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在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3-09-25何锦文
黄 琳 彭 杰 何锦文
1.★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珠海 519000;2.海南医学院理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海南海口 571199
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直径30~60 nm,含类脂外膜,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率约为3%,我国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地区,抗-HCV流行率为3.2%[1],比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据报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年内约有20%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每年约3%发展为肝细胞癌。如何选择一种灵敏、准确、及时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对于丙型肝病毒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不同方法学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实验室对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的检测方法作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50例疑似HCV感染的血液标本,其中男性26例,年龄23~71岁,平均42.1岁,女性24例,年龄22~69岁,平均40.1岁。
1.2 试剂和仪器
抗-HCV ELISA诊断试剂盒购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HCV胶体金试纸条 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CVCLIA试剂购自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FQ-PCR试剂购自深圳凯杰生物有限公司。主要实验仪器:美国雅培I2000仪器,雷勃多功能酶标仪,全自动洗板机,数字显示三用恒温箱,黑马低温高速离心机,干式恒温箱,美国Agilent Stratagene Mx3000P PCR扩增仪。
1.3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经禁食8~10 h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于促凝管,以4000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清标本当天放置于-80℃以下存放,所有标本冻融不超过3次。抗HCV-抗体检测方法有:化学发光法、ELISA法、胶体金试纸法;HCV-RNA检测方法:FQ-PCR-HCV法;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上述试剂盒及仪器均一直处于稳定的室内质控,并取得良好的室间质评成绩的工作状态下。
1.4 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 17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50例可疑阳性标本中,HCV-CLIA检测阳性为46例,阳性率为92%。抗HCV-ELISA法阳性37例,阳性率为74%。胶体金法阳性32例,阳性率为64%。FQ-PCR法42例,阳性率为8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50例可疑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学之间检测结果比对
②将46例HCV-CLIA法阳性标本按照S/CO值≤2.0,2.019.01,共分成A,B,C,D组。A组共有6例,其中胶体金法、ELISA法结果均为阴性、FQ-PCR法阳性1例;B组共有8例,其中胶体金法共有阳性4例,ELISA法共有阳性6例,FQ-PCR法共阳性8例;C组共有10例,其中胶体金法共有阳性6例,ELISA法共有阳性9例,FQ-PCR法共阳性10例;D组共有22例,其中胶体金法共有阳性22例,ELISA法共有阳性22例,FQ-PCR法共阳性22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4组HCV-CLIA法S/CO值区间各方法学的阳性率的对比
表3 4组HCV-CLIA法S/CO值区间各方法学与PCR符合率的对比
③4组HCV-CLIA法S/CO值区间各方法学与PCR符合率的对比情况是,HCV-CLIA法S/CO值≤2.0共有6例,其中胶体金法、ELISA法的符合率均为66.67%,HCV-CLIA法符合率为33.33%。HCV-CLIA法S/CO值2.019.00共有22例,胶体金法、ELISA法、HCV-CLIA法与PCR法的符合率均为1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后表现为较为复杂的病程,由急性期、慢性期直至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还有隐匿性HCV感染。准确、可靠的HCV 实验室检测技术是预防与控制疾病并进行有效病程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前提。因此,探索一种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且窗口期短的HCV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筛查。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的检测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环境和微生物等领域的检验分析[2],特别是在医学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4]。本文结果显示,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学中,CLIA法检出灵敏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ELISA法、胶体金法,但是当其S/CO低于或等于2.00时,假阳性率显著增高。虽然CLIA法在低含量时假阳性率偏高,但相比较而言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大批量抗-HCV的筛查[5]。
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相对来说敏感性低,金标法检测灵敏度较ELISA法略低,两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在丙肝感染早期,由于大多数丙肝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抗体尚未出现,不能通过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CV抗体作为临床诊断。对于高度疑似的急性HCV感染者,如肝功能损伤,ALT水平异常升高者,而ELISA法或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时,需进一步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如有必要可做病毒核酸检测。
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丙肝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以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来证实丙肝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如何选择检测方法对丙肝病毒是否感染至关重要。丙肝病毒抗体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丙肝病毒感染。有文献报道丙肝抗体阴性仍有0.16%丙肝病毒核酸阳性[6]。
随着免疫学及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HCV 检测不论在方法学还是在临床应用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这直接决定了该方法的临床使用程度和其结果的可比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较为复杂,早期不易检出,急性期与慢性期难以区别,很多为隐匿性感染,更不易被发现,慢性化进程难以监控。因此,选择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学对丙型肝炎早期的诊断尤其重要,以利于早期确定丙型肝炎感染,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1] 戴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上卷),1992-199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60-71.
[2] 马明湘,郭屏,肖友益,等.地震灾后短期疾病谱的变迁及医疗预防应对措施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72-374.
[3] 王正国.实用创伤救治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5.
[4] 陈先云,陈蜀岚,刘华.地震伤员开放性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目标监测[J].四川医学,2009(5):17-20.
[5] 姚仁南,陈复,兴陈玲,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献血者HCV抗体的应用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50-453.
[6] 雷永良,纪勇平,吴丽雅.抗-HCV检测阴性献血者HCV-RNA流行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