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镀锌层低铬钝化膜工艺应用

2013-09-26孙从征高秀丽

电镀与精饰 2013年10期
关键词:热镀锌附着力成膜

孙从征,高秀丽

(1.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11;2.潍坊市寒亭区文物保管所,山东 潍坊 261100)

引 言

钢铁热镀锌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防腐方式,热镀锌层若不经过任何处理,其耐蚀性较差,在湿热的气氛中容易生成黑斑或白锈,防腐效果大大下降。因此,热镀锌层需要经过钝化处理,以增强其耐蚀效果。行业中逐渐流行一种双防腐产品,如高速公路护栏,在热镀锌层上涂一层聚酯粉末涂料(δ约为90μm),可将热镀锌层的保护寿命延长10年左右。某公司首推一种热镀锌/聚乙烯涂层(δ约为300μm)的护栏产品,可将热镀锌层的保护寿命延长20年以上。近年来,为提高热镀锌层适应各种环境的综合能力,在热镀锌液中添加合金元素,如铝、硅或铅等,形成热镀锌-铝合金层、热镀锌-铝-硅合金层等,添加的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有时超过40%,使热镀锌层(确切的应该称作热镀锌合金层)的成分与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涂装前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热镀锌层与涂层的结合力要求,尤其是较厚的涂层,短期附着力还能达到要求,但长效附着力差,经过1~6个月后,涂层附着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甚至消失,发生涂层起鼓或脱落现象。

根据多年的表面处理及涂装经验,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各类热镀锌合金层前处理的低铬转化技术,在热镀锌层表面形成一层金黄色的转化膜,大大提升了涂层的长效附着力,解决了涂装后附着力消退的问题,并成功的运用在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护栏上,至今使用2年,无附着力下降迹象。该转化膜不同于传统的铬系转化膜,铬系转化膜仅适用于涂层δ<60μm的涂装及工件加热温度低于120℃的涂装。对于100μm以上的涂装,由于涂层存在较大的内应力,涂层的长效附着力达不到要求;对于工件加热温度超过150℃的涂装,加热使膜老化,长效附着力也达不到要求。该转化膜更不同于普通的铬系钝化膜,普通的钝化膜不能用于涂装。该转化膜液中通过引入一种专用稳定剂,不仅大大提升了长效附着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1 实验部分

1.1 转化膜工艺流程

热镀锌工件(采用Q235钢热镀锌-铝合金层)→脱脂(50℃,5~10 min)→流水洗→酸洗活化(20~40 s)→流水洗→转化膜处理(20~40 s)→水洗→老化(60~70℃自来水,10~20 s)→吹干→涂装(工件加热220~230℃浸渍聚乙烯粉末涂料)。

1.2 溶液组成

1)脱脂液

碳酸钠 10~20 g/L

磷酸钠 20~30 g/L

OP-10 2~4 g/L

2)酸洗活化液

氢氟酸(40%) 10~30 g/L

硝酸(65%) 30~50 g/L

缓蚀剂 0.5~1 g/L

3)转化膜处理液

铬酐(化学级) 3~7 g/L

硫酸(98%) 0.3~3 g/L

稳定剂 3~10 g/L

pH 1.3 ~2.0

1.3 质量检验

1)转化膜外观颜色。均匀的金黄色为合格品;

2)转化膜附着力。按照GB 9791-1988锌和镉上铬酸盐转化膜附着力测试方法,采用无砂橡皮,以一般的压力在膜层上擦拭10次,不露出金属底色为转化膜的附着力合格。

3)涂层长效附着力。按照GB 23257-2009防腐层附着力的测定方法,将涂敷后的试件置于75℃的热水中浸泡,48 h后取出,用小刀在涂层上划30mm×15mm的长方形,划透涂层至热镀锌层,待冷却到室温用小刀从长方形涂层的一角插入涂层下面,以水平推力撬剥涂层,按分级标准评定附着力等级,试件达到0~1级认定合格。

分级评定标准为:

0级——涂层明显的不能撬剥;

1级——被撬剥的涂层小于或等于20%;

2级——被撬剥的涂层小于或等于50%;

3级——被撬剥的涂层大于50%,但涂层对水平力表现出明显的抗撬剥性;

4级——涂层很容易被撬剥成条状或大块碎屑;

5级——涂层成一整片被轻易剥下。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成膜原理

转化膜成膜过程主要有锌的溶解和铬酸盐膜的沉积两步骤。用反应式表示为:

1)锌的溶解[1]。

2)铬酸膜的沉积[2]。

锌的溶解使反应界面pH升高,OH-的增加使得铬酸盐膜开始沉积,沉积反应为:

上述各种铬酸盐共同组成转化膜,成分比较复杂,虽然类似镀锌钝化,但结构与功能却与钝化膜不同。在成膜中,Cr(Ⅲ)起骨架作用,而Cr(Ⅵ)起填充作用。文献显示[3],Cr(Ⅲ)在膜中呈蓝白色,而Cr(Ⅵ)在膜中呈黄色或橙色,随着Cr(Ⅵ)比例的升高,膜层的颜色会呈现“白→蓝→浅黄→彩虹→金黄→土黄”的变化。而适合涂装的,只有彩虹至金黄色范围,在下面的分析中将对此进行论证。

2.2 前处理的影响

2.2.1 脱 脂

由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镀锌工件上难免会有些油脂,油脂较轻时可以在酸洗活化工序洗掉,而油脂较重时,就必须进行脱脂处理。带有油脂的工件进行转化膜处理,油脂处基本不上膜,即便上膜,膜也很容易脱落,没有附着力。

2.2.2 酸洗活化

酸洗活化的目的是去除热镀锌层的氧化皮,并形成一定的粗糙度,便于成膜。氧化皮若去除不干净,则成膜较薄,易脱落,不利于涂装。

有些热镀锌件由于存放时间较长,表面会有一些白锈或黑斑,若不酸洗干净,也会影响转化膜质量。对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白锈或黑斑的工件,应适当延长酸洗时间,并辅助砂纸打磨。

含硅、铝较高的热镀锌合金层,成膜会受到较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应适当提高氢氟酸的浓度,才能获得质量较好的转化膜。

为防止热镀锌层过度酸洗,在酸液中需要添加缓蚀剂,该缓蚀剂为复合配方,由十二烷基磺酸钠、苯并三氮唑、硫脲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酸洗活化后工件必须清洗干净,否则HF带入转化液中将使膜变薄。

2.3 转化液的影响因素

1)铬酐的质量浓度。铬酐是成膜的主要物质,对转化膜质量起决定性作用。ρ(硫酸)为0.5g/L,ρ(稳定剂)为4g/L,成膜t为30s,改变铬酐的质量浓度研究其对膜质量的影响发现,当ρ(铬酐)低于3g/L时,转化膜呈很浅的黄色,涂层长效附着力仅为3级,不适合涂装;当ρ(铬酐)为3~7g/L时,随着ρ(铬酐)升高转化膜呈现彩虹至金黄色的变化,涂层长效附着力达到0级,适合涂装;当ρ(铬酐)超过8g/L时,转化膜呈土黄色,橡皮擦拭轻微脱落,涂层长效附着力为2级,不适合涂装。因此,ρ(铬酐)应控制在3~7g/L。

2)硫酸的质量浓度。硫酸对铬酐起到强化辅助作用,可减慢膜的溶解,增加膜的厚度。当ρ(铬酐)为4g/L,ρ(稳定剂)为4g/L,成膜 t为30s,改变硫酸质量浓度研究其对生成转化膜的影响发现,当ρ(硫酸)低于0.3g/L时,转化膜呈浅黄色,疏松,橡皮擦拭易脱落,涂层长效附着力为4级,不适合涂装;当ρ(硫酸)在0.3~3g/L时,转化膜颜色呈彩虹色至金黄色变化,涂层长效附着力0级,适合涂装;当ρ(硫酸)超过3g/L时,转化膜颜色蓝、绿、黄相间,极不均匀,涂层长效附着力局部达到4级,不适合涂装。由此可见,硫酸过低起不到辅助作用,而太高又会造成转化膜颜色不均匀,最适宜的ρ(硫酸)应为0.3 ~3g/L。

3)稳定剂的质量浓度。在应用稳定剂之前,涂层有时长效附着力很好,产品使用2年没有任何问题,但有时长效附着力很差,仅一周的时间附着力便下降。这说明,转化处理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

生产跟踪发现,随着转化处理液的使用,转化膜中逐渐产生一种悬浊物,悬浊物的出现使转化膜的耐热稳定性下降,且微观形貌显示转化膜的表面有较多的夹杂物,这是造成传统的铬系转化膜长效附着力差的主要因素。

经分析,这些悬浊物为 Zn2+、Cr3+、Pb2+、Al3+等离子水解后与铬酸根形成的碱式盐,且后两者的存在,容易造成转化膜层的结构缺陷。这些金属离子的来源,主要是热镀锌层与转化液反应后的产物。

