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28例

2013-09-26

中医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缺乳泌乳素乳汁

莫 静

(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乳汁分泌,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又称“乳汁不通”“乳汁不足”,多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发生,也可出现在整个哺乳期。近几年,产后缺乳的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婴儿的身心健康。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2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乳腺科产后缺乳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年龄平均 (25.3±2.5)岁;其中顺产18例,剖腹产10例。对照组20例,年龄平均 (26.0±2.1)岁;其中顺产13例,剖腹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产后乳房分泌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能满足哺养婴儿。②乳房检查柔软,无胀痛,质稀;或乳房丰满,按压有块,乳房胀痛,质稠。③排除乳房疾病,乳头凹陷、乳头皲裂而致乳汁不通,哺乳困难。

2.2 中医辨证标准

①气血虚弱型: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食欲不振,乳房柔软,乳汁量少清稀,甚至全无,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或大而无力。②肝郁气滞型:产后情绪不畅,胸胁胀满,咽干口苦,胃脘痞闷,小便短赤,乳房胀痛,乳汁不下,舌质红苔黄,脉弦。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通乳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穿山甲6 g,通草 10 g,当归 10 g,丹参 15 g,陈皮 10 g,瓜蒌15 g,王不留行 15 g,路路通 15 g,桔梗 10 g,甘草6 g。加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30 g、党参15 g、阿胶(烊化)20 g;偏肝郁气滞者,加郁金10 g、柴胡6 g、白芍10 g;有乳房胀痛伴见微热者,加连翘10 g、蒲公英15 g。水煎,1 d 1剂,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通乳颗粒(由好护士集团、辽宁桓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20503,15 g/袋),30 g/次,3 次/d,口服。

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订。痊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乳汁分泌正常,完全能满足婴儿需要,婴儿体重较前明显增加,无需加任何代乳品。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乳汁分泌增多,能满足婴儿需要的1/2,婴儿体重增加或无明显下降。无效:临床症状、缺乳症状无改善。

5 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2.10,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 讨论

产后乳汁不足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因产时失血过多、精神过度紧张、产后情绪不畅或过食肥甘、哺乳不当等引起。现代医学认为:产后乳腺泌乳是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泌乳素是泌乳的基础。研究证明:产褥期的泌乳量与泌乳素的基础值无关,而与授乳后其反应性上升的程度有关[2]。产后缺乳主要是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因子(PIF)通过垂体门脉作用于垂体,抑制泌乳素的合成和分泌[3]。中医学对产后缺乳有很多论述,《傅青主女科》曰:“乳汁之化源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诸病源候论》论述“产后乳无汁侯”的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可见,中医学认为:妇人乳汁乃气血化生,气血之源来之于脾胃的水谷精微,而气血的运行有赖于肝气的疏泄条达,气血旺盛则乳汁充盈。中医学又把乳房分属阳明胃经,乳头分属厥阴肝经,乳汁排出的正常与否与人体气血旺盛、肝气条达有密切关系。因此,产后缺乳,主要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4]。

产后缺乳的诊断比较简单,临床表现为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稀少,不足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或原本泌乳正常,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和无乳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询问病史,根据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无胀痛,以及舌脉及其他全身症状,辨明虚实。虚证者,产时常有失血过多等病史,乳房柔软,不胀不痛,乳汁质稀;实证者,常伴有情志不遂等诱因,乳房胀痛,乳汁质稠;虚实夹杂者,乳房柔软而胀痛,乳汁量少。对于产后缺乳的治疗,目前西药尚无疗效较好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很大的优势,有明显的疗效。古医以“虚当补之,盛当疏之”的治疗原则,至今在临床中仍起着指导作用。通乳汤即本着此治疗大法,寓通与补,寓通与疏,补中有疏,行中有补,辨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方中穿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通经下乳,为乳汁不通之要药;当归、丹参补血活血,通经行气,增加通乳之功效;陈皮、桔梗、瓜蒌行气消痛,以助乳汁排出。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者,应辅以食疗,以猪蹄、鲫鱼汤为主,促进乳汁分泌,增加乳量。产后缺乳一般提倡早期及时治疗,缺乳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1.

[2]全新华.实用乳腺疾病诊断与保健[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8.

[3]钱幼琼.有关泌乳的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5,12(2):61.

[4]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1.

猜你喜欢

缺乳泌乳素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