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院不同人群面临医疗风险特征的调查
2013-09-22石荣光李冬梅牛雅君王琳郭玉芬张瑞红邢爱春周月爽崔明武董丽
石荣光 李冬梅 牛雅君 王琳 郭玉芬 张瑞红 邢爱春 周月爽 崔明武 董丽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 唐 山063000)
医疗安全是医院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而骨科医疗活动又是一项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的特殊行业,从病情诊断到手术、用药,再到功能康复的各项医疗活动中都存在着医疗风险。但是,风险的发生又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如医生群所面临的医疗风险多存在于手术和用药方面,而护士群引发的纠纷却多来源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投诉。因此,在进行医疗风险管理时,有必要针对不同人群分别审视其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识别潜在的风险因子,提出规避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医务人员按岗位不同分为三个群体,即医生群、护士群和管理群。其中,医生群只纳入临床医生,不包括医技、功检医生。运用Microsoft Excel和 Access软件,以2007~2011年共五年的医疗纠纷(投诉)档案记录为字段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表1,2)
表1 2007~2011年不同医务人员发生医疗纠纷数量比较 (件)
表2 不同医务人员发生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构成比较 (%)
3 讨论
3.1 不同人群引发医疗风险的特征分析
3.1.1 由表1可见,2007~2011年,医生群引发医疗风险分别为15、22、13、20、18件,护士群引发医疗风险分别为8、11、14、10、9件,而管理群只有在2008、2009年各发生1例。统计表明,医疗风险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医生群和护士群。这是因为,近年来临床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人工关节等新型骨科内固定物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期望值。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影响,提升了患者对医疗器材的认识和了解,以致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再具有决定权,不再能独自制定医疗服务法则,从而使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1]。
另外,骨科患者中80%以上都是因意外创伤而致。当一个人由健康状态突然陷入伤痛,其心理应激尤为剧烈,一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另一方面又强烈地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此时,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自然成为了患者发泄情绪的对象,纠纷概率大大增加。
3.1.2 由表2可见,医生群引发的医疗风险主要集中在“责任心缺乏、不细心”、“不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程”和“过度治疗、超标用药”;护士群引发的医疗风险主要集中在“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差”和“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而发生在管理群的医疗纠纷只有2例,1例涉及“环境不安全”,1例来自于“服务流程不方便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特点:(1)创伤患者多伤情严重、危急,又要受到检查时间和手段的限制,处置过程稍有不够细心,就可能造成漏诊漏治[2];(2)手术的时机、内固定物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等治疗方面,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生个人经验、观念的影响,导致某些处置程序不符合“操作规范”,从而陷入纠纷;(3)有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动,发生“过度治疗、超标用药”,无形中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4)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遇到问题相对找护士较多。此时,如果护士对病人态度生硬,缺乏沟通,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就容易诱发纠纷。在医院的大量投诉中,以服务态度差的投诉最为多见;(5)医学院校教学中 “骨科基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远远不能满足骨科临床的需要。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接触的骨科医学更少,因此,骨科护士、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在骨专科方面多存在知识储备不足[3]。
3.2 针对引发医疗风险不同人群的薄弱环节提出防范措施
3.2.1 建立和谐、密切的医患关系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增进对患者的了解,便于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避免遗漏次要部位的骨折或复合创伤,在与患者沟通中,注意改善服务态度;(2)加强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充实与完善,并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向患者讲解诊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3)确保知情同意落实,任何的医疗活动都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尤其要注意引导患者的期望值与实际相符。如向患者介绍清楚人工关节手术的效果只限于改善功能或减轻疼痛,并不意味一个崭新的正常关节。
3.2.2 加强医疗活动管理 (1)增强医疗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与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医疗行为也必须以法律为依据[4]。因此,医务人员在钻研业务的同时要坚持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只顾诊疗结果,不顾诊疗范围。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和风险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增强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越是平时常见的操作、常规的治疗,越是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防范医疗纠纷既要关注疑难病人、复杂操作,更要在从事一般的常规诊疗时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2)重视和规范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我国医学教育偏短,且缺乏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培养标准和认证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5]。因此,对医务人员施行资格准入制度,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检查项目的制度化管理,开展毕业后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是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3)预防、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在服务流程方面,虽然改造流程已提了多年,但实际上许多的流程设计还停留在以医护人员为主,而没有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要想改进医患交流方法,就要注意从医疗差错中吸取教训,加强医患沟通,让病人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治疗方案;(4)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由于医疗服务行业专业性强、技术性强,个体差异大,疾病的复杂性特点,客观上造成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医疗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加强医疗管理,建立医疗风险管理机构,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措施,不仅可减少医疗事故,还可完善现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推动卫生事业改革[6]。
[1]陈莉萍,何立.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36-37.
[2]程明.公立医院医疗风险控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9(4):9-10.
[3]陈校云,孙纽云.我国医疗风险成因分析方法及常见风险因素[J].中国医院,2011,15(5):6-7.
[4]董成,黄军,刘冰.医院医疗风险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9(2):106-107.
[5]周士逵,马雪梅.我国医疗风险因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从医院管理的角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5(4):254-255.
[6]何南飞.基层医院规避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治本之策[J].现代医院管理,2011,43(4):36-37.