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热电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

2013-09-23吉格迪杜泓润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业链耦合

吉格迪,杜泓润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内蒙呼和浩特010051)

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仍处于“试点”或“示范区”探索阶段,尚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这是导致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将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为:一是对于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还为时尚早;二是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系统性研究不足;三是缺乏政府主导作用;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1]。公众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政府机构出于短期政绩考核指标的压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和考虑生产成本压力,都会导致对于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使社会缺乏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热电企业多建在城市中,主要功能是为城市提供工业、民用所必需的能源,同时也是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为城市的健康、高效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构建以热电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结构、资源配置上进行整合优化,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很好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研究

1.1 循环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关于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的论述是浩瀚的,引发了循环经济概念的逐渐清晰化。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奈尔斯在20世纪90年代主张,资源廉价而劳动力稀缺的“牧童经济”是一种过去的事物,必须快速转向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飞船经济”,这需要做出重大努力(政府必须扮演重要领导角色)来封闭物质循环。在实践层面,沿着生活(消费)废弃物问题的处置、再利用问题的主线,通过颁布相关法律,德国在1994年制定、1996年实施的法律[2]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在立法初期是指“物质闭合型的垃圾经济”。日本在2000年颁布的《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条称:本法所称循环型社会是指,通过抑制产品成为废物、当产品成为可循环资源时则促进产品的适当循环,并确保不可循环的回收资源得到适当处置,从而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受到抑制,环境负荷得到削减的社会形态。”从两国实践重点领域看,没有本质性区别。至此循环经济的概念正式提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在国内,尹惠斌[3]提出我国企业在推动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有企业、工业园区、区域或城市等3个层次,企业作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基础,其本质是一系列的经营管理资源在特定的管理和组织下所形成的一个新的集合体,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循环经济,同时尹惠斌认为企业推动循环经济的产业化要经由知识经济实现。杜晓荣[4]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杜晓荣认为企业在选择是否推动循环经济的产业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3个要素:首先是环保法规的日益严厉所引发的企业的守法成本、破产成本、违法成本日益高涨;其次是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日渐稀缺,使企业很难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最后是生态文明的崛起,迫使企业必须尽快推动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使企业自身跟随世界绿色环保的潮流,抢占循环经济利益。降低法规成本、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占领生态经济利益分别是企业在推动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存驱动、效率驱动和战略驱动。

1.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在国内,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概念内涵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普遍比较一致。杨银涛[5]从以下几点总结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其次,循环经济产业链必须以“3R”为原则,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减少物质投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在产品消费后,废弃物尽可能通过处理重新变为资源。第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落实以具体的产业链构建为载体。第四,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业链式发展为增长途径促进经济的发展。

1.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和特征

从表现形式上看,循环经济产业链有以下几种类型:初级循环产业链、复合循环产业链、耦合循环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1)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开放的复合系统。依据“3R”原则,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由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流通服务、社会消费、再生产业5个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2)循环经济产业链处于动态平衡中。在一定时期内,循环产业链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链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各产业间的比例及关系不断被调整,使它远离平衡态,从长远看,处于动态平衡中。

(3)循环经济产业链摒弃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增长模式。

1.4 产业链耦合机理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于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借鉴物理学中的这一概念,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耦合系统蕴含三层耦合机制:国内外产业与承接地配套企业耦合(内层)、国内外产业与承接地上下游关联产业耦合(中间层)和国内外产业与承接地社会网络耦合(外层),三层耦合机制的深度不同,内层耦合程度最深、中间层耦合次之、外层耦合最浅。

循环经济产业链与普通产业链的不同之处在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更加强调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若链条上某一节点断裂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崩溃,因此产业链的耦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价值的发现或价值的增加则是产业链耦合的关键。

