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凝刀配伍“化瘀消癥汤”在子宫平滑肌瘤微创术中的临床研究

2013-09-25赵琳蕾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细胞核化瘀平滑肌

赵琳蕾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妇产科,兰州 730000)

子宫平滑肌瘤又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造成的,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且发病人群还呈不断年轻化发展趋势。治疗方法临床报道很多,但其临床疗效均不很满意,为寻求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用自凝刀配伍中药“化瘀消癥汤”治疗子宫平滑肌瘤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选择在我院经妇检及B型超声检查,临床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选的280例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平滑肌瘤直径≤4 cm)患者,无凝血机制障碍、心脏病、生殖道急性炎症等禁忌证,年龄32~45岁,将其分为3组。自凝刀配中药组112例,用中药“化瘀消癥汤”临证加减,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3~6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自凝刀配西药组96例,用米非司酮10 mg,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3~6个月后进行观察。单纯自凝刀组72例,术后常规抗炎治疗5 d。

1.2 手术方法 月经干净3~7 d,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术前肌肉注射杜冷丁75 mg,适度充盈膀胱,治疗时取患者膀胱截石位,电极板置腰底部,功率参数设置25~30 W,充分消毒外阴、阴道、置窥器暴露宫颈,在B型超声指示下探针探查平滑肌瘤或瘤蒂附着部位及与子宫腔关系,并选择穿刺点及穿刺方向,肌壁间平滑肌瘤,将治疗刀插入平滑肌瘤中心或一侧,B型超声纵向和垂直切面观察确定刀在平滑肌瘤内位置,刀尖端距浆膜层0.8~1.0 cm,在电脑控制下开始治疗,当组织阻抗百分比达100%时,治疗仪自动报警,并停止治疗。将刀退出凝固好的部位,再次穿刺至平滑肌瘤未凝固部分治疗。B型超声监视下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气化期、凝固收缩期、治疗成功后平滑肌瘤在B型超声纵切面和横切面均显示为强回声的圆形光团,平滑肌瘤小于3 cm,可一次治疗2个。术中情况一般主要表现为①腹痛(与刀尖穿刺有关),但能忍受;②出血一般为3~50 ml;③类人流综合症: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缓慢、恶心呕吐等,经对症治疗均好转。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观察4~6 h离院,不必住院。常规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止血等治疗3~5 d。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中药“化瘀消癥汤”,临证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疗程3个月。术后1、3、6个月复查盆腔B型超声,了解临床症状及子宫平滑肌瘤的体积大小变化等情况。并与自凝刀配西药组、单纯自凝刀组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治疗后1、3、6个月 B型超声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为依据。(1)治愈:平滑肌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恢复正常;(2)显效:平滑肌瘤体积缩小≥50%,临床症状好转;(3)有效:平滑肌瘤体积缩小<20% ~50%,临床症状好转;(4)无效:平滑肌瘤体积缩小<20%或平滑肌瘤长大,临床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瘤体缩小率 (表1,表2)。

2.2 临床疗效(表3) 中药治疗组其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三组方法治疗前后瘤体大小比较(±s,mm)

表1 三组方法治疗前后瘤体大小比较(±s,mm)

组别 例数 治疗前个月自凝刀配中药组 112 38.4 ±33.28 24.15 ±20.93 16.36 ±14.18 13.1治疗后1个月 3个月 6 5 ±11.40自凝刀配西药组 96 38.0 ±32.34 24.04 ±20.46 16.38 ±13.94 13.33 ±11.35单纯自凝刀组 72 35.12 ±33.41 22.27 ±21.19 15.35 ±14.60 12.49 ±11.88

表2 三组方法治疗后瘤体平均缩小比率比较

表3 三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病理形态学变化 光镜下消融中心平滑肌瘤细胞呈电击伤样或刀切样改变(图1)。电镜下瘤细胞变性,细胞膜不完整。细胞浆内肌丝溶解、消失,线粒体变性、消失,溶酶体、糖原、脂滴增多。细胞核固缩、碎裂,核周隙增宽,核膜消失(图2)。免疫组化显示未消融平滑肌瘤细胞核PR和ER均阳性表达(+++),而消融中心平滑肌瘤细胞核PR和ER均阴性表达(图3-6)。

