部长的反对。

(4)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restaurant business,franchisingcombin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ies of the large corporation with the benefits of local ownership.普遍应用于饮食业的特许经销兼具大公司的经济效率和地方小企业的优越性。

(5)A dominant theme in American history is theimportan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for the individual.有一个主题贯穿着整部美国历史,那就是经济机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6)Economy passengers,who will never experience the joys of airborne beds,want to feel some of the excitement and share in the dream.那些经济舱旅客虽然不能在空中享受到床的温馨,但却希望感受那一份喜悦和兴奋,分享一丝入梦时的恬谧。

(7)And an expanding economy virtually requires abundant energy.而一个正在发展增长的经济实际上是需要丰富的能源的。

值得注思的是,汉语译文中的“经济”与“生活”,在英语源语中可以对应更多的词,而不仅仅是“economy”与“life”。这样,源语中节点词的多样化搭配以及不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直接透过译者的工作进人了汉语译文,从而导致了译文中节点词搭配的多样化情况出现。

5.结论

本研究利用汉语可比语料库,检索了相同节点词的搭配情况,分析探讨了汉语译文与汉语母语中的词汇搭配模式,发现汉语译文中节点词的搭配范围要比汉语母语相同节点词的搭配范围要广,词汇变化模式要大。这种译文搭配特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这一检索结果与研究发现,补充了先前有关翻译中词汇搭配特征的研究,从而更加开阔译者的视野,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更为翔实的研究方法。

附注:

①有关LCMC与ZCTC两语料库的详细介绍,请参阅肖忠华、戴光荣(2010)。

②有关Babel语料库的详细介绍,请参阅戴光荣、肖忠华(2011)。

③有关MI值、Z值的计算,可以参考卫乃兴(2002)。有关MI值、LL值以及Z值之间的差异,可以参阅McEnery,Xiao&Tono(2006:56)。

猜你喜欢

源语母语语料库
母语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母语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