1.5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是一种“活”的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稳定有序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的整体非平衡态与局部平衡态的统一。耗散结构理论对具有自组织特征的系统演化进行了有力的阐释,循环经济产业链即是具有自组织特征的产业链系统,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有效地说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一个循环系统,通过运用“3R”原则,促进企业间或产业间及自然界物质、能量(包括原料、产品、副产物及废弃物)和信息的交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链网结构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有机的稳定循环链结结构,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

(1)开放性。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一个闭合循环,但是并非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演化都处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与环境有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2)动态平衡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是对原有产业链不断调整、改造和创新的动态过程。系统内部由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构成动态的经济结构。

(3)非线性。循环经济产业链摒弃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增长模式。

(4)涨落反馈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其中的“循环”并非经济的循环,而是指经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再生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利用(包括消费与使用)。

2 YL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2.1 园区概况

呼和浩特YL工业园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于2000年1月,地处自治区资源腹地,环渤海经济区内,呼市、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圈“金三角”中心地带。园区内产业分四大板块: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商业金融文化综合服务区和旅游服务区。目前,已经完成2 km2的园区建设,投资1.6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3 km2给水、排水、供电、供暖、天然气、通讯、邮政、有线电视、道路、公交车“十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景规划面积为36 km2。其中,日供水能力为2.5万 m3;日供气能力达96万m3;通讯光缆工程装机容量为1万门;建成的2座11万V送变电终端变电站已全部投入运行。“十一五”期间,园区及周边50 km2被规划为全市的“西部工业走廊”,为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园区发展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YL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迅速,但是就目前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总量偏小。呼和浩特市共有10个开发区,虽然YL工业园区2013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呼和浩特其他发展较快的开发区相比,YL工业园区由于启动较晚、基础不强,经济总量偏小,YL工业园区仍然需要在对现有企业进一步挖掘潜力的基础上,招商引资、扩大规模,探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2)产业链有待整合,资源利用率低。YL工业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发酵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业五大产业多点支撑的局面,而且产业部门间有着相互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但目前各产业部门尚未注意到产业间的关联,产业链有待整合,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梯次布局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基础设施不配套且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开发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园区远景规划面积为36 km2,目前已经完成2 km2的园区建设,仅实现了3 km2“十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入驻园区企业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出现配套能力不足和相对滞后的现象。

2.3 热电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发电企业都在生产中引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是,目前产电企业的循环经济结构单一,比较偏重于终端废物的资源化,而对资源的输入端考虑较少。如果在源头也可以做适当的改进,那么,企业不仅拓宽了生存思路,同时也降低了资源的耗费。中小城市的热电企业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完全可以与污水处理厂联合,实现水、热、电联产,拉长产业链,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热电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日趋强大的生产能力需要更多的电力、热力能源,而且随着用电量的迅速增长,电力、热力资源消耗加大并且今后还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二是资源压力日益显著。能源的持续消耗使得资源压力日益突显出来,我国工业生产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且短期之内很难改变。伴随能源的消耗,资源的存量剧减,电、热的供应势必会受到各种资源的极大制约。三是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燃烧效率的不足导致了大量废气、废物的产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热电企业环保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可见,热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呼和浩特市YL工业园区作为我国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以来,YL工业园区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是环境、资源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经过大量过度开发,资源“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单靠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增长,压力越来越大。YL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循环经济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引导,共生耦合的产业链还很少,横向纵向的循环经济链条网络没有建立,园区目前形成了一些简单循环产业链,但是不系统、不连续,如生物医药业、水泥建材业等目前已经对其副产品“热、汽”,废弃物“粉煤灰”、“废水”进行了利用,但是循环利用程度低,规模还不大,余热余能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化程度低,在“三废”治理方面还有待改进,循环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3 YL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应用耦合机理构建产业链,并利用耗散结构理论有效地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结构,努力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化转向的循环经济。

京能玉泉热电厂的建设更有效地提供电能、热能、蒸汽、冷气、废渣,使现有产业链条延长,使现有产业实现减量化,建立更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同时,热电厂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中水以及其他产业的废物,如脱硫时可以利用冀东水泥的脱硫石灰石,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依托静脉产业和生态园区拓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理念要求人类理性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建立静脉产业。