图1 肌纤维电击伤样或刀切样改变A:H·E,200×;B:H·E,400×

图2 电镜下瘤细胞变性,细胞膜不完整;细胞浆内肌丝溶解、消失,线粒体变性、消失,溶酶体、糖原、脂滴增多;细胞核固缩

图3 未消融平滑肌瘤细胞核PR阳性表达(+++)(SABC,400×)

图4 消融中心平滑肌瘤细胞核PR阴性表达(SABC,200×)

图5 未消融平滑肌瘤细胞核ER阳性表达(+++)(SABC,200×)

图6 消融中心平滑肌瘤细胞核ER阴性表达(SABC,200×)

3 讨论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中,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率在20%左右,且发病人群还呈不断年轻化发展趋势,轻者长期压迫膀胱及直肠等器官;重者则可引起子宫长期出血,也是导致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1]。子宫切除将给患者及家属生理、心理上造成永久性的创伤。

子宫平滑肌瘤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因平滑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和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2]。生物化学检测证实平滑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酮转化明显低于正常肌组织;平滑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R)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3]。本实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未消融平滑肌瘤细胞核ER和PR均阳性表达(+++),而消融中心平滑肌瘤细胞核ER和PR均阴性表达。以上研究均证明平滑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平滑肌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研究还证实孕激素有促进肌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刺激平滑肌瘤生长的作用[4]。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子宫平滑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包括12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片段相互换位,12号染色体长臂重排,1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是有不同克隆细胞形成[5]。

目前,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方法临床报道很多,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疗效均不太满意。本研究应用自凝刀配伍中药微创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自凝刀射频消融子宫平滑肌瘤前后PR、ER受体的表达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表明自凝刀配伍中药组的有效率达98.93%,治愈率 96.43%,与自凝刀配西药组、单纯自凝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说明了自凝刀配中药组“化瘀消癥汤”优于西药组,其作用主要是疏肝调脾、活血化瘀、破瘀消癥、清火散结、渗湿利水、下行瘀血、甘草调和诸药为引和[6],共奏疏肝调脾,化瘀消癥之功用。经临床反复验证对子宫平滑肌瘤确有疗效,且破瘀不耗血,攻坚不伤正。

B型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平滑肌瘤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保全子宫完整性的微创技术,为局部靶点治疗,区域选择性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瘤细胞[7]。计算机特定的软件系统根据瘤体的大小、结构的范围确定治疗时间、功率等数据。当平滑肌瘤完全凝固后,则自动报警停止工作,不损伤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不仅保留子宫,减少创伤,达到了治疗目的[8-9]。术后配合中药“化瘀消癥汤”,通过疏肝调脾,化瘀消癥,以减轻手术后不适,促进子宫创面愈合,促进卵巢、子宫的血液供应,不影响卵巢、垂体的激素分泌,促使子宫卵巢功能恢复,易被患者所接受。该疗法为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寻找了一种新手段,也为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1]李小翠.子宫平滑肌肿瘤54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49-650.

[2]阎书青.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有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

[3]Kawamura K,Suzuki K,Tsugawa R,et al.Influence of RF capacitive heating on the alpha 1-adrenergic receptors of rat proslates[J].Eur urol,1994,25(4):330-333.

[4]段孝勤.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20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6):85-86.

[5]Bradley E A,Reidy J F,Forman R G,et al.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sation to treat large uterine fibroids[J].Br J Obstet Gynaecol,1998,105(2):235-240.

[6]来 齐.化瘀消痛颗粒剂治疗子宫肌瘤5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80,

[7]孟 新.高强度聚集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高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

[8]罗 新,宋雯霞,李 晶,等.医用射频消融技术与发展进程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4(4):74.

[9]王美娥.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J].中国保健,2007,15(17):50.

猜你喜欢

细胞核化瘀平滑肌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