稳定剂是本研究独立开发的一种复合添加剂,由两种无机盐、一种络合剂和一种有机酸等四种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无机盐用于掩蔽Pb2+、Al3+,络合剂用于掩蔽Zn2+,有机酸用于消除Cr(Ⅲ)的影响并加快成膜速度。

当 ρ(铬酐)为4g/L,ρ(硫酸)为 0.5g/L,处理 t为30s,改变稳定剂的浓度研究其对转化膜的影响,当ρ(稳定剂)低于3g/L时,30%的试件长效附着力不合格;当ρ(稳定剂)为3~10g/L时,全部试件长效附着力合格,转化液使用寿命平均延长350%,且ρ(稳定剂)在5~8g/L时效果最好;当ρ(稳定剂)超过10g/L时,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转化膜的颜色变浅,成膜速度下降,10%的试件长效附着力不合格,不适合涂装。因此,ρ(稳定剂)应控制在3~10g/L,最佳为5~8g/L。

4)pH。pH低转化膜生成后溶解快,不仅转化膜厚度不足,且局部易脱落,涂层长效附着力不合格;pH过高成膜速度较慢,甚至不能成膜。实验发现,最适合的 pH 为1.3 ~2.0。

5)温度。温度主要影响成膜的速度,对转化膜的成分无明显的影响。当温度过低时,成膜缓慢,且不均匀,呈浅黄与蓝白相间,与涂层的结合力较差;当温度过高时,成膜速度过快,膜层厚度不宜控制,易脱落;最佳的θ为5~30℃。

6)时间。时间对转化膜的影响与温度相似,太长或太短则膜层太厚或太薄,都不适合涂装,最适宜的转化处理t为20~40s,当温度偏高或偏低时,应适当减少或增加时间。

2.4 老 化

与镀锌层钝化一样,转化膜必须经过老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老化水温不易过高,否则铬酸盐膜将会大量溶解,影响涂层附着力;水温太低起不到老化效果,也不利于膜层吹干。最佳老化水温应控制在70~80℃。老化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也会导致转化膜大量溶解,一般控制在10~20s为宜。

2.5 工件预热

大多数涂装都需要对工件进行预热,转化膜的耐温性是转化膜使用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采用该工艺制备的转化膜,350℃烘烤45min,涂装后的涂层长效附着力达到1级以上。

3 转化液的维护

转化液使用过程中,要对ρ[Cr(Ⅵ)]和pH进行化验检测。Cr(Ⅵ)采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法进行测定。使用过程中应保持ρ(铬酐)在3~7g/L之间;pH应保持在1.3~2.0之间。当二者不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应添加浓缩液进行调整。浓缩液为工作液的20倍液(质量比)。

随着转化液的添加、使用,溶液中的Cr(Ⅲ)、Zn2+离子的质量浓度越来越高,当分别超过5g/L及10g/L时,转化膜疏松易脱落,长效附着力下降,不再适合涂装,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处理使转化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4 结论

1)转化膜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7g/L铬酐,0.3~3g/L硫酸,5~8g/L稳定剂,pH 为1.3~2.0,θ为5 ~30℃,t为20 ~40s,转化膜呈彩虹至金黄色。

2)热镀锌层中的硅、铝等元素、工件表面的油脂和白锈等都会对成膜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在脱脂、酸洗活化工序清理干净,才能保证成膜质量。

3)稳定剂是转化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以提高转化膜的长效附着力,且延长转化液使用寿命。

4)该转化膜能够承受350℃左右的烘烤,适合热塑粉、热固粉及漆类等各种涂料的涂装。参考文献

[1]王行方,吴世其.电刷镀锌层铬酸钝化膜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J].电刷镀技术,1991,(1):26-27.

[2]吴双成.镀锌彩钝膜质量的调控[J].电镀与环保,1995,15(7):30.

[3]胡传炘.实用表面前处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50.

猜你喜欢

热镀锌附着力成膜
凹凸棒土对种衣剂成膜性能的影响
溶剂型修补漆与水性面漆的涂层间附着力提升
特殊工艺油漆附着力异常原因分析及措施探讨
压水堆二回路凝汽器母管内壁的成膜胺保养工艺研究
热镀锌机组设备改造
热镀锌板锌层附着力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
高清柔印油墨附着力的研究
新型钻井液用成膜封堵剂CMF的研制及应用
热镀锌机组电解碱洗工艺探讨
冷轧热镀锌退火炉氢气含量异常事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