3.1 循环型生物医药产业

YL工业园区的生物制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通过以京能玉泉热电厂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是当前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由于生物医药企业耗能和蒸汽需要量都较高,企业自建了小型电厂,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电力资源的供给问题,但却导致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高、能量转化率低、环境污染大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节能环保和成本控制。如果建设京能玉泉热电厂,撤销或整合各企业自备电厂,高效集约资源,由京能玉泉热电厂为各企业统一提供电力资源,则不但会降低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煤炭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热电厂提供电力资源的同时,还具备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制冷的能力,从而降低了生物医药产业自身制冷的成本和耗时问题。而利用热电厂的电能和热能,有利于实现玉米等制药原料的“吃干榨尽”,延长玉米等原料深加工产业链,能够形成多条产品链,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图1)。

图1 YL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3.2 循环型水泥及建材产业

依托呼和浩特市建材行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建材行业升级改造工作,扩展企业间与行业间的共生合作,不断降低行业能源消耗和天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京能玉泉热电厂废弃物,为园区建材企业提供原料,根据“关键种”理论,选择水泥行业为关键产业和支柱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实现YL整个建材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最终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图2)。

图2 YL工业园区水泥及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3.3 循环型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

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在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上主要体现在能源(煤、电、气)和自然资源(动植物)消耗数量的减少、产生废弃物数量(废水、废气、废渣)的减少;再利用和资源化主要体现在通过技术改造延长和扩宽生产技术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食品饮料加工过程中需要电力、热能、蒸汽和水的供应,用于原料的预处理、浓缩、杀菌等。

(2)延长和扩宽生产技术链。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改进加工工艺,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等方面减少废弃物排放和致力资源有效利用。

3.4 循环型装备制造业

充分发挥YL工业园区在电工电器、电机和发电设备、机械基础件等领域的优势,围绕数控和专用机床、集成电路、中高压电器等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通过与国内外强势企业的联合重组,做精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数控机床、发电设备等方面向成套和高端产品发展,积极拓展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领域。以园区2×35万kW京能玉泉热电厂为核心,加快电机、叶片、塔架等主要部件的本地化生产,组织研发控制系统、齿轮箱等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成套化生产。围绕内蒙古一汽亿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零部件等发展配套产品,积极发展汽车产业,有效延伸产业链。

建立循环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原料—机械产品—边角料以及废旧机电设备回收利用—再制造,如图3所示。

3.5 循环型纺织服装业

服装后整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化学品,如耐久性整理、柔软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防缩的甲醛树脂处理以及免烫整理等。残留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毒性反应,更有甚者会诱发癌症,同时造成环境危害。YL工业园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建立服装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图4)。

图3 YL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图4 YL工业园区循环型经济体系总体框架示意图

3.6 YL工业园产业链总体规划

在整个工业园区,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循环型生物医药、水泥建材、食品饮料加工、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最小化,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图5)。

图5 YL工业园区循环型经济体系总体框架示意图

4 结语

应用循环经济中耗散结构和耦合机理的相关理论,在整个工业园区,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循环型生物医药、水泥建材、食品饮料加工、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1]刘常泰,郭振.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商业经济,2011,375(6)7-8.

[2]陈郁,张树深,刘素玲,等.中小城市热电联产企业的循环经济研究[J].现代化工,2009,29(5):83-86.

[3]尹惠斌.企业本质与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企业家大地,2006(9):161-162.

[4]杜晓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10):41-44.

[5]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

[6]余芳.基于循环经济的燃煤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7]宋正昶,王国红,卫荣章.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利用[J].水处理技术,2007,33(3):72-75.

[8]刘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11-113.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产业链耦合
工业园区的阴影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磐安工业园区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产业链春之奏鸣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